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生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制度不断变革,大部分地区都进行了教育制度改革。然而,仍然有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还未实行太大变革,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导致农村数学教学质量比较低,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出现厌学甚至弃学行为。面对学生这样的学习态度,作为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数学这门科目。根据教学经验,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生数学快乐学习的培养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快乐学习;方法策略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方法,以便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那么,对于初中数学这一科目,教师应当将其设计成一门让学生感到快乐的科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教师应当努力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方案,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教师也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应当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解题的快乐。
一、在趣味化的问题中感受数学乐趣
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懂得这门学科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数学问题可以说是数学这一科目的核心,学习数学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传统教学课本中的问题往往都比较无聊、枯燥,有很多问题也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这对学生来说提不起任何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除此之外,很多教师在提问时也缺乏新意,生硬刻板。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建构有趣的数学问题,将数学问题趣味化,以便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
例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平面图形》这课时,由于这节课所讲的内容比较简单,很多学生会认为很容易学习,就会忽视一些细节问题。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更加有趣,设置一些场景,让学生能进入问题之中。如当学生学完了本课,教师想要帮助学生巩固一下所学知识,教师可以用三角形画一只猫,让学生找出这只猫是由多少个三角形组成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看看教室里都存在哪些多边形,并看谁发现得最多。通过这种趣味性的题,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二、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乐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培养。学生在数学探究过程中,经历观察、探索、研究、推理和交流等过程,解答出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推理过程,只重视数学计算的结果,这导致一些学生的解题思维机械化,当遇到一些数量上的改变时,学生就不能完成解题任务。这样的学习方式没有注重学生的能动性,所以才会使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应当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乐趣。
例如,在学习随机事件这个定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随机事件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问学生一个问题:“将一枚硬币扔到空中,落下来的时候,正面朝上概率大还是反面朝上概率大?”这时很多学生觉得是一样的概率。然后教师就让学生分组,每组进行试验,并记录数据。最后让学生去黑板上公布写出各组的概率,然后发现有的组是正面朝上概率大,有的组相反。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随机事件的意义。
三、在生活实际体验中感受数学乐趣
初中数学这门课的设立并不是为了考试而创设,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设立的一门课。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切合生活实践,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教师在设置情境的时候也要切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感知问题。
例如,当学生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章时,教师举例时就应当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方便学生理解。比如,很多教师都比较习惯拿电影院几排几列来举例子,但是这个例子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不切合生活实际,不能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
教师可以直接利用实际的场景,以班级里的座位为例,将学生带入到这章的学习中。
教师是数学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课堂的学习主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講课时要使用趣味化的问题进行提问,并且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当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进入生活问题情境中,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鑫.浅谈如何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2016年5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1.
[2]黄东升.浅议初中学生数学快乐学习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4):88.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