浅论激励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2017-08-28 04:17牛亚丽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激励作用激励班级管理

摘 要:班级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决定性环节。激励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手段,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激励理论、状态激励理论三种角度来探讨激励理论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激励 班级管理 激励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045-01

我国高校的管理体系是“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四级管理体系,班级管理处于四级管理体系的基础端,使其成为了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决定性环节。班级管理是整个高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工程, 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1]

在2017年版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第五条明确指出:实施学生管理,应当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教育和引导学生承担应尽的义务与责任,鼓励和支持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笔者认为,激励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要手段,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关于激励理论,有三种主要的类型: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激励理论、状态激励理论,笔者拟从三种类型的角度来探讨激励理论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1 内容型激励理论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探讨激励的起点和基础,通过分析,将人们内在的需求与需求结构,以及内在的需求如何推动外在行为加以揭示。其中代表性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大卫·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和奥尔德佛的生存、关系、发展理论(ERG理论)。

1.1 把握学生的归属需要

“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体,这一群体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善于独立思考,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相当强烈、自我个性张扬, 与“70后”、“80后” 相比,他们明显缺乏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得班级的凝聚力弱化。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其实每个人都有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寻求被人悦纳的愿望,只不过强烈程度不一。归属需要是保持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2]

1.2 重视学生的基本需要

从奥尔德佛的ERG理论来看,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其构成了同学们在大学中的基本需要。因而,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同学们的这些基本需要,既要把握这些基本需要的共性,即需要被关心和重视,需要大学的生活和学习让其快乐,需要与同学和睦相处,需要亲人一样的关爱,需要家庭一样温塞的集體。同时也要看到同学们基本需要的多元化和差异化,满足其个性需要,并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激励,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集体力量。

1.3 肯定学生的成就需要

麦克利兰在其成就需要理论中,将权利需要、成就需要和归属需要定为人类的三种主要社会需要。作为知识型人才的大学生,是一个有着高成就需要群体,他们有着理性的判断、丰富的知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要以实现众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对同学多元化的成就需要进行肯定和引导,充分发挥同学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主要学生干部的选任上,高成就需要者的学生更适合,因为其有着强烈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希望将每件事做到最好。

2 过程型激励理论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探讨行为动机的形成、行为目标的选择和行为的改变与修正,揭示人们行为动机形成、目标选择、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其中代表性理论有费洛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费洛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都强调目标作为人类的行为意向,对人类的行为起着强烈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有着明确目标的行为比模糊的更能产生实效,有一定难度的目标的行为比一般的更能激发人的斗志,从而使其更加努力,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设定班级目标至关重要。班级目标的设置一定要科学、合理,并成系统性,同时还要建立目标评价体系。促进班级管理和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同学们身心健康发展。

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中,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类,在管理上,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 从而加强这种行为就是正强化;惩罚那些与组织需要不相容的行为, 从而削弱这种行为就是负强化。[3]

3 状态型激励理论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状态型激励理论,主要探讨公平与不公平因素何挫折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找出消除不公平和挫折对人们行为产生消极影响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具有代表性的是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杜拉德的“挫折——行为”理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在管理活动中,一个人会将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与他人进行横向的社会比较,也会与过去进行纵向的历史比较,当两种比较结果相等,就会产生公平感,从而起到激励人的作用。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奖赏还是惩罚,都要做到公平、公正,这才会让个体得到公正的待遇,尤其是奖赏的过程中,能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根据“挫折——行为”理论,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同学在遭遇挫折时所作出的反应,要就是对其因挫折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加以疏导,对因挫折产生的不良行为加以引导,使班级及个体的需要和动机得到满足,从而产生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各种激励理论, 使班级管理走上目标明确、行为规范、管理有序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蒲绿荷.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17-119.

[2] 孙保全.国有钢铁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6(10):18.

[3] 谢应宽.B·F·斯金纳强化理论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1):111.

作者简介:牛亚丽(1985-),女,籍贯:河南淇县,现工作于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职称:助教,主研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字学。

猜你喜欢
激励作用激励班级管理
如何在国有企业中激励统战成员建功立业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