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科学课程的回归与重构

2017-08-22 04:03左文飞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科学课程回归重构

左文飞

摘要:小学低年级科学应该回归学生的学习生活,这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准确衡量学生学习基础,精确把握学生学习心理,全面考察学生学习的资源,可找到设计低年级科学课程的起点。内容筛选、策略选择、课程评价有助于开启低年级科学课程的路径。

关键词:低年级;科学课程;回归;重构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7A-0112-04

小学科学课从三年级开设已经实施了十多年。那么低年级的学生从哪里学科学呢?我们能在语文、品德教材之中发现一些科学知识,数量少,不成体系,而且不是教学中的重点。在重视科学素养的今天,一、二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目标却需要依靠其他学科来落实吗?一些学校社团、校外机构尝試过给低年级的学生上科学课,他们或者直接使用国外教材,或者利用我国早期的教材,或者零敲碎打地寻找一些有趣的实验、奇妙的知识、好玩的制作。这些尝试中的一些内容与幼儿园重叠,一些内容不适合我国现今的小学生,更是缺少对新发现和新研究的学习,显得零散随意。我们呼唤缺失多年的小学低年级科学学习回归,让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不因学习中断而消散,从而完善学生的科学学习,培养具有更高科学素养的公民。

一、科学课程的现状与价值

2001年课改,一、二年级科学课消失,此时幼儿园科学教育却蓬勃发展,开发了大量资源。一天,X小学课程规划会开启,“低年级开科学课”引发了教师的讨论。教师们认为小学科学课程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好奇心需要不间断地呵护,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需要成人引导。幼儿园有科学课,小学却从三年级开始。低年级孩子们比高年级的学生更富好奇心和想象力,在富有探索欲的阶段缺乏科学课,实在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从一年级开设科学课程,能让科学学习回到曾经的起点,让科学回归学生生活。低年级科学课程回归基于以下思考。

(一)低年级科学课程开设历史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科学课程从一年级开设,有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和高质量的教材。

(二)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各国都重视科学教育。欧盟明确建议学生早期科学学习应如何进行。美国小学科学教育从一年级开设,国家进行顶层设计,制定课程标准,科学家、教育家共同编著教材,严谨设计低年级科学教材内容和呈现形式。法国低年级科学课程经历了长期规划和实践。

(三)低年级科学课程的价值

科学课程促使学生形成基本科学素养:知道浅显的科学知识,懂得基本的科学概念,使用其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利用探究方法,进行探究活动,拿出初级探究成果;逐步学会用科学眼光看问题,不受制于谣言;逐渐形成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科学态度,学童之手也能诞生科技创新;关心技术、社会的进展,产生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

一、二年级学生群体很特殊,他们有自己鲜明的特征,需要教师有耐心地呵护其对世界的好奇心,有技巧地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从而有方法地开展研究学习,有步骤地形成科学态度。

1.及时的科学学习呵护好奇天性

对科学有浓烈兴趣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他们关心影子的变化,喜欢蹲在地上观察蚂蚁,并在此类活动中产生问题。如引导者及时出现,学习将是对兴趣的顺应,能取得极佳的效果,好奇心和没有受到束缚和限制的创造力将得到呵护和释放。没有教育者关注,这些问题将永远是问题或不了了之,学生失去寻根溯源的欲望和机会,也慢慢失去追问世界本源的兴趣,今后要花大力气重建兴趣、重引好奇,会浪费教育者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如此,教师应利用学生原本的心理基础和能力基础,及时提供帮助,让培养机会不错失。

2.适时的科学探究顺应学习需要

低年级学生学习时会自发进行探究,这与科学家很相似。如果此时的他们得不到对科学探究的指导与引领,缺少对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的启蒙与培育,会导致探究低效。因此要重视学生对探究的学习。

这些价值能否表现出来就有赖于科学课程的有效设计与施行。

二、建构低年级科学课程的实践探索

我国目前缺少能够切实执行的低年级科学课程。以往的、国外的低年级科学课程也不能直接搬照,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提高课程效能,使课程架构更合理,提高课程与学生的适切性。

