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才
【摘要】小说教学要紧扣小说的文体特点,从情节、人物、环境等方面引导学生梳理情节,把握小说结构;品读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细读环境描写,体会作者深意。培养学生用结构性思维进行阅读,促进思维的深刻性和多元化发展,积淀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文体特点 小说教学 核心素养 思维品质
当下,核心素养是高频词,是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核心素养是什么?它是由知识、能力、态度综合化而来,具有高迁移性与高生长性。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过去曾有“字、词、句、语、修、逻、文”七字说法,后来大家又普遍接受了行为要点的概括:听、说、读、写、思,再之后纳入了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内容。
阅读是语文核心素养习得的重要载体。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不同的文体在阅读过程中,其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小说是阅读的重要内容,它以鲜明的文体特点:虚拟性、叙述性和描述性以及故事性吸引着读者,又以情节激发阅读欲望,以语言培养叙事方法,以主题和人物认识生活彰显其教学价值。教学这类课文时就应紧扣其文体特点,从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引导学生把握情节结构,整体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品味对话,感受人物形象;细读场景,体会细节意蕴;多维解读,领悟表现主题。从而实现学生阅读这类文体的语文素养的积淀。下面就以蘇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小说《少年王冕》为例谈谈小说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梳理事件,把握情节,培育结构性思维
结构性思维方法就是以事物的结构为思维对象,以对事物结构的积极建构为思维过程,力求得出事物客观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布鲁纳指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以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简单地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其中对问题做全面完整的思考,这是结构性思维最重要的基础和特征。作为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文章应该建立起篇章的结构意识,尤其是小说。小说一般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情节结构,但是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只是关注小说中吸引人的情节与事件,却忽略了一些作者别具匠心的裁剪和内容上的特别选择。因此,教学时教师就应该教会学生去发现那些作者隐藏的内容,把握小说的结构特点,领会作者的用意和智慧,发展学生的结构化思维。
例如在教学小说《少年王冕》一文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板块:这篇小说的作者选取了王冕人生中哪四个年龄阶段的什么事情?你们发现有哪些年龄段不见了,作者把它们藏在哪里了?为什么作者要把这些年龄阶段写得这么简略呢?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得出结论:小说在内容的选择上是有所侧重的,把更多的笔墨留给关键事件,这样也能避免重复,做到有详有略。
通过这样的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小说这类文本时,就会有意识地从文章的篇章结构、情节安排、内容详略等角度进行整体思考,增强学生的结构意识,增强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的能力。
二、品味语言,感受形象,培育深刻性思维
深刻性思维是指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并能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对象,作者会极尽其所能塑造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的语言,尤其对话就是很好的载体。有人说“聚焦语言的形式,揣摩语言的音、形、义,品味语言的色香味,乃至掂量语言的轻与重,估摸语言的刚与柔”是阅读小说很重要的方法。因此,在小说教学时应着力通过品味彰显人物个性的语言,感受人物的形象来培育学生思维的深度。
在《少年王冕》一文“辍学放牛”这个内容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眼看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俗话说,锣鼓听声,说话听音,意思是要了解言外之意。新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中也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这一段文字中的“闷得慌”和“快活些”是比较有教学价值的两个点,很好地突显了王冕孝顺父母,懂事有担当的人物形象。怎样让学生能自主发现,自主读懂其言外之意呢?
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板块:这段文字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学生通过阅读批注,读出了王冕是个孝顺的孩子,是个爱读书的孩子,并且联系后文,发现文章多处都写到了王冕爱读书。
既然王冕这么爱读书,为什么要对母亲说在学堂里闷得慌,放牛心里快活这类的话呢?显然这里有言外之意。联系上文,我们知道,王冕为了不想让母亲自责,不想让母亲难过,为了宽慰母亲,为了让母亲能够心安一些才说了这样一番违心的话。这不正显现出王冕内心深处的孝顺:小小年纪非常懂事,懂得体谅大人,懂得担当。
所以,阅读小说时要聚焦人物的语言,读懂言外之意,就能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在文本的细腻处揣摩,从一读就懂的语言中读出言外之意来,读出背后的含义与情感,这样学生阅读的眼光就会深邃起来,就能培育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细读环境,体会深意,培育多元化思维
多元化思维也称“立体思维”“全方位思维”“整体思维”“空间思维”“多维型思维”,是指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能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要“立起来思考”。
在小说《少年王冕》中有这样一段浓墨重彩的环境描写:
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lóng),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对于写人文里出现这样大段的环境描写,难道仅仅是因为小说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吗?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板块:这段雨后荷花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里感受到?得出结论,不仅写得很美,而且写得很有序。然后尝试背诵积累,再让学生讨论作者的写作意图:这篇课文是写人的文章,为什么作者却浓墨重彩地写了雨后荷花美景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联系王冕前后的生活变化发现,找到王冕生活变化与这一段景物描写之间的联系。得出多元结论:其一,说明王冕是一个爱美的人,具有发现美欣赏美的眼光,具备画家的天赋。其二,这是王冕学画荷花的契机,正是这一池雨后荷花给了王冕学画的灵感和冲动。其三,也正是画荷给王冕的生活带来了转机。其四,景色起到了一个过渡和连接的作用。其五,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其六,写荷花其实就是在写王冕“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此刻,眼前的这一池荷花仿佛不仅是高明的画家,更是一位高明的人生导师。至此,环境描写背后寄托的深意,在学生心中得到了具体化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多元化的思考。
四、拓展阅读,传承文化,培育开放性思维
所谓开放性思维,是指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和狭隘眼界,多视角、全方位看问题的思维。它与把事物彼此割裂开来、孤立起来、封闭起来,使思维具有保守性、被动性和消极性的形而上学思维是根本对立的。
小说《少年王冕》节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整本书就只塑造了王冕这一个读书人的正面形象,其余均为讽刺对象,作者的用意何在。学生单从《少年王冕》这一篇课文是无法窥探的,必须从课内走向课外,在拓展阅读中去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去揣摩作者的深意,在开放性的学习中培育学生思维的广度,将一篇課文的学习变成一种文化的立体对话。因此,在教学《少年王冕》这一课后,我设计了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一是将原版与改编的课文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原版的经典魅力;二是鼓励学生去阅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并思考讨论为什么在这样著名的讽刺小说集里作者只写了王冕这样一个正面的读书人形象而且放在首篇;三是组织学生开展《儒林外史》阅读交流会。经过这样的古今对比,拓展提升,学生感受到了古典名著的文化魅力,认识了王冕这个儒林之楷模、学者之榜样的人格魅力,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了作者吴敬梓心目中读书人该有的标准形象,用以与后面出场的讽刺对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至此,在这种开放性阅读教学中,这部讽刺小说对于五年级学生达到了一定的文化高度和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小说教学要紧扣小说的文体特点,从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出发,在情节的简略处驻足,在描写的细腻处揣摩,在文本的转折处深思,引导学生梳理情节,把握小说结构;品读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细读环境描写,体会作者深意。培养学生用结构性思维进行阅读,促进思维的深刻性和多元化发展,积淀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绝非是一堂课、一篇课文、一种文体教学就能积淀的,需要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用自己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智慧去整体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