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颍州知州及其廉政事迹辑录

2017-08-23 10:38明,许
关键词:颍州一统长编

董 明,许 鹤



北宋颍州知州及其廉政事迹辑录

董 明,许 鹤

(阜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依据文献记录,北宋一朝颍州有80任知州、78任实际到职、77位知州,24位有具体廉政事迹记录。历任颍州知州虽然任职原因不同、任职时间长短不一,但是在任上基本上能够勤恳为民、造福一方,他们为颍州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北宋;颍州;知州;廉政事迹;辑录

北宋一朝,文人治国理念得以贯彻实施,在京城和地方都产生了一大批为官清廉的好官。颍州作为淮河以北的重要城市,虽然经济发展日趋衰微,但是在政治和军事地位上依然举足轻重。这一时期,颍州涌现出了一大批勤政为民、两袖清风的地方官员,虽然他们来颍任职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基本上都能够在颍州任上勤勉作为、造福一方,值得赞扬。本文通过大量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对北宋一朝曾在颍州任地方长吏的知州进行勾稽,并对其在颍州任上的廉政事迹进行辑录,为当前地方反腐倡廉教育提供生动的历史素材和典型案例。

一、历任知州辑汇

根据文献记载,共辑出北宋一朝颍州知州信息80任(含两位未到任者),其中1位知州二度知颍州,因而,实际到任的颍州知州共77位。具体见下表:

北宋历任颍州知州信息表

序号姓名任职时间文献来源 1范再遇宋太祖建隆二年前(961年前)《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宋太祖建隆二年夏四月条 2常 晖宋太祖开宝二年前(969年前)《宋史》卷273《李进卿传》 3张 颙约宋太祖开宝二年或三年(约969或970)《宋史》卷2《太祖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宋太祖开宝三年三月条 4曹 翰宋太祖开宝中~太宗太平兴国中《宋史》卷260《曹翰传》 5郑文宝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宋史》卷277《郑文宝传》

