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
摘 要:本文从解读探究学习入手,逐步从掌控操作程序,建构学习模式;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把学生引入探究性学习的情境中,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领会英语知识,学会自主学习,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关键词:探究学习 策略 教学
一、解读探究学习,理论为教学奠基
探究式学习是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探究式学习还能促进学生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从理论基础来看,探究式学习的确是培养儿童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手段。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探究、展示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教学目标,把每个单元的内容都烙上探究学习的痕迹,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汲取英语知识。
二、掌控操作程序,建构学习模式
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建构是促进英语教学进一步发展的最佳策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模式的操作要领,并以《英语》教材为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基本内容,形成“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建构知识——迁移运用”为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激发兴趣是指给学生创设一定的英语学习情境,让他们先爱上英语学习,对英语学习产生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主探究是指从疑问入手,通过调查、分析、思考、讨论等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此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在互动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建构知识是指通过归纳总结、反思、评价等方式,把知识内化,最终形成学习能力。迁移运用是指将形成的某种学习能力运用到新的语言情境中,在全新的语言情境中完美解决问题。
三、探究学习策略,汲取知識精华
1.环节探究。环节探究是指利用英语单元教学中的某一个微小环节作为探究的内容,如:Brain storming, Do a survey等,用这些内容作为探究的蓝本,缩短探究的时间,让学的探究活动开展得更加便捷。
例如在学习Unit3A healthy diet Story time时,为了顺利导入新课学习,教师在课上拿出“Brain storming”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随着问题的深入学会食物类和饮料类单词。当学生们熟悉这些单词之后,再让他们根据查找的资料和自身生活经验,通过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明确哪些食物健康,哪些食物不健康。当他们把所有的食物和饮料都分好阵营之后随即点题,这样就在学生毫不知情的状况下,既激发了探究的欲望,又不知不觉迈入了新课的学习。
2.微课探究。微课探究是指为完成教学目标,利用一节英语课作为探究活动的突破口,让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获取知识。以现在进行时的教学为例,选择语法教学为探究的内容,可以在一个课时里完成。可以分成四个步骤,即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建构知识、迁移运用,让学生们掌握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并最终达到学会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
步骤一:激发兴趣
动画歌曲引入,把某一位学生(Mike)的一日活动做成短片,并配上I get up in the morning的音乐。在短片中,那位学生要刷牙、洗脸、吃早饭、上课、写作业、看电视、睡觉,而这些动作都是正在进行的。学生们看着短片、听着音乐兴奋异常。
当学生看完之后,教师可以按暂停键,并提出问题:“该怎样表达正在进行的动作?”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思考。问完之后,播放短片听歌词。
教师出示短片中那位同学的动作图片,并出示例句。Mike is brushing his teeth. Whats he doing? Hes brushing his teeth.
步骤二:自主探究
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仿照上面的例句,让学生们看着其他图片说一说Mike的动作状态。
(1) Mike is cleaning the desk. What is he doing? He is cleaning.
(2) Mike is sitting near the tree. What is he doing? He is reading.
(3) Mike is standing near the blackboard. What is he doing? He is writing some words.
教师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这三组句型,并要求学生们找出句型的结构,并想一想、议一议,看看这些结构都有怎样的特点,是否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呢?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开始在小组内讨论,经过反复猜想和验证最终达成了共识。
步骤三:建构知识
教师通过大屏幕展示上述三组句型,让学生们熟读,并在讨论、探索中找到相同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也是他们摸索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精华。对于他们知识的建构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此时,让学生把总结的句子结构写在黑板上:人物+be(am, is, are)+动词的ing形式。
clean──cleaning read──reading stand──standing (直接加ing)
sit──sitting (双写最后一个辅音字母再加ing)
write──writing (去掉不发音的e后再加ing)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找出了现在进行时的结构,还发现了ing的加法。可见,自主探究学习是相当有效的。
步骤四:迁移运用
教师可以找一些动作类图片,如踢足球、打篮球、做游戏等,让学生们试着用进行时态来描述。当学生们熟悉运用之后,再给出一些动作复杂、人物众多的图片,让学生们继续拓展运用所学的现在进行时。最后,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场景,让他们根据提示编对话,在对话中运用现在进行时来进行交际,升华英语知识运用的实践能力。
3.探究作业。当探究性微课结束以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质的作业,用作业来巩固课上知识,也用作业来拓展探究活动。探究性作业具有开放性、多元化的特点,可以试着让学生自主探究作业,或者让他们自己设计作业,让英语作业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乐事,让课内探究延伸到课外。
例如在学完家庭成员类单词之后,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作业,学生兴致勃勃,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作业。有的是几个小伙伴表演“同学来访”;有的是把自己家庭成员的照片制成小小相册并标上“grandfather、grandmother、father、mother、uncle”等英语称呼;有的在相应的家庭成员照片旁边写上“This is my…/Shes my…/Hes my…”等介绍语;有的则画出自己的家人,然后标上相应的英语称呼;还有的则根据自己熟悉的儿歌把家庭成员的英语称呼用自己最喜欢的儿歌唱出来。千姿百态的作业,随着学生自主性的释放而尽情展现出来,而这些在指定作业的情况下从未出现过。可见,开放、探究性作业可以开发孩子们的智力,提升他们对英语作业的兴致。
四、 学习策略指引,铺设探究坦途
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给予学生教学策略指引,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念,让探究学习更加顺畅。
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语言情境中展开,要给孩子们创设形象逼真、丰富多彩的情境,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出疑问,在疑问中探究,会更有激情。
2.寻求有价值的问题,提升讨论的效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若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就需要寻求有价值的问题,用问题开启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在验证中、分析中不断地获取英语知识,不仅会有成就感,还能把知识点掌握得特别牢固。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必须新奇、新颖、具有创新的意识,这样才能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成为促进他们学习的因素。
(2)问题要具有梯度性,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让学生在经过努力后,就可以解决。
(3)在设计问题时,要以探究性问题为主,探究就是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说明,能够回答“为什么”“你猜猜可能会发生什么?”等。这样的探究性问题可以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持续动力,让他们在持续不断的追求中汲取新知,探究动力越来越强。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是探究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其重要意义在于它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使所有学生都被“卷入”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培养他们广泛的学习兴趣、提高表达和社交能力。当然,每一次设定的讨论学习,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发言的机率提高,让他们有话可说,不至于冷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之间巡视,并及时给予指导。当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要给予适当评价,并对学生的成功给予肯定。若有不当之处,要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让他们在小组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策略,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形成,更能让学生逐渐学会学习,让未来的人生之路更加光明敞亮。当然,教师的策略指引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深研教材,分析学生状况,设计出最佳教学情境,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