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青年”文化现象分析

2017-08-23 04:41李牧遥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压力自由互联网

摘要:“空巢老人”现象一直备受关注,而现如今“空巢青年”一词也逐渐活跃于大众话题,“空巢青年”大多指是主动选择独居并且单身的年轻人——他们远离家乡,在大城市中打拼,还大都有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二者不同的是,空巢老人多是被动无可奈何的选择,有专家指出,“空巢青年”的产生其实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是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主动地选择。与其说是一种现象,不如说是一种心态。

关键词:空巢青年;无缘社会;互联网;压力;自由

1“空巢青年”的产生

曾看过一期《奇葩说》,辩题关于: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不是一种美德?

其中一位嘉宾的辩解讲到:“人与人在日常生活相处里面,很多时候我们的交情,我们的羁绊,都是通过互相给麻烦,互相解决彼此的麻烦而建立起来的”观点相对于很中肯,这也正是普罗大众与彼此相连接的一种常见方式,联系增深交情,交情的加深不至于使我们落入到一个孤立无援的社会,所以导入的一个更深层次的社会形态:愿不愿意麻烦别人与愿不愿意与他人拉开距离。于是对于一些人不愿麻烦别人的生活,空巢成了他们的选择。

这不仅让我想到2010年,日本曾做过的一档纪录片,《无缘社会》。

2不愿麻烦别人生活的社会形态先例

2.1“无缘死”的来源

节目开始的契机,是对于报纸上刊登的“无缘死”的公民的调查开始的。“无缘死”即无人认领意外死亡的个人。他们有着共同的特征:高龄,无子,失业,不婚,城市化,他们活着,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不回家乡,没有人与他们联系;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无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姓甚名谁。日本每年,有3万2千人走上这条“无缘死”的道路。

缘既联系,这个群体是主动或被动的隔断了自己与别人的联系。

2.2“无缘社会”与“空巢青年”现象的相似之处

而这些“无缘死”的人群,是自觉或不自觉的丢失了所有的社会关系,之后也有联系到这些死者的家属,但很多亲属却不愿意领回这些尸体,只是选择草草处理了事。这并不能怪亲属太过冷漠。

现如今,面对生活压力的与日俱增,或是将来的儿孙绕膝,颐养天年,人们更愿意过好当下,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因此不婚人士或丁克家族已不罕见,因此,所谓意义上的亲戚,多是不怎么联系的远房亲戚,而一旦他们组建了家庭有了孩子,那些人也只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而对于父母而言,他们更愿意认可儿孙自有儿孙福,不打扰他们是对他们最好的帮扶,而这些“无缘”人士则会把工作当做与这个社会联系的唯一方式,而对待親属尚且如此,对待利益挂钩的工作伙伴关系,工作之外的一切交情都多多少少会消费高昂的成本,都是浪费,因此他们认为善待自己的唯一方式就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工作也就是他们与社会联系的唯一。

这类人群的生活方式正是当下社会压力下“空巢青年”的真实写照,孤独但享受或被迫选择接受孤独。久而久之这也就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常态。

3中国的空巢青年的群体特征

远离家乡,独居,没有感情寄托,基本独立的单身年轻人。他们以工作为中心,不忙时候会找些自己的兴趣去打发时间,没有交际,不用被别人麻烦,也不需要麻烦别人,也减少了不必要的花销,自己一个人挺怡然自得。只是偶尔可能会遇到工作压力,感觉无处释放。

不麻烦别人的生活,就是空巢青年的生活原则。

4“空巢青年”现象产生的原因

4.1互联网的便利和商业社会发展下的产物

当今高压模式下的独生一代,他们从小被耳濡目染要独立自强。他们深知自己的压力,铁了心的去大城市背井离乡干一番大事业。于是奋斗又是他们生活的唯一主题。他们面临着高昂的生存成本以及同龄人的竞争压力,没有多余的时间,金钱以及精力去和别人联系,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几乎可以满足一切生活所需,他们也就减少不必要的联系,也就等于在积攒金钱。

还有一类属于自愿的选择。他们有着优渥的家庭条件,他们崇尚自由,而选择背井离乡,他们追求除物质以外的精神富足,对人对事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无聊时找点感兴趣的事做,有钱一个外卖就不会饿到,有问题网络上几乎也都可以咨询的到,甚至比到处问朋友还要靠谱。于是一个人在社会上也可以过得很好。

4.2缺乏爱的能力的两类人群

人是有感情的,不管内心多么的坚强,当不经意触碰到某个点,都会有一个人潸然泪下的时候,这时候,自愿选择空巢也好,非自愿也罢或许内心都会有一丝的挣扎,想尽快结束这样的日子。

但是,非自愿选择空巢青年,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他们不得不像机器一样运转,像机器一样冰冷,他们没有资格谈情说爱,没有能力为别人多付出一点爱,因为自己已自顾不暇,他们被迫剥夺了与他人联系的机会。

而对于自愿选择空巢的一类人群,他们有着优渥的家庭条件,认为多个联系就是多个牵绊,他们在内心与亲朋好友坚定地划清界限。他们选择感情的回避,久而久之他们缺乏了爱的能力。

5总结

日本的“无缘社会”现象的原因也是类似的,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高速运转,互联网及商业服务模式的日益发达,女性的经济独立,另外一方面,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及难以支撑的生活重担,他们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不孕不育,客观与主观因素的结合,越来越多的人最后失去了与他人的联系。

看空巢青年的现状,多多少少可以预知到他们的未来。《无缘社会》在最后一期节目由冰冷的现实揭露转向寻求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现如今社会保障福利的日益完善与公益组织的救助,很多人不至于走上孤立无援的地步,但是他们冰冷的孤独的内心无法被暖化,相关的保障体系有了很大进步,但还是依然改变不了日本社会的冰冷有序与高自杀率。

选择“无缘社会”或是选择“空巢”他们的都是他们内心的选择,外界的干预与帮扶已无济于事,或许他们也会预料到自己几十年后的将来,但是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吧。

参考文献:

[1]徐秋平. 现代日本人婚姻观念变迁及“无缘社会”的形成[J].华章,2014(06).

[2]张娜、顾严、田园君. 聚焦“空巢青年”现象[N]. 中国青年报,2016-11-28 (02).

[3]霍老爷. 当空巢成为年轻人的选择[OL]. 社会学了没, 2017-04-18(03).

[4]梨本敬法.无缘多死社会[N].洋泉社MOOK,2011-10-3(09).

作者简介:李牧遥(1993),女,河南省商丘市,工作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压力自由互联网
浅谈对教师幸福感的认识
对液体压强三种容器问题的浅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