6毕士安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宋史》卷281《毕士安传》、毕仲游《西台集》卷16《丞相文简公行状》、杨亿《宋故推忠协谋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修国史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食实封四百户赠太傅中书令谥曰文简毕公墓志铭》、刘挚《毕文简神道碑》、《大明一统志》卷7《中都·凤阳府》 7张 秉宋真宗咸平初《宋史》卷301《张秉传》 8张茂直宋真宗咸平二年~四年(999—1001)《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中书省·舍人院》、《宋史》卷296《张茂直传》 9李建中宋真宗咸平中《宋史》卷441《李建中传》、杨亿《集贤李金部知颍州》 10王 旭约宋真宗大中祥符初《宋朝事实类苑》卷21《官政治绩·和买绢》、《乾隆颍州府志》卷6《名宦志》、《嘉庆重修一统志》卷129《颍州府二》 11刁 衎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前(1013年前)《宋史》卷441《文苑三·刁衎传》 12马知节约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天禧元年?(1014—1017?)《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2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六月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0宋真宗天禧元年九月条、王安石《检校太尉赠侍中正惠马公神道碑(嘉祐七年)》、《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八《罢免上》 13样 丹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王安石《彰武军节度使侍中曹穆公行状》 14俞献卿宋真宗大中祥符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6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二月条 15赵德雍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宋会要辑稿》帝系一《皇子诸王》 16张师德宋真宗天禧四年、五年前后(1020、1021年前后)《宋史》卷306《张去华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7宋真宗天禧五年二月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5宋真宗天禧四年夏四月条 17张 咏宋真宗朝《嘉庆重修一统志》卷129《颍州府二》 18周 起宋仁宗天圣初《宋史》卷288《周起传》、王安石《赠礼部尚书安惠周公神道碑》、《乾隆颍州府志》卷6《名宦志》 19刘 筠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宋史》卷305《刘筠传》、《乾隆颍州府志》卷6《名宦志》 20李士衡约宋仁宗天圣中范仲淹《宋故同州观察使李公神道碑铭》 21李 垂约宋仁宗天圣中《宋史》卷299《李垂传》、尹洙《故朝散大夫尚书司封郎中充秘阁校理知均州军事兼管内劝农事上柱国李公墓志铭并序(庆历五年十二月)》 22赵允良宋仁宗天圣七年~明道二年(1029—1033)《宋会要辑稿》帝系一《皇子诸王》、张方平《皇叔祖推成保顺同德亮节崇仁守正佐连翊戴功臣宁海平江等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傅守太保兼中书令杭州大都督府长史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上柱国襄阳郡王食邑一万五千四百户实封五千户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定王墓志铭并序(治平四年八月)》 23燕 肃约宋仁宗朝初期《宋史》卷298《燕肃传》、《大明一统志》卷7《中都·凤阳府》 24张 纶约宋仁宗朝初期《宋史》卷426《循吏·张纶传》 25裴德舆约宋仁宗朝前期沈构《洛苑使英州刺史裴公墓志铭(嘉祐二年十月)》 26夏 竦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2宋仁宗明道二年夏四月条、夏竦《文莊集》卷5《颍州到任谢上表》、《宋史》卷283《夏竦传》、王珪《夏文莊公竦神道碑铭》、《大明一统志》卷7《中都·凤阳府》 27杨 察宋仁宗景祐中《宋史》卷295《杨察传》、《大明一统志》卷7《中都·凤阳府》 28蔡 齐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张方平《推诚保德守正功臣正奉大夫尚书户部侍郎知颍州军州事管内劝农使上柱国汝南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赠兵部尚书谥文忠蔡公神道碑铭并序》、《宋史》卷286《蔡齐传》、《大明一统志》》卷7《中都·凤阳府》、《乾隆颍州府志》卷6《名宦志》 29程 琳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5宋仁宗宝元二年十一月条、《宋史》卷288《程琳传》、《欧阳修集》卷23《居士集》卷23《镇安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太师中书令程公神道碑铭〈嘉祐四年〉》、《乾隆颍州府志》卷6《名宦志》 30杜惟庆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1宋仁宗庆历三年六月条 31柳 植约宋仁宗庆历四年前(1044年前)《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7宋仁宗庆历四年三月条、《宋史》卷294《柳植传》 32晏 殊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2宋仁宗庆历四年九月条、《宋史》卷211《表第二·宰辅二》、《大明一统志》卷7《中都·凤阳府》 33欧阳修宋仁宗皇祐元年~二年(1049—1050)《宋史》卷319《欧阳修传》、《欧阳修集》卷90《表奏书启四六集》卷1《颍州谢上表〈皇祐元年三月十三日〉》、《宋会要辑稿》崇儒五《编纂书籍·献书升秩》、吴充《故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太子太师致仕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赠太子太师欧阳公行状》、《嘉庆重修一统志》卷129《颍州府二》 34孙祖德宋仁宗皇祐三年前(1051年前)《宋史》卷299《孙祖德传》、《欧阳修集》卷56《居士外集》卷6《酬孙延仲龙图》、《宋会要辑稿》仪制一○《陈请封赠》 35范仲淹(未之任)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宋史》卷314《范仲淹传》、范仲淹《陈乞颍亳一郡状》 36李端愿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欧阳修集》卷84《内制集》卷3《赐镇东军节度观察留后知颍州李端愿赴阙茶药诏〈至和二年四月八日〉》、胡宿《文恭集》卷26《赐镇东军观察节度留后知颍州李端愿口宣》 