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斌
摘 要:论述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历史地图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历史地图;动态性;古今地名
学习历史,首先要明确空间概念,而历史地图是形成空间概念的主要工具,翻开每册历史课本,都有很多的历史地图,这些地图是经过认真、慎重研究后插入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是课本的有益补充,这些历史地图一方面能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能获得更为宏观和整体的认识。特别是文综考试以来,历史和地理学科之间渗透穿插不断加强,这一趋势提醒我们,要重视中学课本历史地图的挖掘,要培养分析、比较地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鉴于历史地图的重要性,我在下面的内容中提出了看历史地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学生应具备一些必要的地理知识,为历史地图解读奠定基础
就这点而言,应该是地理学科老师的责任,但是历史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强调,引起学生的重视,比如说在中国历史中:我们经常提到西部大开发、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促进环渤海湾地区的经济发展。这里面你如果不知道东北、西部所包含的省份,那么其他的内容也就无从谈起。另外,在中国古代史中,我们提到一些北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如果你对地理的大概范围不熟悉的话,你便分不清哪些是南方的民族,哪些是北方的民族。还有就是对中国的一些河流位置要耳熟能详,如果混淆的话将会给我们解题带来一定的困难,比如说隋朝的大运河连结五大水系,分别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其中邗沟连结的是长江和淮河,你一旦具备这些地理知识,那么你对掌握的内容必然清清楚楚。(世界历史也是同样的道理,这里不再赘述)
二、在历史地图的教学中,应注意古今地名的对照
就这点而言,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最为明顯。了解历史地名的变化,并注意指导学生记忆重要的历史地名的古今对照,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位置,特别是历史地名不断演变,学生搞不清,甚至混淆,这就要求老师加以必要的说明,如:南京、京师等,清朝时改为江宁府,辛亥革命时称为南京,1927年南京政府迁都于此,正式命名为南京。又如:台湾,三国时称为夷洲,隋唐时称为流求,元朝时称为琉球,明朝时称为小琉球,明末后称为台湾。
三、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历史地图的动态性
所谓动态性,就是事物具有的运动变化的属性。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具体的历史事件总是发生在一定具体的环境中,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历史事件发展成为行动轨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分析历史地图时,要对前后相类似的地图进行比较,概括出其中共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对本段历史的掌握,如:《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兼并形势》这两幅图的比较,我们得出:晋宋鲁这三个诸侯国在战国时灭亡了,而战国时期又增加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另外白狄、赤狄、北戎、山戎在战国时期消亡了,匈奴、东胡两个少数民族在战国开始形成。又如: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仅从书中的表格来记忆,当时可以记住,但是时间久了容易混淆,如果结合《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来记忆,则记忆较深刻,不易忘记。
四、在历史地图教学中,应该培养阅读理解分析历史地图的能力
历史地图仅从表面上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肤浅的,如果对历史地图进一步分析,便可知道隐藏在历史地图中的那些深层次的本质的内容,老师在讲历史地图时,一定要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地图的能力,如:通过《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英国进攻主要集中我国的东南沿海,分析一下便知,英国是海上强国,从海上入侵,便于自己发挥优势。又如:我们看了《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这幅图,对当时扬州的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分析得知原因有三:(1)扬州地理位置重要,是交通的枢纽。(2)扬州手工业发达。(3)与江南经济发展有很大的联系。
五、直接或间接使用教科书的地图和手工地图
一般的情况是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好,自学能力强的可以直接利用书中的地图,有的学校学生基础薄弱的,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我们可以用手工制作的地图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如:《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我们用电脑课件来制作地图,分别用黄线和红线进行表示英军的两次入侵路线,并对两次入侵的路线所经过的地点进行比较,加深对本段内容的掌握。各校有不同的校情,不必整齐划一。
六、注意展示地图的时间
不管你选择哪一种地图,只要时间恰当,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展示的时间过早,易分散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展示的时间过迟,会使学生对该项内容产生厌恶。最好是边指图边讲,使历史地图和历史课本的内容融为一体。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通过加强历史地图的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科能力,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王剑英.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1985(2).
编辑 温雪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