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恒
摘要:本文圈绕人文素质教育这一主题,结合部分高职院校的成功案例,探讨了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包括: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的办学理念、以职业人文素质的养成为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建构体现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等,试图为我国高职院校建立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途径
一、树立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是现代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
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的办学理念,其核心就是追求做人与做事相统一,培养高素质的智力技能型人才,这是现代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在世界高职本位观的嬗变过程中,人文主义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越来越受重视,对人文精神的崇尚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追求人才规格的健全和完善,使学生学会做人,注重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是高等教育的始终追求目标。但是,我国高职院校由于片面地追求学生的就业率,致使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与未来工作具有密切关系的职能训练,而对于个人的生存价值、人生发展取向等问题关注则较少,这种教育的弊端必将会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暴露出来。因此,在人文素质教育中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为其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为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找到独立发展的价值尺度和人生方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仅仅拘泥于技术能力取向层面是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还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致力于人格的完善为目标,不断提升知识、情感、人性等在课程设置中的地位,以确保人的整体性发展。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有助于学校形成特色办学模式
办学模式一般是指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素。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理念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其办学模式能否具有特色,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技术人才。
二、优化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着眼点不在于传授严格的科学知识和训练具体的职业技能,而在于通过通识课程发挥教化的功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信仰、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并对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深切的体验与感受长期以来盛行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及过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讲细讲透的教学要求,都不适合人文类选修课和导读课的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将人文素质内化为人文素质,要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获得知识、提高素质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因此,要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和选择性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则之一即要求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结合,体现在职业教育课程上,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的需要与特点为出发点。
由于高职年限较短,技能实训任务较重,应当少开或不开专门的人文素质教育(或称通识教育)课程,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课程教学或技能实训中。此外,在使教育内化为学生素质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校园文化和实训基地的环境建设,使学生在环境熏陶下自然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
三、建设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一)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2000年教育部制定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与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相协调,“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有学者专门从素质构成角度讨论“双师型教师,认为“双师型”教师主要从事专业课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中的特殊部分,对其能力和素养有着特殊的要求。
(二)加强对教师的人文素质培训
一是新任教师的人文素养培训。对于将要走上讲台的新任教师,在进行教师职业资格培训的同时,加入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并同其他课程一起作为取得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内容以人文科学课程为主,辅以讲授,如何实现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相互渗透、整合的方法和途径。教师通过人文素养考核合格后方可任教,否则,实行一票否决制,即从源头上消除教师人文素养缺失的状况。
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人文素质。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在与学生生活的互动中切身体验,用人文的观点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用人文的方法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多给学生一点关怀、一点理解、一点宽容,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的人文素质将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构建具有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
根据不同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与之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关键能力,激发学生对末来从事职业的热爱和开拓创新精神,应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知識传授和技能训练不同,它要求学生把学到的人文素质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从而塑造出学生的高尚人文精神和高品位的思想素养。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生动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诸如结合现实问题、国内外重大事件、科技发明、重要节日等举办专题讲座、辩论、征文、社会调查、座谈会、读书活动、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技能大赛、智力竞赛、科技文化艺术节、书画摄影集邮展,以及结合专业进行的专题讲座、就业信息发布、模拟招聘、操作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能营造积极向上、生动活泼、自由开放、具有高职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技人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等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尽可能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融教室、实训、实验、考工、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考工强化训练和考工等多种功能,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现代大学与人文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4).
[2]张岂之.大学教师与入文素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0,(1).
[3]刘献君.科学与人文相融——论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2,(5).
[4]高宝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张祥云.人文素质教育:复兴“隐喻”价值和功fl皂[J].高等教育研究,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