(一)找到设计低年级科学课程的起点

我们站在课程的高度对低年级科学课程进行系统设计,量身定制、量体裁衣成为设置课程时的关注要点。

1.准确衡量学生学习基础

学习内容的选择从来都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求,贴合学习意愿。这也是制订策略的基础。方法要与需求、能力相适应,所以课程设计者要调查分析学生的生活环境、兴趣点、科学素质现状等问题。

笔者综合对某区域学生的全面调查,提出关注低年级学生以下特点:

(1)生活经验

大多数学生活动范围小,集中于小区和校园周边,视野相对狭窄。他们对事物不会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因而只具有表面的肤浅的印象。他们对科学的认识80%来源于绘本和家人教授,缺少亲身体验。

他们知道一些植物的名称,认识许多常见动物(归功于图画本),但不清楚生物的习性、特点和相互联系。他们喜爱研究自己的身体,经常抱、舔、摸、闻、啃。他们对周围的物质世界不陌生,知道水会流动,泥土里会长植物,但“不许玩水”“不许玩泥巴”等要求阻碍了对物质的亲近,空气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名词。他们每天感受光、声音、电、力的能量,发现光与影子有关系,阳光下有影子,长短会变化,但不能深入追问。他们认识太阳、月亮、星星,知道太阳每天升起又落下,会转到地球另一边。许多孩子对太阳产生过疑问并从家长那里或图书中找到了答案,虽然都看到月亮的变化,但未引起注意。

(2)兴趣指向

几乎所有孩子都热衷于动物,对植物的关注度次之,同时展示一只小鸡和一盆花,所有的孩子都挤在小鸡周围。他们对自己也有一定兴趣,但对水、泥土等不够有趣的物质和太过遥远、复杂艰深的宇宙兴趣不高。

学生根据想了解的程度给事物排序,结果是:小鸡、花、人、泥土、太阳、水、光、星星,顺序会略有差异。

(3)能力水平

学生有一定观察能力,但不全面、不细致、不敏锐,对比两个相似的事物,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全部不同点的只占调查样本的13%。他们在观察中不考虑顺序,不太关注细节,不懂、不会利用观察方法,随意性大。他们能发现事物的明显变化,一部分人还能找到变化的原因(原因必须较为明显),意味着能发现两个现象之间的联系。但如果提供变化后的现象,要求学生寻找原因,他们几乎不可能达到设计方法来找答案这个高度。他们不知道、不理解测量的重要性,不会准确测量,不会提出需要测量,但他们擅长比较,有很多比较办法。只要提供提问的机会,他们会提出各式问题,很多不是科学问题,他们只是想探寻自己不了解的东西。

2.精确把握学生学习心理

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要把握学习心理,预计学生发展可能,在学生的现有基础和发展可能之间架设桥梁。

(1)心理特点

学生容易被新鲜事勾起兴趣,有探索冲动,会触碰教师不希望他触碰的事物,会被窗外的事物引去注意力;喜欢鲜艳色彩,一个鲜艳的物品和一个暗淡的物品同时呈现,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鲜艳的上面;注意力集中时间短,15分钟内会有一半学生注意力偏离,20分钟内所有人都有注意力离开的情况[2];自我控制力不强但自我意识强烈,合作中会有冲突,有随意取用他人物品、争抢材料的现象。

(2)学习特点

学生观察的起点在局部,在最吸引他的局部,然后才到整体,有时不看整体,观察时容易忽略不吸引他的局部;空间方位知觉不精确,观察时缺乏顺序、跳跃性强;学习依靠形象思维,依靠表象;不善于理解抽象概念,无法准确地表达概念;思考问题时易被不相干的事物吸引,离开目的任务,不善于在一定目的任务指导下安排自己的思维活动;不善于主动、独立思考,希望获得帮助,有较强依赖性。几乎所有学生都希望学习如游戏一般有趣好玩,喜爱在玩中学,用手来学。

3.全面考察学生学习的资源基础

(1)科技发展动向

为低年级学生设计课程时,我们要关注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从中汲取可用之材,要经常关注脑科学、神经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让新的科学发现、技术成果成为学习对象。如火星和月球上的新发现能引导学生关注宇宙天体,新物种的发现提供了生物多样性的又一例证。

