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刚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学校体育课程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式
谢 刚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大学生心理质素一直以来都是高校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本文主要讲学校体育课程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式,并提出了学校应该多组织集体体育活动、与学校团委、社团的学生部门建立长期联系、只要通过多途径运作,学生才能够有跟多的交流,对其心理塑造达到积极促进作用等建议。
学校体育课程 大学生 心理素质
学校体育课程承担着大学生绝大部分体育活动的任务,所以学校体育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那么学校体育课程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式也就尤为重要了。
当今社会在校大学生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学业、生活、就业等,这些压力导致他们在体育锻炼方面就缺乏时间和必要的动力,所以导致了体质下降,甚至产生了心理问题,所以学校体育课程基本成为了这部分人参加体育活动最主要的选择[1]。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学习压力大等因素,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往往都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学生当中,所以导致现在学生的体质测试每况愈下,以至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每况愈下,所有打造适宜的体育文化氛围迫在眉睫。
1、发挥学校团委社团带头作用
大学课堂是一个开放独立的课堂,已经不再是初高中那时一路跟着老师走的课堂了,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他们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参加的体育活动,因此就要求我们针对大学生的独立性以及选择性量身为大学生们建立他们的体育课堂[2]。学校应成立相应的社团组织,使大学生根据他们的兴趣选择他们所喜爱的运动,再由社团中人加以专业指导。俗话说兴趣决定坚持的时间,只有先建立可以和大学生地位同等的社团,是他们放下紧张不安的心情,才能极大的提起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以专业辅导他们,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以及舒展心里的作用。
2、指导老师要明确职业,根据学生的兴趣针对指导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真诚地热爱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有目的性的传授一些体育知识,教师还应该多和学生聊一聊体育的赛事或明星比赛,以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喜爱,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沟通的机会,也增加了彼此双方的信任感。教师还应该带有生动的面部表情去上课,解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是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锻炼身体,从而到达缓解压力和消除郁闷的作用。
3、 集体体育项目要多,提供学生锻炼交流平台
学校应多在集体体育项目有侧重点的多投入,因为集体体育项目往往投入后,受益的人群会更多,而且集体项目有助于学生体育锻炼交流。另外,学校或相关组织应该定期的组织一些体育活动,例如小型的运动会等等,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彼此接触沟通,增强学生间的友谊,增强交流能力,从而可以更好的提供体育锻炼平台。
交往是在于人的社会生存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善于交往的学生会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学生在广泛的交往中可以感受时代的进步和交流的艺术,感受友情的意义与美好,学会懂得协作的重要性[3]。学生进行各种沟通交流活动中,老师应该适时给予指导,并且给他们充分发鼓励,通过不断的沟通交流,锻炼学生的交往技能,则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
1、多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提高学生信心
教学评价应该是多维度的,设计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而不能仅仅用学习成绩作为参考标准单方面的做出评价,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缺乏的东西,针对性帮忙学生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运用的鼓舞性语言对课堂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所形成和发展的态势,它具有引导性功能和激励作用,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肢体、情感和恰当等的教学方式,不定时在不同方面给予相应的鼓励,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把主动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从而达到积极学习的目的。
2、互动教学,提高师生合作能力
合作,是最基本的沟通方式,也可以作为学习的手段,引入到学校体育课程的课程上来,在体育课堂上行程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模式,同学和老师之间通过身体锻炼,形成共识,达到教学目的,也可以提高学生相互协作能力,也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
3、 取长补短,参加学生喜欢并且擅长的项目
在平时的教学中,主动发掘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多进行自己擅长的项目,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多的自信,慢慢的在其他项目上也就敢去尝试,敢去体验。结合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特长给予他们参加他们喜欢、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发展他们的特长项目,增进他们的技术、意志力、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比赛项目中寻找自我,发展自我、锻炼自我,在特长项目中成长。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和比赛,为特长生提供一个施展才能、锻炼提高的实践舞台,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1)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这门课程的地位要个其他课程平等对待。
(2)针对体育项目特点,在集体项目、受欢迎的项目、收益人群广的项目有所侧重。
(3)学校应该多组织集体体育活动,与学校团委、社团的学生部门建立长期联系,只要通过多途径运作,学生才能够有跟多的交流,对其心理塑造达到积极促进作用。
(4)给予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5)课外体育指导老师要落实到位,也别是体育社团的指导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设立奖励机制,对学生心理成长也是比不可少。
[1]贝钒. 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J].学理论,2014,(36):178-179.
[2]郑保华. 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及课程结构的改革与发展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15-118+128.
[3]魏有为. 学校体育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4, 24(02):69-70.
G642
A
2095-3089(2017)27-0222-02
谢刚(1988.11-),男,湖南,广东警官学院教师,职称助教,硕士,警察体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