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梦菲
摘要: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全面展开,提升文化自信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戏曲下乡”活动作为中国戏剧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其自身发展的因素,对其进行设计改革已成为内在要求。而目前我国设计事业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为“戏曲下乡”活动进行设计改革提供了充分的社会条件。在改革中通过设计来构建和传播中国戏曲文化,在提升传统文化的民族认同感的同时发展独具中国魅力的设计文化体系。
关键词:工业设计;传统文化;戏曲下乡;设计改革;与时俱进
工业设计在国内的发展
21世纪是一个设计的世界,设计作为创新的重要元素必将成为推动新时代工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对于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没有掌握主动权的中国来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唯有完成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才能使中国在世界之林立于不败之地。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的进步,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已经让人们看到了新的曙光,从其模式方面来看这与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密不可分的,比如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等,这些都是专门从事创意产业发展,承担设计产业政策规划研究的机构。从工业设计的教育事业和工业设计公司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来看,工业设计的发展形势已然将设计元素带进了千家万户。大到飞机小到手机,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设计。
“戏曲下乡”活动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戏曲诞生至今将各种艺术样式进行了提炼、吸收和融合,不断趋于成熟,因此戏曲本身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体现。作为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冲锋将领,其传承与弘扬显得尤为重要。而戏曲传播除了通过大众传媒外,如今最有利的渠道便是“戏曲下乡”活动的开展。但这种传播方式在乡村城镇的发展显得步履维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场面。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戏曲下乡”活动仍采取传统的方式。首先从设备方面看,依旧采用木板和钢架通过人力劳动搭建临时舞台,以两个大的和若干个小的钢铁柱嵌入地面作为大棚支撑,用麻绳将大棚和钢铁柱进行固定。其弊端显而易见。第一,每换一个演出地点就要进行一次搭建和拆卸,拆装运输困难,任务繁重,耗时长;第二,木板搭建的舞台安全性能低,同时大棚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也显得不堪一击,每遇到强风必须要将其从钢铁柱子上降下来,夏日棚里酷暑难耐,冬日寒风刺骨;第三,为保证钢铁柱能够嵌入地面一定深度,临时舞台对于乡村地面要求很高,同时施工后对地面的破坏性也是极大的。其次从演出团体的住行方式上讲,演职人员依旧采用传统的借宿方式入住到村民家中,大大小小的行李箱仿佛成了他们身上永远卸不下来的包袱,刚安顿下来又要奔赴他乡。让那些剪鬓裁眉的戏曲表演者们渐渐磨灭了内心的归属感,他们背负行囊行走于异乡,化身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使者却在夹缝中求生存。因此从“戏曲下乡”这种戏剧传播方式自身的发展和现状来讲其各个方面的设计改革势在必行。
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目前这个拥有着将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正在努力地实现着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正在全面展开,一幢幢居民楼拔地而起,以社区为组织的新村取代了以往错落有致的平房。“文化自信”成为热门词汇传遍大街小巷,它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为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增强国家软实力为目的,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可以预见在这样一个新的格局下,“戏曲下乡”这种中国文化的传承方式若不进行设计改革,其传统的存在方式将会在新的乡镇形势中显得格格不入,这种不和谐最终会导致这颗璀璨之星难逃消亡的厄运。
在设计改革中求发展
这场设计改革是全面而深入的。首先是对乡演临时舞台的设计,考虑将舞台、灯光、乐队操作区和演员的化妆间进行整合,实现移动式一体化舞台随停随演,从而改变以往临时舞台的搭建方式。其次对演员们在当地的居住方式进行设计,而我认为便捷可移动式的相对固定的住所设计比传统的借宿方式更加便捷文明,使“戏曲下乡”活动放下行囊轻松前行;另外,在其受众层面,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年人为戏曲传播注入新鲜活力成为我们的思考方向。还有更多的问题亟待解决,而设计自然而然就成了推动其改革的重要手段,只有对其进行设计创新才能为“戏曲下乡”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谱写智慧和灵光的章程!
对“戏曲下乡”活动进行设计改革的过程是一个探索民族文化内涵的过程,要深入挖掘设计中民族化和本土化的因素,找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碰撞点。当年陈汉民先生在设计王府井饭店标志的时候,就将传统中国结和建筑墙壁的装饰巧妙的进行了结合,于是当我们看到这个标志时,中国文化情怀油然而生,但其又不失现代设计的特点。两者有机结合,浑然天成,给我们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我们应当以民族文化认同为出发点,在设计与社会的互动中反过来促进民族文化的认同,使其成为旗帜鲜明的中国本土化设计。改革过程中要树立文化自信增加文化输出意识,主动积极的通过设计构建和传播中国戏曲文化。同时在中国古老灿烂又神奇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形成独具中国魅力的设计文化体系,使中国的工业设计既紧跟时代脉搏又紧跟时代精神。从而使我们真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化强国和设计强国。
参考文献:
[1]李樂山.工业设计思想基础[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李砚祖.设计的民族化与全球视野[J].设计艺术,2006.
[3]张学东.工业设计本土化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2.
[4]【美】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陈文仁.浅议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大众文艺,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