37徐宗况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集》卷86《内制集》卷5《赐知颍州徐宗况进奉贺兖国公主出降银绢马等敕书(嘉祐二年)》 38赵宗道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韩琦《故尚书祠部郎中集贤校理致仕赵君墓志铭(熙宁四年十一月)》、《乾隆颍州府志》卷6《名宦志》 39苏 颂宋仁宗嘉祐六年~八年(1061—1063)《宋史》卷340《苏颂传》、苏颂《苏魏公文集》卷48《颍州到任谢二府》、曾肇《赠司空苏公墓志铭(崇年元年十一月)》、苏颂《少府监致仕王君墓志铭》、邹浩《故观文殿大学士苏公行状》 40章 衡宋仁宗嘉祐中《宋史》卷347《章衡传》 41张 环宋仁宗朝后期《宋史》卷330《张环传》 42吕公孺宋仁宗朝《宋史》卷311《吕夷简传》 43钱象先宋仁宗朝《宋史》卷330《钱象先传》、张方平《宋故朝散大夫守尚书吏部侍郎致仕上柱国彭城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一百户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钱公墓志铭并序》 44赵子渊宋仁宗朝梅尧臣《送赵子渊知颍州》 45周 某宋仁宗朝《王安石集》卷89《赠礼部尚书安惠周公神道碑》 46陆 经宋英宗治平中~宋神宗熙宁二年(1064—1069)《欧阳修集》卷14《居士集》卷14《闻颍州通判国博与知郡学士唱和颇多因以奉寄知郡陆经通判杨褒〈治平二年〉》 47吕夏卿宋神宗熙宁二年~三年(1069—1070)《宋史》卷331《吕夏卿传》 48吕公著宋神宗熙宁三年~八年(1070-1075)《宋史》卷336《吕公著传》、《宋会要辑稿》食货五《青苗下》、苏颂《龙图阁直学士修国史宋公神道碑》、《大明一统志》卷7《中都·凤阳府》 49宋敏求宋神宗熙宁六年前(1073年前)《宋史》卷291《宋绶传》 50孙 永宋神宗熙宁七年~八年(1074—1075)《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8宋神宗熙宁七年十二月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1宋神宗熙宁八年三月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4宋神宗熙宁八年五月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9宋神宗熙宁八年冬十月条、苏颂《资政殿学士通议大夫孙公神道碑铭》 51高遵裕宋神宗熙宁十年前(1077年前)《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84宋神宗熙宁十年八月条 52李 珣宋神宗熙宁中《宋史》卷464《外戚中·李珣》 53元 绛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宋史》卷343《元绛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05宋神宗元丰三年六月条、苏颂《太子少保元章简公神道碑》 54罗 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续资治通鉴长编》299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条、《宋史》卷331《罗拯传》 55薛 向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宋史》卷16《神宗三》、《宋史》卷328《薛向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08宋神宗元丰三年九月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09宋神宗元丰三年闰九月条 56吕希绩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59宋神宗元丰八年九月条 57陈师锡宋神宗元丰中《宋史》卷346《陈师锡传》 58顾 临宋神宗朝《宋史》卷344《顾临传》 59黄好谦(未之任)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栾城集》卷29《黄好谦知颍州》 60崔公度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栾城集》卷30《崔公度知颍州》、《宋史》卷353《崔公度传》  61曾 肇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宋史》卷319《曾巩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36宋哲宗元祐四年十二月、杨时《曾文昭公行述》、《乾隆颍州府志》卷6《名宦志》 62陆 佃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43宋哲宗元祐五年六月条、陆佃《陶山集》卷13《颍州到任谢二府启》、《颍州到任谢蔡州王左丞启》 63苏 轼宋哲宗元祐六年~七年(1091-1092)《宋史》卷338《苏轼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69宋哲宗元祐七年春正月条、《升庵全集》卷78《苏堤始末》 64韩 川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74宋哲宗元祐七年六月条、《宋史》卷347《韩川传》 65赵令铄宋哲宗绍圣四年前(1097年前)《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90宋哲宗绍圣四年八月条 66盛 陶宋哲宗绍圣末《宋史》卷347《盛陶传》 67丰 稷约宋哲宗绍圣末~元符初《宋史》卷321《丰稷传》 68章 衡哲宗元符二年前(1099年前)《宋史》卷347《章衡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4宋哲宗元符二年八月条 69王 几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5宋哲宗元符二年九月条 70张 耒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宋史》卷444《张耒传》、《能改斋漫录》卷14《劾张文潜谢表不钦》 71向 紃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特恩除职一》 72王 襄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宋史》卷352《王襄传》 73郑居中宋徽宗崇宁间《宋史》卷351《郑居中传》 74刘嗣明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宋史》卷356《刘嗣明传》、《宋会要辑稿》职官二八 75彭 诉宋徽宗政和间《乾隆颍州府志》卷6《名宦志》 76陈 规约宋徽宗政和后刘一止《陈规知顺昌府制》 77周邦彦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宋史》卷444《文苑六·周邦彦》 78林 摅宋徽宗朝《宋史》卷351《林摅传》 79李 夔宋徽宗朝杨时《李修撰墓志铭(宣和四年)》 80吕希纯不详《大明一统志》卷7《中都·凤阳府》