(2)乡土资源开发

每一个地域有不同地理环境、生物群落、气候特征……这些课程资源带有浓厚地方色彩,可以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奇妙,热爱家乡。

每一个地域有不同的社会资源。如常州的光伏产业,独具特色的太湖养殖,镇江的香醋酿造等都可以开发为学习内容。

(二)开启低年级科学课程的路径

1.内容筛选

根据对低年级学生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在选择科学学习内容时可以遵循以下规则:

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程度,选择生命世界中的动物、植物等作为起始研究对象,逐步加入水、泥土、声音、光、宇宙的初步认识,少涉及或不涉及材料、结构、力、机械能、空气等内容。根据学生观察的特点,一年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事物的局部进行比较学习,后期逐渐转入对事物的整体观察。根据学生的思维习惯,科学学习可以在初期选择纯粹的现象学习,后期逐渐出现对联系的探寻和对规律的发现。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的轨迹,教师应尽量多选择能看到、能摸到的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学生的日常经验,少选择只能通过视频、文字才能了解的对象,根据学生注意的特点,可以选择一些新、奇、特的研究对象,巩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策略选择

我们对教学策略有相似的理解,即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科学学习具体的指导措施和方略的形成,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观察学生科学学习,发现、总结适用的教学策略,形成行之有效的策略体系,包括常规培养、问题选择、问题呈现方式、课堂组织方式、思维引导方式等多个方面。这些都需要在顺应学生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开放和深入。

根据观察和研究,我们选择指导策略时可遵循以下规则。

①时间安排:可不超过20分钟,以小课方式进行,一次一个完整活动。在学生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学习,保证质量。

②组织形式:以2人小组为宜。活动相对简单,不需多人合作,学生自制力相对较弱,应避免出现有人无事可做的情况,无事之人可能游离于课堂之外或抢夺活动机会。常规要求简单明确,项目不要太多,让学生有执行能力。

③材料選择:注意安全清洁、易于操作,如研究土壤,要准备一次性手套。

④材料分配:课前放置于学生课桌,减少领取和发放,让学生精力集中于学习对象,不纠结于先后和有无问题。

⑤问题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但不选择他们已经了解的东西,选择他们有一点知道又有一点不知道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探索的愿望。

⑥问题呈现:可从与学生所知完全相反的角度引入,让其迫切想要一探究竟。

3.课程评价

对课程与教学的评价,可观察课程安排是否恰当,目标内容是否适应学生的能力、兴趣和生活,方式选择是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并对方法、思维的发展有利。对学生科学学习的评价,应确定多元评价主体,丰富评价指标,创新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激励学生继续学习、不断探索。对日常课堂表现的评价,根据观察和研究,选择评价方式时可遵循以下规则:以欣赏、鼓励为主,让学生相信自己有学习科学进行研究的能力,并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感觉;以正面引导为主,不直白地否定学生,不说或少说“不要、不应该……”,而是指出“应该……”“……更好”;赞赏学生思考、尝试的努力,鼓励学生围绕研究主题提出拓展问题,鼓励课后延伸研究并提供支持帮助;包容各种想象不到的错误,不打击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即使错误的思考路径,只要不出现安全问题也鼓励试一试。

綜合实施以上举措,学生的科学启蒙才会变得实实在在,学生才会成为优质科学教育的受益者。高质量的科学学习会为他们带来更有前途的未来,他们将尝试更多可能性,将自己学习和发展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给我们带来一个神奇的未来世界。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5.

[2]蒋玲.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与儿童心理特点之结合[J].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 2011(3).

责任编辑:石萍

Regress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Primary School Underclass Science Course

ZUO Wen-fei

(Wujin District Xinghe Primary School, Changzhou 213161, China)

Abstract: Primary school underclass science should return to students study life, which meets the needs of their development and helps cultivate their science literacy. To find the starting point of underclass science courses, teachers should accurately measure students study foundations, precisely understand their learning psychology and comprehensively review their learning resources. Besides, content screening, strategy selecting and course evaluating can help start up the path of underclass science courses.

Key words: underclass; science course; regression; re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科学课程回归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对《科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中职学前教育开设科学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基于FPGA的动态可重构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