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君
(聊城市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聊城 252000)
护理干预对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影响
李艳君
(聊城市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聊城 252000)
目的 总结护理干预对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以改善急性脑梗患者生存质量。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参照组以及加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护理各项指标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参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总分为(97.0±3.3)分,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总分为(80.0±3.5)分。组间两项实验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低于参照组35%,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加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建议实施推广。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针对性护理;满意度评分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性疾病,发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近年来有明显的递增发病趋势,早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意义[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但是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必须在治疗的同时加行有效护理干预。基于此,我院选择我院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选择最佳护理方案,实验内容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住院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总计80例。患者纳入标准:发病在4.5h以内,有偏瘫、失语以及意识障碍等脑血管疾病表现,无心肝肾综合征表现。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不同,在脑梗患者及家属知情条件下分为实验组、参照组,组间例数一致。实验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在40岁到78岁之间,年龄均值(61.5±4.0)岁。参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42岁到80岁之间,年龄均值(62.5±3.2)岁。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组间基本资料对比,P>0.05符合实验对比标准。
1.2 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患者均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最大剂量为90 mg,此次治疗总剂量为0.9 mg/kg。1 min内静脉注射总剂量的10%,其余记录在1 h内静脉滴注完毕[2]。在治疗基础上,对两组急性脑梗患者采取不同护理干预。
参照组:常规护理干预。
实验组:常规护理加行针对性护理干预。首先,心理护理。患者家属对溶栓治疗无系统认识,所以担忧、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表现明显,护理人员要将溶栓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治疗的原则、效果等详细向家属进行解说,在缓解其负面情绪的同时,提高配合度。其次,溶栓前护理。护理人员查看患者检验报告,配合医师完成各项检查工作,并根据溶栓治疗需求进行术前准备。再次,溶栓中护理。溶栓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工作,并进行药物输入、口腔清理工作。对于伴有血管源性水肿的患者应及时汇报医生并根据医嘱进行处理。同时做好患者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监测工作。最后,溶栓治疗后护理。患者行平卧位且头偏向一侧,做好治疗后的口腔、气道、皮肤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咳痰,以保证呼吸道通畅性。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h后指导其进行身体功能被动性锻炼[3]。
1.3 评价标准[4]
1.3.1 疗效评价
基本痊愈--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超过90%,无病残表现。
显著进步--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超过46%,病残表现1-3级。
进步--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8%、45%以内。
无效及恶化--以上指标未达到甚至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加重表现。
1.3.2 满意度评价
自制百分制满意度问卷调查,涵盖服务态度、病房巡视、病房环境、沟通能力、技术水平5个指标,每个指标2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实验观察指标均经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形式展开,x2检验;护理满意度评分行“±s”形式展开,t检验。P<0.05,说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1 组间治疗效果对比
对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组间疗效经统计学计算,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 组间并发症对比
对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并发症对比,组间疗效经统计学计算,实验组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 组间护理总满意度评分对比
对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总满意度评分对比,组间护理总满意度评分经统计学计算,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1 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对比(n,%)
表3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服务态度 病房巡视 病房环境 技术水平 沟通能力 总分实验组 40 16.5±3.0 16.0±3.5 18.6±2.0 18.0±2.3 18.2±2.8 97.0±3.3参照组 40 8.5±1.3 9.6±2.0 11.5±3.0 13.5±2.5 13.5±2.0 80.0±3.5 t值 15.4750 10.0411 12.4542 8.3779 8.6387 22.3510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急性脑梗死发病后短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对于闭塞血管再通、恢复脑血流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直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6]。在治疗的同时加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本文实验结果显示,在rt-PA 静脉溶栓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方面具有明显差异,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由此,说明rt-PA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建议临床实施。
[1] 吴建萍,曹东晖,刘 琳,等.护理干预对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 116-117.
[2] 李 云,蔡敏克,韩 钊,等.护理干预对rt-PA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2):78-81.
[3] 刘丙丽.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护理观察[J].当代医学,2012,(33):135.
[4] 周 茹.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1):126-126,128.
[5] 贺 婧.急性脑梗死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管理探讨[J].世界临床医学,2015,9(9):230-231.
[6] 黄允香.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并发症的预防和早期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0,31(1):130-131.
本文编辑:吴玲丽
R473.5
B
ISSN.2095-8242.2017.32.62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