二、颍州知州廉政事迹辑录

在77位颍州知州中,在颍州任上作出贡献、受到民间敬仰爱戴的颇多。其中不乏被贬黜降官至颍州者,如毕士安、夏竦、晏殊、吕公著、程琳等。现依据相关文献,将在颍州任上勤勉为官、受民敬仰、造福一方的知州主要廉政事迹辑录如下:

毕士安,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宋太宗淳化三年,毕士安“以疾请外,改右谏议大夫、知颍州”[1]9517-9519。《西台集》卷16《丞相文简公行状》载:“会岁大饿,公发仓廪以赈济。且上言州界民转徙逃去者甚众,申诉失时,无以为赋租,故逃,不问有状无状,复额经验未经验,一切赐当年田租,以安流亡。书奏不报,而被召,乃以状上中书力言之,上始诏有司从公请。公虽去,而所活与安存盖千万数。”[2]257杨亿《宋故推忠协谋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修国史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食实封四百户赠太傅中书令谥曰文简毕公墓志铭》:“公讳士安,字舜举。……知颍州,属淫雨降灾,嘉禾不稔,公乞开公廪以振乏绝,望赐田租以惠疲瘵,帝俞其请,民实受赐。”[3]15册80-85《大明一统志》卷7《中都·凤阳府》:“毕士安知颍州,有治政,以严正见称。”[4]137

王旭,约宋真宗大中祥符初:《宋朝事实类苑》卷21《官政治绩·和买绢》:“祥符初,王旭知颍州,因岁饥,出库钱贷民,约蚕熟,千输一缣。其后李士衡行之陕西,民以为便。今行天下,于岁首给之,谓之和买绢,或曰预买,始于旭也。”[5]247《乾隆颍州府志》卷6《名宦志》“宋”条载:王旭“由判国子监出知颍州,卓有政绩”[6]277。《嘉庆重修一统志》卷129《颍州府二》:“王旭,莘人。真宗时知颍州,荒政修举。”[7]5661

周起,宋仁宗天圣初:《乾隆颍州府志》卷6《名宦志》“宋”条载:周起,字万卿,山东邹人,宋真宗时知颍州,“听断明审,举无留事”[6]273。

刘筠,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乾隆颍州府志》卷6《名宦志》“宋”条载:“刘筠,字子仪,大名人……天圣中以礼部侍郎知颍州,遇事明达而治尚简,严诗文,与杨亿齐名宦。”[6]273

李士衡,约宋仁宗天圣中:《范文正公集》卷13《宋故同州观察使李公神道碑名》:“公服官五十二载,专尚宽恕,政刑之下,活人多矣。”[8]310

夏竦,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大明一统志》卷7《中都·凤阳府》:“夏竦知颍州,以不苟为政。革去前弊,人甚德之。”[4]137

