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静
【摘要】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关键词】倍数关系;倍的概念
一、变化角度解读教材,初步寻找意义生成的土壤
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倍的认识”教学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重点认识倍的含义。出示排列的蓝花和黄花,通过2朵2朵圈在一起的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到:把2朵蓝花看作1份,黄花有3个2朵,是这样的3份。同时揭示概念: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可以说成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接着在第二行再添上2朵黄花或去掉2朵黄花,在第一行加上1朵蓝花,让学生说说此时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第二,重点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在圈一圈、填一填的过程中,自主体会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并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在层层递进的巩固练习中,经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在初步建立了“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直接用除法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这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能够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表内除法,倍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几相加,而几个几相加是学生的原有认知,建立“倍”的概念就是在几个几与倍之间搭建起联系,具备了认识“倍”的条件。个别学生之前已有了一些“倍”的知识,但不一定准确或正确。“倍”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以先摆学具看出“倍”为起点,逐步抽象,帮助学生体会概念形成的过程、逐渐形成“倍”的概念,再计算求得“倍”。
二、变化操作形式,逐步形成倍的意义
1.圈一圈
(1)黄花有几朵?(2朵)如果把2朵蓝花圈起来看作1份,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黄花几朵一圈?圈了这样的几份?
板书并说明:蓝花有2朵,(看作1份)黄花有3个2朵(也就是这样的3份),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2)如果再添上2朵黄花,黄花的朵数就变成了这样的几份?那么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圈一圈,说一说。
提问:你是怎么圈的?为什么把黄花2朵2朵圈起来?
(3)如果去掉2朵黄花,那么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圈一圈,说一说。你是怎么圈的?
(4)如果再添上1朵蓝花,想一想,什么变了?那么黄花是这样的几份?黄花又是蓝花的几倍呢?
(5)刚才的花排得很整齐,你能看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吗?(出示乱的蓝花2朵,黄花8朵)
(6)通接下来你能看着圈好的一份和几份,直接说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吗?
①蓝花2朵,黄花3个2朵;②蓝花2朵,黄花4个2朵;③蓝花2朵,黄花6朵,但黄花是3个1份。
重点分析错例:有的同学皱起了眉头,你想说些什么?
小结:看来,圈的时候不能随意圈,蓝花有2朵,黄花就要2朵一圈,每份要圈得同样多。
【案例评析:通过份数的增加与减少;1份的个数变化后每次圈的个数跟着发现变化;杂乱的排列以及反例的研究,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圈出1份和这样的几份。对“倍”的外延和内涵进行了充分的感知,逐步体会并理解“倍”的含义。】
2.摆一摆
(1)我们一起来摆小棒。指名读题。
谈话: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呢?
汇报:6里面有2个3。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2倍。
(2)如果第二行摆15根小棒,结果会怎样呢?
学生摆完,填好后汇报:15里面有5个3。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5倍。
(3)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表示出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
(4)引导学生观察:第一行摆了几根,第二行摆了几根,()里面有几个几,第二行小棒的根数就是第一行的几倍……你发现了什么?
相机小结:第二行的小棒根数有几个第一行那么多(1份),第二行小棒的根数就是第一行的几倍。
【案例评析:通过本环节操作,学生逐步体会第二行小棒的根数里有几个第一行小棒的根数,第二行小棒的根数就是第一行的几倍。】
三、变化表现形式、初步抽象倍的意义
1.变一变
(1)出示:第一行3根小棒,第二行15根小棒。
你能用剛才发现的秘密,说说它们的倍数关系吗?
(2)下面我要变个魔术,看好了,(把小棒变成相对应的绿带子与5份红带子)我把小棒变成了什么?那么你知道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
(3)红带子又加1份,再去掉3份呢?
(4)去掉它们的颜色呢?
【案例评析:将实物抽象,除去非本质的属性,深入理解“倍”的含义。】
2.用一用
(1)如果我把第一行想成2朵蓝花,第二行想成红花,红花有5个2朵?那么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倍?
(2)如果蓝花有6朵,红花有3个6朵,那么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倍?
(3)如果蓝花有5朵,红花有45朵,那么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小组讨论,尝试解答。一学生板书。
提问: 45÷5=9表示什么?
说明:45÷5=9表示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9倍, “倍”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它不是单位名称,因此得数的后面不写倍。(请写的小朋友把它擦掉。)
追问:你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的?
小结:求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就是求4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
【案例评析:条件在不断的变换中,逐渐显现出在实际问题中的一般表象,学生豁然明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里面有几个几,可以用除法计算,突破本堂课的难点】
3.换一换
(1)如果把红花和蓝花换成白皮球有2个,花皮球有10个,求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几倍,就是求什么?(小组2人交流)
(2)换成胡萝卜和红萝卜,告诉我们红萝卜有4个,你会求出胡萝卜的个数是红萝卜的几倍吗?为什么?那你还补充一个合适的条件,出示完成的题目,现在能解决了吗?
(3)再换成了两条线段,学生独立完成。
【案例评析:将实物条件不停地转换,突显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方法。】
4.编一编
(1)你还能换成什么?会仿造这样编一题吗?
(2)出示动物运动会图:鸭2只;兔3只;熊4只;小猪6只;鹿8只。
小运动员出场啦,看一看,数一数,有哪些小动物,各有多少只?(汇报,标出信息)
你会选出合适的信息,用“倍”来提一个的问题吗?
同桌互相提问、解答,全班汇报交流。
【案例评析:在换条件与编题的活动中,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倍”的含义,也真正理解并掌握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及解答方法。】
四、变化立场反思,再次触及倍的本质
经过研读教材、专研教参、参考名师课堂、了解学生情况,通过几轮试上,结合听课老师意见,多次调整教案,最终形成以上教学设计。
回顾整个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倍”这一概念的分层教学。
通过试上发现,学生对于“倍”的含义,也不能一下接受。我尝试分三个层次进行:
①1份→几份→几倍。体会:把蓝花看作1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
②2朵→几个2朵→几倍。蓝花有2朵,黄花有几个2朵,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
③几倍?→(黄花的朵数)里面有几个(蓝花的朵数)→用除法计算。
将难点分散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轻松了,积极性高也了。
2. 在“圈一圈”这一组活动中,“几份(数)”变了、“1份(数)”变了、“队伍”也变了。这么多的变化中,始终抓住“把蓝花的朵数看作1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这一本质,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倍”的含义。
3.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素材始終在变:蓝花、黄花→小棒→绿带子、红带子→无色带子→蓝花、红花→白皮球、花皮球→胡萝卜、红萝卜→两条线段→小动物。在这个从实物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变换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不论素材怎么变换,找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的方法是不变的。
4. 学生主动举例、编题,看透“倍的真谛”。
通过素材、信息的替换,学生豁然开朗:“不管换成什么,只要其中的是1个,另一个是几个,另一个就是这个的几倍。”尽管这样的表达别人不一定能听懂,但说这话的孩子,一定是理解了“倍”的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