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帅 (天津商业大学设计学院 300000)
空间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
孔 帅 (天津商业大学设计学院 300000)
环境设计专业具有跨学科、重应用、高复合的特性。其中,空间模型制作是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我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办学理念下,众教师为了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以适应当下的行业发展。本文将以制作校园空间模型为实践案例,以任务驱动为引导,应用能力锻炼为核心,在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与产学融合等方面进行改革,并针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期望建构出一套全新、完整的教学模式。
模型制作;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环境设计专业中,模型制作往往以设计内容为源,多用于空间推演、方案试验、成品展示、商业摄影等用途。该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快速的理解空间设计的推演过程以及二维、三维之间的联系与表现形式。与其他的设计课程相比,有着更为直观、清晰、易理解的优势。我院以往的模型制作教学主要以 “建筑名作复原”为题进行训练,主要用于成果展示。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独自用制作材料对空间进行“临摹”,难以了解模型制作在设计流程中的切实定位与功能,师生之间也缺乏交流、探讨、合作。近年来,学生在课程中对模型与现实空间关系的理解愈发吃力,甚至有些学生把该课程简单的当作一门手工课来对待。教师从中进行反思,发现该课程的教学方式略显套路、内容过于抽象、评价标准单一,与前后专业课程的衔接性较差,从而导致学生用割裂的眼光来看待该课程,忽视了其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将影响到教学质量,更将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与就业机会。因此,对该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迫在眉睫。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环境设计专业社会需求的快速变化。如何根据本校所具有的资源优势与特色,找准专业定位与课程特色,将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们对我校的学生特点、师资优势以及市场需求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学生特点
1.实践动手能力强于书本理论学习能力。2.自发性的思考与学习能力较弱,在制作过程中,经常需老师督促与指导。3.对手工类制作课程充满热情。4熟练掌握设计软件的操作技术层面的相关知识,对设计流程的制定与实体空间的营建联系感较差,专业视野较窄。5.学生在制作模型过程中,思维闭塞,容易陷入闭门造车的状态。
(二)师资力量
该课程的师资为四名青年教师,拥有着建筑、景观、室内设计等专业背景,且有着丰富的教学与设计实践经验。2.紧跟行业发展,多次参与该行业的众多会议与设计活动,对新理念、新科技充满好奇,并乐于将其转化到教学之中。3.与各类设计机构接触较为紧密,熟悉第一线的设计流程与管理,对市场需求较为了解。4.拥有若干个校企合作基地,在此类研究、教育、科普之地进行课程调研与授课,能够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闻。
(三)行业现状
当下环境设计行业的创作与表现方式与以往相比变化显著,尤其3D打印、VR1、AR2行业的出现,似乎有将手工制作模型淘汰之势。因此,该课程已不再是与工作岗位直接建立联系,其重点也并非追求细节的精致,而是应将其作为一种专业基础素养的锻炼,熟识如何通过模型制作熟识设计流程,将识图、制图、建模、软件交互、材料工艺、团队管理运营等知识点全面串联,使得学生对将来的就业渠道与项目实施有一个清晰认识。
本课程连续进行三周,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出发点,基于各项专业能力的培养,分解工作步骤与结课要求,选取合适的实题研究作为教学内容,逐步构建学习情境,以行业中设计单位所需的职业岗位有序化组织为原则,采用不同时间段轮岗制,将学习训练、工作流程、管理合作最大力度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训练整体,充分让学生了解到实际工作与校内学习的异同,使其根据自身特点、兴趣、规划,有意识的自主学习,开发学习积极性,从而将学生的专业学习后劲延长。
(一)标准清晰的课程内容
在1680mmX2376mm尺寸的底板上制作天津商业大学微缩校园建筑景观模型沙盘。教师将依据工作流程,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更加有逻辑性与连贯性,具体内容可见下文图表(3.1)。