杨察,宋仁宗景祐中:《大明一统志》卷7《中都·凤阳府》:“景祐中通判宿州,后又历知颍、寿二州,遇事明决,勤于吏职。”[4]137

蔡齐,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大明一统志》》卷7《中都·凤阳府》:“蔡齐知颍州,卒于官,故吏朱宷至颍,吏民见宷泣指所尝更历施为,曰此蔡使君之迹也。其仁恩如此。”[4]137《乾隆颍州府志》卷6《名宦志》“宋”条载:仁宗时以户部侍郎出知颍州,“有惠政。颍始立学,齐所请也。卒赠兵部尚书,谥文惠。颍人见其故吏朱寀会丧犹号泣思之”[6]274-275。

程琳,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乾隆颍州府志》卷6《名宦志》“宋”条载:程琳“为人敏厉深严,长于政事”[6]274-275。

燕肃,宋仁宗朝初期:《大明一统志》卷7《中都·凤阳府》:“燕肃知颍州,精于刻漏,时刻不差。尤有善政,临去吏民莫不攀悬。”[4]138

张纶,宋仁宗朝初期:《宋史》卷426《循吏·张纶传》:“张纶字公信,颍州汝阴人。……徙知颍州,卒。纶有材略,所至兴利除害。为人恕,喜施予,在江、淮,见漕卒冻馁道死者众,叹曰:‘此有司之过,非所以体上仁也。’推奉钱市絮襦千数,衣其不能自存者。”[1]12694-12695

裴德舆,约宋仁宗朝前期:沈构《洛苑使英州刺史裴公墓志铭(嘉祐二年十月)》:“至和元年秋七月乙亥,洛苑使、英州刺史裴公卒于晋州。……公讳德舆,字载之。……迁国子监博士、虞部员外郎,入权开封府推官,出知颍州。民有少孤而畜于舅氏者,舅死,随其妻适某氏。某其又死,乃告某氏曰:‘昔我孤,舅氏夫妇育我,甚恩。今又不幸,愿得其丧以归,合葬于舅。’某氏不与。乃间使人盗其骨去。某氏怒,执以告,法当坐死。公呼某氏前,曰:‘若知彼盗若妻墓何也?’曰:‘是尝欲求吾妻之丧,将以合葬于其舅尔。’公曰:‘是故可嘉者也。’笞而遣之。”[3]74册340-343

柳植,约宋仁宗庆历四年前(1044年前):《宋史》卷294《柳植传》:“柳植字子春,真州人。……既而以疾辞,改侍读学士、知邓州。迁给事中、移颍州。……历知寿、亳、蔡、扬四州,分司西京,遂致仕。累迁吏部侍郎,卒。植平居畏慎,寡言笑,所至官舍,蔬果不辄采,家无长物,时称其廉。”[1]9819

晏殊,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大明一统志》卷7《中都·凤阳府》:“晏殊知颍州,以政事闻于一时。公余手不释卷。时邵亢为推官,殊诿之以事。”[4]137

欧阳修,宋仁宗皇礻右 元年—二年(1049—1050):《宋史》卷319《欧阳修传》:“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徙扬州、颍州。……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1]10375-10381《嘉庆重修一统志》卷129《颍州府二》:“庐陵人,皇祐元年知颍州。因灾伤,奏免黄河夫万余人。筑塞白龙沟,注水西湖,灌溉腴田,大为农民利。建书院,教民子弟。由是颍人咸知向学,修乐志。故卒归老于颍云。”[7]5661

赵宗道,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韩琦《故尚书祠部郎中集贤校理致仕赵君墓志铭(熙宁四年十一月)》:“嘉祐四年,京西大饥,转运使请择列郡守以济灾馑,子渊被选知颍州。子渊于救荒之术,素以经虑,赈给存劳,无所不至,寇盗屏息,流庸以复。”[3]40册109-112《乾隆颍州府志》卷6《名宦志》“宋”条载:赵宗道,字子渊,嘉祐四年知颍州,“时大饥,赈给存劳,寇盗屏息,流亡以复”[6]276。

