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国际学术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研究

2017-08-20 04:11万中艳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9期
关键词:学术英语需求动机

【摘要】学生的需求往往是有效课程体系设定和开展的关键因素。鉴于这样的认知,以某医药类高校为背景,本文试图针对学生学术英语学习的需求和动机进行分析探究,并提出建议。本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中绝大部分研究对象的国际学术英语学习动机比较单一,主要体现出语言学习工具型动机的特点,即语言学习为未来职业发展服务的动机。其次,针对研究对象的问卷及访谈表明,目前在国际学术英语体系下,学习者存在对提高不同专业背景下学术英语听说能力的需求,资源不足的需求以及课程体系设置连贯性不足的需求。这三方需求表明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的良性开展需要多方合力,教师,学生以及高校的教学管理与政策制定部门的政策倾斜缺一不可。

【关键词】研究生 学术英语 需求 动机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药科大学2013-2015年校级教改项目(编号:02640687)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105-02

一、引言

我国2012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未来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因此,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需求的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针对大学英语由通用英语(EGP,即关注语言基本技能本身)向学术英语(ESP)转变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学术界针对研究生阶段开展学术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已经达成基本共识,因为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的欠缺直接影响他们从事科研活动和跨文化交流” (林易, 陈卓等,2013)。因此,有学者认为,与目前国内针对本科生是否应该开展学术英语课程的争论相比,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改革更应该走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前列。但由于研究生英语教育在大学英语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较小的原因,目前语言教育界对我国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育学术关注度仍然远远不够。

基于上述学术共识、现阶段教学环境以及未来工作实际对于学习者学术英语水平的实际需求,某医药类高校开展了针对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的国际学术会议英语课程(选修)。基于国际学术会议课程涉及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应用,因此,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论文写作基础及对大学英语四级以上的通用英语能力。故参加此选修课程的学生具备的英语能力如下:1. 学生已经修完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基础课程,必修)。2.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者六级考试。此学术会议课程糅合于二年级研究生听说课程体系中,一共分为六个授课模块,如会议概要撰写,论文提交,论文讲演,会议提问及讨论等内容。每个授课模块为两课时/周,每学期计十二课时。考核方法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比例为四六比例。同时,本国际学术会议课程结束时举办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模拟学术会议,此模拟学术会议整合一般国际通行的学术会议的基本流程及要求。

二、研究设计及方法

本研究以2012年某医药类高校教学改革课题为契机,以2012届药学研究生选修的研究生国际学术英语课程为载体展开。研究对象为选修本课程的药学专业研究生。参与问卷人数为82人。本研究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研究生选修国际学术英语课程的动机是什么?参与该课程的研究生对待学术英语的需求是什么?

2.这项国际学术英语课程的开展对我国药学或其他专业的ESP的开展有什么启示?

基于对研究问题的关注,本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法如下:

此次调查进行的时间为2014年2月至6月。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工具,结合学生/教师访谈以及课堂观察为辅助工具的研究方法。研究以某校研究生國际学术会议英语课程为载体,对某医药类高校2012届87名选修国际学术英语课程的药学研究生调研。问卷由老师随堂发放,学生课堂自主完成。任课教师当场回收有效问卷82份。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学生个人信息,专业方向,英语水平,选修此课程的动机与态度,学生对国际学术会议英语课程的需求及观点,以及在参加课程体系后对国际学术会议英语课程开展的建议或意见五大类,计17项。其中有9道单选题,5道多选题,3道开放式问题。

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本研究还对参与课程六名学生及两名任课教师展开访谈。访谈内容涉及教师对待学生背景,教学重点,国际学术会议课程教学中的反思等方面展开。这些数据的收集为研究者进一步阐释学生的问卷和访谈内容以及得出有效的研究结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研究对象