(二)层次分明的专业训练
1.资料的整合
在训练之初,学生需要对空间场景进行调研,收集所需的背景资料及数据,确定制作方案与任务。其次,应将制图文件准备齐全,确定平、立、剖面的内容与比例。最后,列举完成模型制作所需的材料、工具、器械、工艺的明细清单。教师将带领学生前往天津建筑工法展示馆(我院实习基地)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空间模型制作的项目实例信息与行业发展动态。此过程重在锻炼学生整合项目信息资源的能力,使其对团队的工作内容与要求有充分了解,避免陷入一人“闭关”制作模型的课堂环境之中。
2.材料的选择
在制作之初,鼓励学生选择没有图案与色彩的“素模”材料进行整体空间的基础研究与快速搭建,使其避免多余的视觉干扰,从而纯粹的融入于模型环境之中,感受空间的虚实感。材料主张选用价格低廉,易切割加工,柔韧性与塑型性较好的材料,如合成板、轻木板、雪弗板、玻璃纸等。如学生已经过多次推敲思考,能够表达出空间的封闭与开放、虚实关系、体量感、地形植被特征等内容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发现、创造并使用新材料,但用材切勿多于四种,否则不利于学生对最终效果的控制。最终,学生将结合自己所做的草模效果在小组中进行展示与讲解,确定团队认可的材料采购方案与制作工艺。
3.空间尺度的把握
学生通过大一、大二两年的专业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空间设计理论、制图识图、空间比例、人体工学的知识。此阶段可通过模型的深化制作,训练学生对于空间尺度的概念。主张学生对建筑的顶面、基座面、楼间距,外立面门窗;景观的树木配景、公共设施、道路、地形等进行全方位视点的相互参照的练习,明确上述内容的空间功能与形式感,将学生对模型认识转换为空间体验,理解人与建筑景观的比例关系,强化学生对上述基本尺度的观察、记忆与感受,进而确立良好的空间整体观。
4.多元的评价方式
建立,系统全面、灵活客观的评价体系是该课程改革的重要转变。考核内容将专业素养、项目管理、企业需求、设计表达作为成绩考核与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部分。教师将通过学生在准备构思、现场测绘、草模制作、深化设计、作品提交等阶段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成绩。并结合学生的空间分析、概念表达、团队协作等能力与企业评价体系、行业发展现状,等因素帮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结课汇报聘请企业设计师、模型制作师打分并填写评语,将一线的社会评价和学生成绩直接挂勾。
该课程的改革时间较短,许多不足之处至今仍旧在探索之中,关于今后的课程规划,主要有以下方面:1.进一步加强与企业(校外实训基地、模型公司,设计院)的合作,将企业实际设计项目(京津冀地区)引入课程,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工作任务实现良好衔接。提升产学结合的质量。2、在授课过程中全程进行视频拍摄,制成公开课、慕课资源,进行资源共享,与其他院校相互学习,共同促进课程建设。将课程内容以更直观的形式表现在今后的学生群体中。同时,组织授课教师与参与企业共同编撰《空间模型制作》教材,将教师的讲义与课件编辑成校内实训的指导素材。3、在课程结束后举办模型展览、课程讨论会、优秀团队颁奖仪式等,由学院组织,邀请全院师生共同参加,衍生为我院的重要教学活动,促进相关专业师生之间的课后交流与学习,逐渐营造我院的专业学习氛围。
课程改革是一项跨时较长且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手段、教材、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等方面。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以主动性、参与性、分析性、应用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模式在实践环节教学更富有启发性、条理性、创新性。学生在课程中逐渐养成了在设计与制作中自觉分析工作流程的习惯,这将为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诚然,本文仅以该课程的相关层面改革为例进行论述,希望能对该类课程的改革研究尽绵薄之力。
注释:
1.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2.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这种技术1990年提出。随着随身电子产品CPU运算能力的提升,预期增强现实的用途将会越来越广。
[1]高崇.《如何引导学生在设计中认识模型制作》[J]. 2004年全国工业设计教学研讨会,2004.09.
[2]蒋正容,陈怡. 《模型推敲法在建筑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2.10
[3]郑柳萍.《关于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8.
孔帅(1989.05- ),男,汉族,籍贯:江苏泰兴,工作单位:天津商业大学,职称: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