苏颂,宋仁宗嘉祐六年—八年(1061—1063):《宋史》卷340《苏颂传》:“富弼尝称颂为古君子,及与韩琦为相,同表其廉退,以知颍州。通判赵至忠本边徼降者,所至与守竞,颂待之以礼,具尽诚意。至忠感泣曰:‘身虽夷人,然见义则服,平生诚服者,唯公与韩魏公耳。’”[1]10860曾肇《赠司空苏公墓志铭(崇年元年十一月)》:“公讳颂,字子容,性警敏,甫能言,应对不类常儿。……皇祐五年……迁大理寺丞。历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编定集贤院书籍。在馆九年,廉静自守,宰相富郑公、韩魏公贤之。问所欲,恳求补外,二公益称叹,乃以知颍州。仁宗山陵调发仓卒,公为度土产有无,高估缓期,官自为市,民不知扰,而课最他郡,颍人德之。还,为提点开封府界县镇公事。”[3]110册119-125邹浩《故观文殿大学士苏公行状》:“公机警夙成,性知礼义。……在颍州日,通判赵至忠本归明人,所至辄与守兢。公待之以礼,具尽诚意。他日,至忠泣曰:‘某虏人也,然见义则服。平生诚服者,唯今韩魏公与公耳。’”[3] 132册1-17

周某,宋仁宗朝:《王文公文集》卷83《赠礼部尚书安惠周公神道碑》:“公讳某,字某,姓周氏。为人俶傥有大节,敏于文学,达于政事。……公病矣,乃请知颍州。自颍徙陈,自陈徙汝,至汝若干年,以某年某月某甲子卒,春秋五十九。”[9]896-897

吕公著,宋神宗熙宁三年—八年(1070- 1075):《大明一统志》卷7《中都·凤阳府》:“吕公著通判颍州,郡守欧阳修与为讲学之友,后知是州,民爱戴之。子希纯亦尝知是州。”[4]138

元绛,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宋史》卷343《元绛传》:“元绛字厚之,其先临川危氏。……数请老,神宗命其子耆宁校书崇文院,慰留之。……绛谢罪,愿得颍,即以为颍州。明年,加资政殿学士、知青州……绛所至有威名,而无特操,少仪矩。”[1]10905-10907

曾肇,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杨时《曾文昭公行述》:“公讳肇,字子开,建昌军南丰人。……在颍,濬清河百余里,以通东南物货,人至今赖之。部使者议开八丈沟,疏陈、蔡积水,颍人素以为患,公拒其议。使者以语訹公,公复移书折之。及徙陈,执论益坚,人于是知公非私于一州也。”[3]125册21-32《乾隆颍州府志》卷6《名宦志》“宋”条载:曾肇,字子开,曾巩之弟,以宝文阁待制知颍州,“浚清河,兴学校,劝农桑。杨龟山曰曾子开不以颜色假借人”[6]277。

陆佃,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陆佃《陶山集》卷13有《颍州到任谢二府启》《颍州到任谢蔡州王左丞启》。在颍州期间,陆佃还是能够做到其在《颍州到任谢二府启》中所说的:“付以近民之任,使之报主之知。某敢不虔奉教条,务強政治。当官如水,况临清颍之寒流;与物为春,愿奉洪罏之煖律。庶收薄效,少答洪私。”[3] 101册192-193有《颍州祈晴祝文》两篇和《颍州谢晴祝文》两篇。如在《颍州祈晴祝文》中说:“秋雨复作,亦既成霖。稻阻刈收,麦妨敷播。市哄不集,道途益艰。惟神明灵,愿终阴祐。使阳光布照,阴慝潜伏,以成甫田农夫之庆,大田寡妇之利。则惟洪私,敢怠成报。”[3]101册374-375当天空放晴后,陆佃在《颍州谢晴祝文》中很高兴的说:“比以淫雨,将害秋稼,麦种失时,民不遑安。用控于神,赐之景答。屯云解驳,水潦讫收,农事有济。神庇斯民,其德厚矣,敢忘馨香,祗谢成贶。”[3]101册374-375又:“雨惯无节,民用怨咨。再祷而晴,实惟神惠。牲肥酒洌,亦云不腆。惟神卒功,使成美岁。则民敬事,永有灵飨之威。”[3]101册374-375

