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晨
摘 要:宁夏作为我国中阿合作项目区域,有丰富的西部自然资源和浓厚的人文资源,这可以作为区域地理课程开发的优势。结合宁夏中宁的枸杞产业地理文化、硒砂瓜产业地理文化、西吉的马铃薯产业地理文化、中卫的沙坡头旅游地理文化等区域地理特色,通过让学生学习本土地理,用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人文历史背景解释区域地理现象,从而更容易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
关键词:机遇;挑战;引导者;本土特色;因地制宜;实践能力
一、宁夏新课程改革概况
近年来,宁夏基础教育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实践、效果等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宁夏基础教育的特点。但是地理课堂教学在课程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宁夏地理教学不仅应当传授专业知识,还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体验,利用宁夏西部内陆环境独特条件和“中阿合作项目”建设形成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认识自然,体验社会人文生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二、宁夏新课程改革的优势
宁夏作为中国中阿合作项目区域,有丰富的西部自然资源,和浓厚的人文资源,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区域地理课程开发的优势。比如中宁的枸杞类产业地理文化、硒砂瓜产业地理文化、西吉的马铃薯产业地理文化、隆德的书法、中卫的沙坡头旅游地理文化等。结合这些文化和地理区域特征,通过让学生学习本土地理,用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人文历史背景解释区域地理现象,从而更容易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
提高。
三、调查与问题反馈
针对宁夏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我校调研小组成员对宁夏多所中学的地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问卷。问卷中涉及“新课改后地理教学有何变化?”“地理是副科吗?”“你喜欢什么样的地理老师?”“现在的地理教学方式还是以传统的方式为主吗?”“现在的地理教学是侧重于应试吗?哪种地理教学方法最有效?”“你最喜欢地理老师的哪种教学方式?你平时都是怎么学习地理的?”“你觉得地理课堂最吸引你们的地方在哪里?”等一些问题。
从以上问题的回答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新课改已经深深融入了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当然由于种种现实的原因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地理老师没有过多的精力经常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考察、气象观测实验、地理环境整治小课题研究等,教师在上好每一堂课的同时还得撰写教案、制作课件、设计实验、批改大量的作业、照顾家庭等,由于教师精力的不足使学生失去了很多发展自己的机会。
四、新课改后的地理课堂对我们的启示
在新课改理念下,针对调查对象反映出的问题,建议学校地理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
1.根据学校自身实际,建立地理学科选课指导制度,要涉及多种地理领域的读本,比如地质、气象、天文、海洋、人文等一些简单的、符合中学生能力范围的简易读本,从而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地理选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从不同角度关注地理、认知地理,避免学生盲目地选课。
2.积极营造开放合作的地理教研文化。组织地理学科骨干教师结合本土地域特色、民俗风情、特色自然景观、特殊社会人文环境等,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此外学校还应将课题开展与地理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并抓住中高考方案和新课程标准指导教学,重视地理学科必修模块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在具有濃厚地域风情的宁夏,各中学要确立地理教师个性化发展方向,以及彰显专业特色。这需要地理教师学习本土地理知识,注重身边的地理现象,还得多关注外面发生的地理变化,结合现代信息手段,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科的趣味性。就如同相声表演者要掌握“说、学、逗、唱”一般。
4.广泛地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要通过带出去的方
式,让学生切身体验大自然与社会人文环境,从而避免形式主义。
5.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对地理学科的评价要通过学生的过程反映、考试成绩以及地理综合实践探究三个方面进行。过程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对常态化发展的重视程度;地理综合实践探究(如对地理现象的观测、实验、考察等),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全程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习惯、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思路等。当然,评价时还得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全面性。
五、展望与发展
地理教师要抢抓新课改契机,用新课程理念提出建设学校文化的新思路,对学校的精神文化、民俗文化、地方特色地理文化、环境文化进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式的推进。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逐步成熟,特别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引入,地理教学要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切实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推进学校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实验。真正让宁夏教育事业逐步走向全面现代化、信息化、标准化与个性化,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事业的受益者。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