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丹
在我十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注意到许多40岁以上,出生于60年代中期以前的上过高中的同事们大部分都多才多艺,有的会吹口琴,有的会拉手风琴,还有的会拉二胡……较懂音乐,识谱能力也非常强。相比较而言,现在我的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99%以上的都不识谱,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唱歌。但单纯的唱歌对中学生在音域、音色、歌唱技巧的掌握与运用等方面都有不少局限性,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反复地机械学唱,容易厌烦,缺乏生气,而器乐教学是人声歌唱的延伸发展,变化的技法、丰富的音色扩展了艺术的表现,演奏器乐可使手、眼、耳、脑以至全身都要协调一致,不仅深化乐感,而且对人的艺术潜能的开发有巨大的催化作用。
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技能有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可见唱谱是音乐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正确规范的唱谱不仅能让音乐真正走进内心,掌握音乐基本技能,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从而更好的表现作品。钢琴演奏家付聪无论练琴还是公开演奏,总是边弹边唱,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音乐学习者借鉴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器乐教学与声乐教学都是对学生进行全面音乐素养培养必不可少的内容。从2012年9月份开始,我对我的学生做了如下的尝试:2012年9月他们进入七年级,对照钢琴我让他们学唱C自然大调音阶,学习指挥图示,进而讲到了节奏,然后简单的识谱;大纲中提到的乐器有民族乐器、口琴、竖笛、教学电子琴等选购教学器乐,在集体教学中,对于乐器的价格、音色、音高是否一致尤为重要,2013年2月开始音乐课上我加入了中音竖笛,经过一年的训练与学习,孩子们的识谱能力进步尤为明显。以下是我的实验实施过程:
一、实验时间
2012年9月—2015年3月
二、实验对象
七年级、八年级学生。到八年级后专门开设一间器乐教室,每生准备一只中音竖笛。
三、实验过程
1.入门阶段:2012年9月—2013年6月
“听觉”是音乐艺术最本质的特征。首先“听音阶”:对照钢琴让学生知道C自然大调音阶的音名与唱名,并写在一张纸上帖在自己方便看到的位置,结合柯达伊手势让学生学会并记住C自然大调音阶,同时可以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先唱词后唱谱:比如歌曲《小星星》,大多数同学都听过,并且会唱,教师可钢琴弹奏,学生先唱词后唱谱,这样也便于学生记忆音的唱名,由浅入深,然后背唱《当兵的人》这首大家熟悉的歌曲的乐谱,渐渐对于C自然大调的音名与唱名就记忆深刻了。
然后“听节奏”,可以配合打击乐:知道一拍、两拍、四拍这些基本节奏的简谱写法,结合歌曲适当加入附点节奏的训练;掌握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的基本指挥图势,知道强拍与弱拍,结合歌曲指挥,并了解弱起小节。对于节奏可以从十六分音符开始,然后介绍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由快到慢,是几拍就唱几拍,比如唱一个全音符“duo”,我们可以唱成“duo二三四”,并用右手划出节拍,最好也唱出各种節奏的表情记号。
最后“听情绪”:通过歌曲的旋律,能准确的表现歌曲的情绪是优美地、热烈地、还是进行曲……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成功的举办我校“庆国庆,爱国歌曲大家唱”的活动、带领学生参加区里艺术小人才比赛、并成功组织策划了大型互动节目《唱响武汉走进吴家山第五中学》……音乐教学的评价也重在感受,柏拉图说过:“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
2.熟练阶段:2013年9月—2014年7月
我在教学中着重进行两方面的训练:
一是听音、练耳、练手的训练,这是教学中的难点。以钢琴作为参照,结合中音竖笛,可以分组比比谁听得准、唱得准、奏得准,对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表扬,培养兴趣,注意个别差异,及时补漏,使其与大家共同进步。
二是节奏训练:配合打击乐,如碰铃和鼓等可以敲出每小节的强音,帮助学生更加娴熟地记住不同节拍的强音和弱音,然后节奏可以从十六分音符开始到全音符,由快到慢做竖笛的同音练习,进而掌握附点和切分,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这些基本节奏型。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需要因材施教,征对学生的不同基础,及时有效地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想办法突破难点,把器乐教学与音乐课其它内容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构成我们音乐教学中比较完整的体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认识,丰子恺先生曾说过:“音乐可以兴国,也可以亡国”,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唱歌、欣赏、器乐教学中由浅入深的进行识谱训练,同时尽量要把视唱和听唱相结合,让每个孩子能充分的享受音乐课堂,希望我们的孩子在若干年之后也能很清晰地回忆初中时所学的音乐知识,仍能记忆犹新,同时能很自豪地说:“初中时我学会了竖笛、口琴……初中时我就会识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