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加强原典阅读为特色的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思考与探索

2017-08-19 06:11水汶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3期
关键词:思考与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阅读

水汶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承载的文化传承价值和道德、知识、情感等教育意義是巨大的。然而,在当代复杂的社会、经济、教育背景下,这门课程越渐边缘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门课的课程魅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要发挥该课程的魅力,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学生们对文学原典的阅读。本文结合当代著名大学重视经典阅读的人文教育理念,并结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特点,提出了以加强原典阅读为特色的课程改革思考与探索道路,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经典阅读;《古代文学》课改;思考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3-0108-03

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文系教授徐贲在其著作《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序言”中说,“人文教育不只是让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而是让他们学习如何检验知识,并对可靠的知识建立起信念,这是人文教育对学生求知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它与一般知识教育的区别在于,它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1]9其核心课程“强调的是以思考(thinking)、理智(reason)、判断(judgment)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知识,不是某种领域知识”。[1]2-3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属于比较典型的人文类课程。这类课程当是“以亲近智慧为目标的知识活动,不以积累和提高专门知识为目的”。[1]2-3其“根本目标是人的心智解放和成长”[1]3因而,《古代文学》类人文教育课程绝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要让他们通过学习,汲取前人思想的智慧与精华,具备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面对困难与挑战的素质和能力;具有想象力、好奇心、创造力,具有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的意识、素质和能力。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yey,1859—1952)在《明日之学校》中所说的:“所以学校中求知识的真正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学得制造知识以应需求的方法。”[2]90

无可否认,当前的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遭遇极大挑战。物欲横流、教育短视、实利主义风行,《古代文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作用被边缘化;其参与现实文化建设、体现当代人文情怀的作用尚未发掘出来。

究其根本,《古代文学》课程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在于发扬课程魅力。而体现课程魅力最好的方式,在于使学生读到原汁原味的古代文学作品,从而利用作品魅力感染学生,因而要加强原典阅读。

一、《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加强原典阅读的必要性

陈广士在《让经典的光辉重新闪耀——关于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经典阅读兴趣的几点思考》一文中谈到,“我在给学生分析经典作品时往往会有一种 ‘曲高和寡的感觉,因为我的讲解很少能够得到学生的响应。这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根本就没看过这些作品,又何来听课兴致呢?”[3]140一语道出相当多人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感受。《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材,虽然分为了《中国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部分,但相当多的作品依然是多数学生没有读到的,仅凭“文学史”的简单介绍,学生们囫囵吞枣,就如同在咀嚼别人嚼过的东西,其营养价值自然就大打折扣。而文学作品中那些最能够打动人心的、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部分,也在教师们的理论灌输、结构肢解下变得并不那么具有艺术魅力了。学生与文本的关系,本应是与文本建立直接对应关系的对话关系,而由于教材的隔膜,被认为是不接触文本的“伪阅读”,从而与文本疏离,与文学渐行渐远。

而且,现代信息资讯的泛滥,现代教学手段多元化,也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信息渠道广泛、教育手段多元,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来源广泛,往往真伪难辨;同时,信息资讯丰富,教学手段多元,使学生们接触到的往往是有声音、有画面、有形象的超绚丽“文学”表达方式,不需要逐字逐句“辛苦”阅读,在这样的感官刺激下,思想被钝化,想象力萎缩,真正的阅读缺席了。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2462,阅读中以思考参与、想象力参与的环节被破坏了,就如一只小鹿走失在炫彩的迷宫中,茫然而无措。

当前,高校人文教育类教材多概论、通史类教材,这类教材将丰富的内容浓缩,在较少课时尽量罐装较多内容,看起来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内容安排方式。然而,正如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中所说:“我们不要忘记,课本中组织好了的教材和预先排定的功课,都是代表他人的思想”[2]89;在《儿童与课程》中说:“那些对于科学家最重要的以及在实际探究和分类逻辑性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被阉割了。那些真正激发思想的特点被遮掩起来了,而且那种组织的功能也不见了。”[2]65著名学者甘阳在《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也说:“事实上编写出来的各种哲学史文学史之类都受编写者的很大局限,其价值是不能与经典原作相比的”[4]63。

由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内容的特殊性与时代差异,当前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被很多教师戏称为“扫盲式”教学。很多学生在上课之前,是完全没有接触过文本的。在学生还未阅读文学作品之前,教师们进行分析,要么是对教材的照本宣科,要么如同在陆地上教学生游泳:缺席了思考,缺席了感悟;没有想象力的参与,没有兴趣的激发,没有感情的共鸣;思维被局限,思想被怠惰,缺失灵魂深度。因而,在《中国古代文学》类课程中,原典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原典,即先哲们、文学家们创作的经典原貌。她们是伟大心灵智慧的独特呈现,是人类集体经验与智慧的凝结,是超越时空永恒的开放性结构,常讲常新。阅读原典,阅读纯正的文学作品,是与文本实现一种超越时空的共同存在,是与伟大心灵与思想进行直接的、真正的智慧对话。我们应该认识到,在《中国古代文学》等人文教育课程中,原典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加强原典阅读的教学实践探索

目前,高校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材一般分为《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部分。“文学史”主要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的疏理,包括先秦至明清及“五四”运动前的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文学发展历史等;“作品选”多是具体著作节选及作家作品选读。这种设计,点面结合,有其合理成分。但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内容博大精深,仅阅读作品节选似乎是不够的,尤其对于一些大部头著作来讲,往往只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难窥究竟。因而,除了“作品选”的作品阅读外,将“文学史”与古代文学“原典阅读”结合还是有必要的。