苏轼,宋哲宗元祐六年—七年(1091-1092):《宋史》卷338《苏轼传》: “(元祐)六年……乃以龙图阁学士出颍州。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亦多水。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轼言于朝,从之。郡有宿贼尹遇等,数劫杀人,又杀捕盗吏兵。朝廷以名捕不获,被杀家复惧其害,匿不敢言。轼召汝阴尉李直方曰:‘君能禽此,当力言于朝,乞行优赏;不获,亦以不职奏免君矣。’直方有母且老,与母诀而后行。乃缉知盗所,分捕其党与,手戟刺遇,获之。朝廷以小不应格,推赏不及。轼请以己之年劳,当改朝散郎阶,为直方赏,不从。其后吏部为轼当迁,以符会其考,轼谓已许直方,又不报。七年,徙扬州。”[1]10814-10815《升庵全集》卷78《苏堤始末》:“东坡先生在杭州、颍州、许州,皆开西湖,而杭湖之功尤伟。”[10]1034

彭诉,宋徽宗政和间:《乾隆颍州府志》卷6《名宦志》“宋”条载:彭诉,字乐道,江西庐陵人,“政和中知顺昌府,有惠政”[6]279。,北宋政和六年(1116)升颍州置,辖县依然为汝阴、颍上、沈丘、泰和4县。

以上是北宋一朝24位颍州知州在任期间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受人尊敬的事迹辑录。在这24位良吏中,太宗朝1位、真宗朝1位、仁宗朝16位、神宗朝2位、哲宗朝3位、徽宗朝1位。从颍州知州廉政事迹辑录可见,北宋仁宗一朝,政治风气良好,开国之初和王国后期次之。这些良吏为颍州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语

由上可见,在北宋一朝,共有80任颍州知州、78任实际到职、77位颍州知州。在77位颍州知州中,24位有具体的勤政廉明事迹文献记录,其中仁宗朝最多,王朝开国之初和后期较少。当然,受文献及笔者水平所限,笔者所辑录的颍州知州及其廉政事迹都很有限,历史中的北宋颍州知州和廉政事迹应该远不止上述辑录内容。但是,通过以上不完全辑录内容可以看出,北宋一朝政治颇为清明,地方官比较勤勉,即使在颍州这样经济地位日趋下滑的城镇,依然有大批为官清明者在任上兢兢业业、勤恳为民,留下了千古佳话,为后人提供了生动的廉政教育素材和事例,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1]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毕仲游.西台集[M].陈斌,校点.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3]全宋文[M].曾枣庄,刘琳,主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4]李贤.大明一统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5]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6]王敛福,纂修.乾隆颍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24[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7]穆彰阿,等.嘉庆重修一统志:第7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8]范仲淹.范仲淹全集[M].李勇先,王蓉贵,点校.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9]王安石.王文公文集[M].上海:上海人出版社,1974.

[10]杨慎.升庵全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7.04.02

K291

A

1004-4310(2017)04-0007-08

2017-02-26

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皖北文化研究中心招标项目“皖北地区古代官员廉政事迹考论(581-1279)”(SK2015A129)。

董明(1977- ),男,安徽定远人,阜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许鹤(1983- ),女,安徽涡阳人,阜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安徽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

猜你喜欢
颍州一统长编
刘毕新
《大清一统舆图·陕西全图》初探
得颍意甚奇
赵振铎先生学术年表长编
读《郭沫若年谱长编》的几点思考
略谈《郭沫若年谱长编》的价值及有待完善的地方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再至汝阴三绝
《大清一统志》西部西藏“阿里”四至与寺庙城邑考
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并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