参加问卷调查的对象是82名2012届药学方向研究生,母语为汉语。年龄介于20-23岁之间。学生全部来自理科专业。82名研究生的英语学习时间全部超过10年以上,参与者已全部通过四级考试,约60%(54人)的学生通过六级考试。学生的专业背景方向区别较大,八十二人中除一人认为自己专业方向不确定,其余八十二人实际涉及该院校医药专业设置的23个专业方向。

研究对象十年以上的英语学习经历以及半数以上学生通过了六级考试的数据表明参与国际学术会议英语课程的研究生掌握了相当好的基础英语水平。而学生良好的语言水平和明确的研究方向也有助于学生能够明确区分自己的英语学习需求。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1.研究生选修国际学术会议英语课程动机

在针对是否有必要在研究生中开展国际学术英语课程的调查中,参与调研的97.6%的学生对此课程的开展表现了高度的认同。根据Gardner& Lambert(1972)的对学习者语言学习动机的融入型及工具型的分类,本研究82名研究对象中,有76名(约92.7%)表现了强烈的语言学习工具型动机的特点,即,他们的课程选择动机主要是希望借助学术英语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服务。81名参与者(占98.7%)认为英语是重要的学术媒介,高度认同自身学术英语的水平能够极大帮助他们了解目前本学科的最新学术研究动态。有16名参与者(19.5%)除了认同此课程的工具作用,也同时表明了学习者学习融入型动机的特征,即希望能够运用该语言能够融入某群体被为之所接受。通过针对这16名研究对象背景的进一步调查,笔者发现他们都有过参加一次或多次国际会议的经历。参与者中某学生在自己的开放性问题中的阐释和也印证了笔者这样的认知:

“我参加过一次学术会议。听了大师们的讲座感觉很激动。希望未来也能和他们一样。所以参加这个课程有助于我未来的学术之路”。

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在开设此类学术英语课程时,如果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学生的学术英语应用的经历能够促进并增强学习者的融入型动机,从而进一步促进学习者的持久的语言学习热情和效果。

2.研究对象参加此课程后的需求反馈

学生对待此课程的需求反馈主要基于问卷中的三部分的问题,即学生的“国际学术会议经历”“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存在困难”“对ESP英语学术会议课程意见或者建议”为基础进行分析。通过对学生反馈的分类分析,学生们在参加此类课程时反馈的需求如下:

(1)提高不同专业背景下学术英语听说能力的需求。在82名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69名学生认为自己的学术英语听说能力不足,并且将这一能力列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最主要的阻碍因素。笔者认为,学生的学术听说能力既和学生的通用英语语境下的交流交际能力紧密关联,同时也和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学术英语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能力有很大关系。学术英语听说能力的发展依赖学生的一般英语交流能力,同时在其表达方式,内容以及形式等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如,学术演讲的规范流程,学术演讲语言的规范性特征以及学术英语演讲的内容预设及相关性等。因此,针对学术英语听说能力的教学必须在保证学生基本听说能力的同时,兼顾专业英语交流的学术性特点。以16名有国际学术会议经历的研究对象,有13名学生提及自己在听讲座时听说能力阻碍了自己的学术交流和理解,这种能力的阻碍他们认为和自己对专业英语词汇的理解与掌握有关。如,某学生访谈中认为“在听讲座或者同学的presentation的时候,我常常听不懂他们讲解的内容,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单词量的不足,尤其是我们专业不同的时候,很多和专业相关的英语术语都不一样。”

从研究对象的专业分布也能看出其专业方向上存在着较大差别。在此研究中下,选修课程的学生有82人,涉及细分专业达到23个不同专业方向。有学术经历的学者应该都能理解不同专业方向下的学术英语对学生的巨大挑战。鉴于此,此类课程的开展对教师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即: ESP 教师既要具备深厚的ESP教学和语言素养,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这对目前从事ESP教学的老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王鑫、郭乃照等,2013)。

(2)学术英语课程资源不足的需求。在针对学生的问卷以及教师的访谈中,此类需求表现出了师生认知高度一致的特点。资源需求主要表现在师生针对本专业方向(如,医药类方向)的国际学术会议教材的研发需求,以及此专业方向下的国际学术会议的电子资源的匮乏。在针对学生的访谈中,学生们提出了面向本专业方向的学术英语教材的开发的需求:

