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学应注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2017-08-18 08:43马波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7期
关键词:思品责任感培养

马波

【摘 要】当今社会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们当今首要任务。然而,肩负历史重任的部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却明显淡化,主要表现在重个人轻社会,重个人需要轻社会需要等。通过对学生在学科教学中了解动态、重注培养,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思品 教学 责任感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7-0194-01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责任。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努力创设生活化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多元的评价中实现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所谓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许多专家认为 21 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的,也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可以说“学会负责”已成为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

而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青少年中责任意识普遍比较薄弱的现象,不容忽视。由于现在的初中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况且身心发展又不成熟,容易受各种不良文化的影响,所以部分青少年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同情,缺乏对集体的关心,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可见,加强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

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非自发的过程,它需要通过教育、培养,依赖于外部的导向和内在的自我体验而形成。思想品德课在实施德育方面较之其他德育途径具有更大的优势,在进行责任感素质教育方面,也是其他教育途径不可替代的。它通过课堂教学,以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法律意识、国情和道德教育,使学生了解、明确社会赋予每个人的神圣使命,并将其内化为自我体验,增强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思想品德课应是进行责任感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责任感素质教育的重任。

一、思想品德教师要着重挖掘思想品德课中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课程要素。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采取“渗透性原则”,将社会责任感教育渗透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去。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必须熟悉相关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容,对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做“有心人”,善于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挖掘出社会责任感与教材及当前社会热点的结合点、切入点。

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方式上应尽力摈弃传统的“灌输式”而采取“启发探究”式,让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要提高课程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性,应该从“知、情、意、行”这四个方面着手,采取多种方法晓之以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陶冶学生社会责任情感;导之以行,锻炼学生社会责任意志并使之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经常使用如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模拟法庭、角色模拟等能体现启发探究精神的教学方式、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1)采用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模拟法庭等形式。

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形式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等形式往往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因此,这种形式本身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的责任意识;同时学生在做准备、搜集资料、积极讨论、辩论、演讲的过程中也提高了他自身对相关问题的责任认知,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但思想又相对不成熟,而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往往会引起学生思想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鸣,在无形中接受责任认知,形成责任情感和责任意志,从而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

(2)在教学过程中加大不同的角色模拟。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同角色体验的活动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专门安排学生进行各种角色的扮演练习,让学生处于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氛围中,感受这种真实的气氛。

(3)在课后的拓展活動中利用实践活动载体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和社会调查。

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教学内容生活化,随着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普遍兴起,思想品德课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社会调查和综合探究等项目,这是帮助学生体验生活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好好利用。如让大家讨论“如何改进、保护学校环境”,最后向学校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在全校发出保护学校环境的倡议信,呼吁大家在生活中注意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旧电池,不乱掐树叶,多用手帕,少用面巾纸,不乱扔纸屑,不使用一次性木筷,保护花草树木等。激起学生担当责任的勇气和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去关注他人、关注社会,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见,要想提高在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让中学生多参与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水平。

三、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自我教育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关键在于使学生从小做起、从对自己负责做起 ,加强自我教育。学生的自我投入,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的能力、程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责任教育的成功与否。责任意识的形成正是责任主体在无数次的内化与外显的交替中逐步形成的。新课程改革提倡“独立的个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幸福的权利”,肯定和尊重个体自身的价值、尊严和人格独立,这是新课程道德教育的基础,也是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前提。

四、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责任感。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校的教育责任在于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而这些责任都离不开学习责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合作学习来达到这一目的。在合作学习中要强调个人的责任感,即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负有一定的责任,并为自己的不合作行为承担后果。

五、小结

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它有赖于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全方位、全时空的参与合作 、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一个紧密的教育共同体,这样才能担负起道德教育的使命,只有共同使力,才能促进学生的责任意识。

让课堂走向灵动,让智慧闪耀光芒。我们应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让课堂成为师生激情燃烧,个性彰显,智慧喷薄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从而使课堂在不可预约的精彩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思品责任感培养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析
责任感等2则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班里那点事儿
试论责任感的评价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