除了借鉴美国现代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理念,“经典阅读”在国内大学中成为人文教育的重要模式,古代文学原典阅读传统古已有之。中国古代书院及私塾的教学方式往往都是以经典文本诵读为基础的。这有利于学生深度阅读著作,真正与古代先贤、文学家们进行思想与感情的对话。深入地阅读一部文学著作,如《诗经》、楚辞、《左传》(就古代文学课而言,主要作为叙事散文典范来读)等,在此基础上可以有能力阅读其他原典著作。反之,即使通过文学史的学习,大体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依然有盲人摸象之感,懵懵懂懂,没有能力阅读其他未读作品。因而,人文教育类课程的关键在于通过一些经典著作的学习,提高对未知知识的学习能力,从而加强独立思考能力、写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

美国现代大学人文教育的经典阅读课往往采取经典阅读讨论模式。借鉴于这种模式,赵晓力、吴飞的《〈莎士比亚与政治哲学〉:一次以经典细读和小班讨论为核心的通识课程试验》介绍了学者甘阳在清华大学讲授《莎士比亚与政治哲学》课程的模式:经典细读及小班讨论,并介绍了课程大纲,选刊了学生论文。可见,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经典阅读课程授课,学生们也是受益匪浅。但国内多数高校限于各种条件,很难做到小班教学。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本身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又有要求。因而,不太可能完全按照经典阅读讨论这样的模式进行改革,但可以借鉴其中的一些方式。

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中说:“教材……不能自己消化;它不能自动地变为骨骼、血和肉”[2]56,在《教育上的目的》亦强调,“一个教育目的必须能转化为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2]116当前,教育教学越来越强调研究型学习,即学生参与式学习。这对培养学生主体性,达到真正学习的目的无疑是正确的。任何一种教育的目的都是要让学生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推知未知的知识,从而进行创新。因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保有对未知事物好奇心以及在旧知识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能力,是比任何知识学习更重要的精神和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分为“文学史”和“作品选”两部分,可将“作品选”部分稍作调整,引入“原典阅读”。诚然,“古代文学”课程的原典,多是大部头或作品数量众多的作家全集。如果所有原典都读到的话,也是不可思议的。可结合教师所长,选择部分原典,通过“教师导读”和“学生小组讨论”(或“学生试讲”)两个阶段的学习,深入了解原典。限于课程课时,这里所谓原典也指的是那些“文学史”、“作品选”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加强原典阅读,重点强调的是对于原典内容的涉及,而不仅限于原典全部。否则,如此驳杂的内容在课堂上是难以容纳的。

“教师导读”,即教师将大部头的著作分主题介绍导读。对于原典,学生们首先应当尽可能通读。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对原典重点部分进行导读、讲解。在学生们有更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各自写读书报告,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心得,可以收获双倍以至几倍的心得。由于现行的教学班大约在50人上下,小组讨论一般15人之内为宜,因而将每班分为4组较为合理。而现行教学班的教室大体也多是分成4大组,按照座次较为可行。讨论课上,每个同学都分享读书报告显然没那么多时间,可在每组中任选一人分享读书报告,然后进行讨论。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定成绩。

在“教师导读”基础上,让学生们主动參与学习还有一种方式,即教师选取部分段落让学生试讲。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学生,大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很多学生的就业方向是当教师。因而,让学生们事先阅读相关原典,在教师指导下选取合适段落,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按照一定的教学步骤去备课、讲课,既是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巩固,又是对授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一举多得。在这个过程中,经历“原典阅读—选取内容—备课—试讲”的阶段,学生们得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高,当是毋庸置疑的。

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两面性。一方面,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可以得到更加形象的展现;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频、视频等的应用,使得经典用形象的画面、超绚的色彩、炫酷的音响等直接进行了表达,这种浅薄的“图像阅读”方式阻碍了思考的进行、想象力的参与,造成了思想的怠惰,无法达到深度阅读的效果。因而,正确使用、适当使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也是非常关键的。

不得不承认,原典阅读,深度阅读还是需要一些刻苦精神的。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编订的《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中说:“意志力与锲而不舍,也是极为重要、却也同样难解的差异。若缺乏意志力,天资就起不了作用,反而是那些没那么聪明却拥有意志力的人比较容易成功。”[6]89凡是有志于学好《古代文学》课程的,凡是真正要在思想上成长的学人是要有些吃苦精神的。毕竟,只有经历过艰辛,才能看到别样的风景。而真正热爱阅读的人,徜徉于知识的境界里,被阅读的魅力和幸福所包围,其实是乐在其中的。

当然,本文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加强原典导读方面只是提出了一些思路,还有很多可继续探讨的问题。如《古代文学》课程中原典范围的釐定、原典的选择、提高学生原典阅读的兴趣、原典导读与讨论的方式等,都是可作进一步实践和探索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徐贲.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杜威.杜威教育名篇[M].趙祥麟,王承绪,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陈广士.让经典的光辉重新闪耀——关于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经典阅读兴趣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8):140-141.

[4]甘阳.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38-65.

[5]清阮元校刻.论语注疏[M].十三经注疏[Z].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0.

[6]Harvard Committee,with an Introduction by James Bryant Conant.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M].谢明珊,译.台北: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10.

To Strengthen the Original Books Reading in the Reform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Course

SHUI Wen

(Tongren University,Tongren,Guizhou 554300,China)

Abstract:To the students major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course is a very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However,in the contemporary complex social,economic,educational background,this course is gradually marginalized.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is that the charm of this course is not fully developed.And to play the charm of the course,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original works of literature.Based on the humanities education idea of the famous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original books reading,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hinking and exploring ways of curriculum reform,which focuses on strengthening the reading of original books.

Key words:original books reading;the reform of "Ancient Literature"course;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猜你喜欢
思考与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阅读
关于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性思考与探索
新形势下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创新的几点改革
经典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想象力都去哪了
边缘化背景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