“我觉得要是有教材的补充就好了,现在用的材料都是老师找的资料,这些内容在和专业相关性以及系统性方面还不够”。(学生访谈)

另一方面,参与本课程的教师也表达了类似的苦恼:

“(这门课)如果有跟本专业系统教材和配套练习搭配的话,一方面老师上起来备课量会小一些;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也有据可依,也能更高效。”(任课教师访谈)

在访谈中学生和教师都认为国际学术英语课程的教材应该更体现本专业的特点,即医药类专业英语和学术英语都有其独有的专业特点和学术规范。因此,针对学生自身的需求,课程体系应该涵盖针对本专业的研究方法,表达习惯及学术惯例。这一点在学术英语教学中应该有所体现和区分。因此,对于更为目前通用的研究生EGAP 教材和资源,学生普遍认为不能满足自己本专业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需求。

(3)课程体系设置的连贯性不足的需求。这一需求在问卷中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课时量的不足。在针对国际学术会议英语课程的建议栏中,针对“目前一学期十二节授课学时是否满足学生需求”的问答中,68名学生(82%)认为目前国际学术英语课时量严重不足。学生认为12节授课学时只能保证老师介绍关于国际学术英语课程体系的特点,但不能兼顾学生充分练习学术英语口语的需求。参与课程的教师在访谈中也认为课时量不足:

“课时量当然是不够的。我们有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是需要大量时间的。譬如,以小组为单位的presentation.往往一个小组就需要20分钟左右的学术演讲,然后大家最好能展开讨论。但目前因为时间安排的原因,很多时候没有时间开展,或者就省略了”。(教师访谈)

课时量不足是目前研究生英语教学中面临的一个窘境。为了让出更多时间给研究生的主修专业以及专业实验或者实践,目前不少高校的研究生英语课程量都进行了压缩。部分老师甚至还面临着无课可上的困境。笔者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术英语课程体系在研究生阶段的良性发展。研究生英语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多数研究生通过四六级考试,但这只表明学生在通用英语能力方面达到了一定的要求,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学术英语素养就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此外,以英语为主要载体的学术英语教学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西方的科研文化和意识形态。因此,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的学习既应该具备语言知识的学习,技能训练的培训,同时也应该包含学术文化意识的培养(梁砾文,2010; 耿延宏,2014)。因此,这样的课程体系需要比较完整的设计和较长的周期,需要来自一线的语言教学人员和专业领域内专业人才的共同探讨和付出。

五、结语与展望

任何教学的开展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作为新兴发展中的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也不例外。在此研究中,研究对象表现出了对待國际学术英语课程的高度的工具型动机,即研究对象的课程选择动机主要是希望借助学术英语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服务。这表明研究生中开展学术英语课程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针对研究对象的需求调查表明此研究中的研究对象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需求:1.提高不同专业背景下学术英语听说能力的需求。2.学术英语课程资源不足的需求。3.课程体系设置连贯性不足的需求。此三方面需求需要ESP教师的自身教学及科研素养的提高,资源的提供以及从更高层面上对待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的政策上的支持:即给予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充足的资源和课时支持。这样的变化需要多方合力,只有这样,我国的学术英语课程的发展才能克服最根本的桎梏,从而获得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易,陈卓,李丙午.学术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某大学研究生英语教改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S6:184-187.

[2]文秋芳.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1-8.

[3]蔡基刚.“学术英语” 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2):30-36.

[4]Gardner, R.C.,& Lambert, W.E. (1972).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Newbury House.

[5]王鑫,郭乃照,白树勤.研究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11):106-110.

作者简介:

万中艳,中国药科大学外语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二语习得,教师发展。

猜你喜欢
学术英语需求动机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EAP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转型刍议
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探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研究生英语基础与EAP能力培养之关系探讨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