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
【摘 要】本篇文章针对基于协作建模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基于协作建模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特征、小学数学协作建模的设计方法以及小学数学协作任务的实施策略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协作建模 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7-0085-01
一、前言
在最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协作学习开始被广泛的应用到小学课程中。然而,由于协作学习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分工不明确以及学生分级严重的现象,所以在很多小学课堂教学中衍生出了“两极分化”的负面效应。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与相关的理论依据来针对协作建模基础上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能够对协作学习模式的顺利开展带来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基于协作建模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特征
2.1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设计结构具有着双重性特征
针对传统类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来说,绝大多数的教育者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都会将知识的形成过程作为自己的支持依据,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为学生设计出多个思考问题,引导小学生去逐渐的接近正确答案。事实上,如果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集中精力来跟随着教育者的脚步来认真听讲,那么通过此种方式则一定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小学生本身具有着活泼好动且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特点,所以有很多学生不能够较好的跟着教育者的思路来进行学习,严重影响到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而基于协作建模的小学是数学教学实际则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问题,并且可以同时从独立探究与协作建模这两个方面来着手设计,更加有利于小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2.2 由协作建模任务支架,来代替琐碎的问题设计
2.2.1 协作学习之前的探究任务支架设计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中,独立探究是协作模式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能够为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带来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从根本上培养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探究任务支架包括了以下的三点特征:首先,为了能够让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出现较大幅度上的提高,教育者要引导他们主动的参与到答题活动中,而基于协作建模的独立探究任务支架则可以将数学问题采用发放任务单的形式来送到小学生的手中,让他们获得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其次,由于每位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考方向都各不相同,所以针对相同任务单中的问题会得出多种不同答案,每张任务单都具拥有着独有的思考特征;最后,独立探究是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教育者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小学生尽可能多的去积累感性素材,让他们对接下来的数学课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2.2.2 协作建模任务的支架设计
协作建模任务的支架设计可以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形成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其具有着以下两点显著特征:首先,运用表单来将各个学习小组中的组员信息进行准确记录,为协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由于协作建模人物的支架表达应当按照具体的组员人数来进行分栏整理,所以可以更加有利于数学规律的总结;其次,协作建模任务支架具有着十分明确的建模要求,从而能够进一步加深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把握,让他们可以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中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和学习方法。
三、小学数学协作建模的设计方法
协作任务设计的重点就是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分工角色,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来完成自己的思考任务,因此教育者要确保每位学生在其学习小组中都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3.1 聚合式任務设计
此种设计方法是建立在现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的,教育者要让所有学生都可以轻松的回答开放式问题,先让各个学习小组完成独立的思考与探究活动,在对问题的内容和重点进行初步掌握后,再与其他的小组成员展开交流与讨论。通过此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将各个学习小组所总结出来的信息都快速的整合到一起,同时还能够充分的展示出小学生独有特点与学习小组的整合优势。
3.2 分解式任务设计
分解式任务设计就是将整个学习过程分成多个环节,将学习任务科学化的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并且根据学习小组的实力和人数来中制定出具体的问题回答方案,争取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有机会参与到答题环节中。例如在教授统计表的相关课程时,教育者要让所有学生都明确知道自己的学习任务,由一名小组成员来负责对统计表中的横栏与竖栏的含义和作用来进行研究,一名小成员来对统计图中横向箭头的含义来进行研究,一名小组成员来研究统计图中的竖向箭头含义,通过这种明确的任务分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均会得到不同程度上的锻炼,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消化此堂课中的教学重点。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各个学习小组中的学习任务都已经独立完成,那么教育者就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展开更深层次的交流和互动,让他们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来与其他同学一共分享。
四、小学数学协作任务的实施策略
事实上,无论是分解式任务还是聚合式任务,教育者都要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投放到对共同体内部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展示互评上,为小学生创造出一个更为和谐且愉快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育者要加强对数学课堂的内部协商交流,充分的发挥出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育者要给每位学生表达自己观念的发言机会,并且要阐述一下自己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思考。针对聚合式任务来说,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去阐述自己独有的解题方法,并且要仔细的说明一下自己这样思考的理由;
其次,在某一位同学担任主讲角色时,其他的组员就要充当好回应者的角色,并且要认真的聆听主讲者所表达的意见,并对其内容进行合理化补充。如若双方之间出现了观念上的冲突,那么就要通过相互交流和商讨的方式来达成工作,最后得出一个所有小组成员都认可的答案。如果经过了协商之后仍然无法达成共识,那么就需要向其他学习小组或老师来寻找帮助,找到意见不统一的真正原因,然后尽快的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