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建华
摘要: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法制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本文对目前思想品德课的现状及改进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改进;方法.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马克思主义常识、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虽然它承载着这么重要的任务,但思想品德课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有很多,能够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
一、目前思想品德课学习的现状
教育的任务是育人,教育界有识之士常说“文化素质不高是次品,思想品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现在青少年犯罪率愈益升高,尊师重教之风愈益下降,尊老爱幼之举欠佳等,这种情况扰乱了社会治安、败坏了社会风气。究其原因其实是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德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结果。凡是成功的教育无不把“以德育人”作为根本,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的体现。然而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思想品德课的状况不容乐观,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很好地确立和得到尊重,学生主体性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只是“划书布道”、死记硬背,缺乏主动性,所以学生对政治课很是厌烦。
二、改进思想品德课的基本方法
(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一事物,力求参与该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心理色彩的心理倾向。而学习兴趣是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心理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也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是促进我们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稳定的兴趣有利于保持积极的思维。浓厚的兴趣所激发的求知欲能使人废寝忘食、专心致志,并以苦为乐,达到较高的学习境界。相反,当人对智力活动本身缺乏兴趣时,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或把学习当成是苦差事,当然就极大地削弱了认识活动过程的效果。
(二)要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可以使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学习的需求。在课堂上更好地创造条件,使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焕发出来,以提高教学实效性。在教学中,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充分尊重和发展學生的主体意识及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健全个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提出优秀教师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人发现真理”,倡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这是很有道理的。在课堂上,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师生互动,相机诱导,千方百计地使自己的教学内容经过“外部刺激”,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最后内化“形成品质”。
(三)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堂中要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心”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首先,要经常动口??。动口,可通过时政演讲和专题辩论等形式完成。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必须具备强烈的时代感,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关注时事新闻,联系社会热点和焦点,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将会给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带来鲜活的内容和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我在课堂上要带领大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关注社会,感悟生活。这样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
中学生思维品质的一个新的特点是,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喜欢独立寻求或与人争论对各种事物的观点与评价。但这个时期,学生思考问题时容易表面化和片面化,有时看问题比较偏激,所以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诱发、相互冲击、相互补充形成正确的观点。同时,通过辩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观念,具有思维的流畅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
其次,要勤于动手。动手,可通过网络教学模式的运用和写小论文的形式完成。网络教学是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内容于一体,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而且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和生动,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学成为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可以为学生拓展知识提供广阔的空间。
此外,要积极动脑。动脑,可通过角色分配和角色互换的形式完成。中学期间的孩子们渴望自主、自由,也渴望更多的受人注目,他们期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的给自已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个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所以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多种需求,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和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把课堂设置成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这样我在课堂中引入了角色分配的教学形式。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知识的传承运用、创新的主体也是学生。知识的真正掌握需要依靠学生的理解、感悟,需要依靠学生在探究活动、社会实践中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已的经验和素质。教师讲是为学生学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讲不是教学活动的目的,而是手段。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可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学生们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不浓、教学方式单一等是造成思想品德课实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解决它的根本途径是要让思想品德课“动”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具有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