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占全
摘 要:针对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实事求是地分析了落实宏文精教、大力提升教学效率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宏文精教的基本策略,希望可以抛砖引玉,激发更多人关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现实问题,不断深化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学语文;宏文精教;必要性;基本策略
所谓宏文精教,顾名思义就是对教材中的宏篇长文也要进行精讲精练,力求在较短时间内集约化地解决主要问题,尽快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宏文精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必由之路,中学语文教师应在熟谙新课标的基础上,从精讲精练、大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出发,认真思考宏文精教的实施策略和具体路径,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布置和批改作业,从而让宏文精教真正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面积推广开来。
一、中學语文教学实施宏文精教的必要性
宏文精教作为课改方向,对中学语文教学来讲尤显必要。之所以中学语文教学需要特别强调宏文精教,主要原因有:
(一)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的硬性约束要求必须精讲
与小学相比,中学的学科多得多,各科作业多得多,总体的教学任务重得多,因而留给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时间本来就非常有限,学生在一学期的有限时间内,要完成多学科的教材学习,要完成大量作业和考测,要腾出一定的时间开展好期末复习,因而在时间安排上要求语文教学必须精讲、精教,必须大幅提升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加之中学的课文普遍比小学的课文篇幅要长一些,因而实施宏文精教更是势在必行。
(二)克服中学语文教学的多年积弊要求必须精讲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于把课文分析得越透彻越全面越琐碎越好,似乎只有这样做,才能彰显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把握时间、节奏、课堂生成和走向的能力不足,课前准备不充分,问题设计和教学设计不够科学,所谓的“探究式”教学也由于调控失当,导致上课时常常出现一些无效和低效的环节,由此造成很多课文的教学时间被有意无意拉长,教学效率大打折扣——这几乎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通病,以至于一些宏篇长文的教学往往要好几节课才能完成,这样一来,不但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度在冗长繁琐的教学中不知不觉被分散和降低,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难以在精神高度兴奋和情绪深度投入中感受到课文的精华,而是留下一些碎屑、一地鸡毛,宝贵的时间也被浪费了。宏文精教之所以知易行难,难就难在多年来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于繁琐分析,习惯于大讲特讲,习惯于“上到哪里天黑就在哪里歇脚”。
二、中学语文教学实施宏文精教的基本策略
(一)精心搞好学期教学规划
欲大面积大幅度地提升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把每一堂课的时间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让每一学期的教学有整体的时间把控,有科学、主次分明的时长分配,搞好学期教学规划势在必行。一个明摆着的问题是很多教师愿意花时间针对每篇课文开展教学设计或者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但就是没有做好学期教学规划的意识和习惯。其实学期(或学年)教学规划相当于政府的年度计划,是用来对一学期(一学年)的教学进行宏观指导和调控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认真做好课前教学设计
虽然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的鲜活、动态生成,但一堂高效、完美的语文教学课或活动课,绝对离不开精心的、完整的课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既可以说是每篇课文教学的指南针、方向盘,也可以说是油门和刹车装置。没有好的教学设计,再好的语文教学大师,他也很难把控课堂流程,更难上出一堂完美的语文课。语文教学不像其他科目的教学,它是引领学生对大量文字进行阅读、欣赏和领会,这里面有太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有更灵活的教学生成和流程走向,它完全不比按部就班地讲几道数理化习题,或者引导学生记住几条现成的历史、地理或生物知识那样简单和可控。因而对语文课文的教学,如果不下工夫做好较为详尽的、科学的教学设计,那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三)全力优化并调控好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上师生开展讨论交流、课后指导并检查学生作业等几部分构成。在这几个板块里,课前预习是基础,课堂教学是重点和关键,课后作业是效果检核和反馈。质量源自过程,细节决定成败,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生成的推进式环节,如何针对宏篇长文,将完美的教学设计活化为完美的教学实践,并在设计的基础上有所延展和升华,确实是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吃透新课标、新课改理念并经过长期磨炼才能形成的一项真功夫。
总之,宏文精教是完成繁重的中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客观要求,是转变教师拖沓、繁琐教学积弊的有力主张,也是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阅读和扩散性学习空间的需要。中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在宏文精教这方面树立更加坚定的理念和信念,并精准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大力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更好地处置预习、上课、作业等教学基本流程和主要环节,在策略和路径上做更多有益的思考和探索,以有效改善中学语文宏篇长文的教学现状,共同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不断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编辑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