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庭
(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8)
简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杨宝庭
(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已经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高等教育以参考和借鉴。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分析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蓬勃发展,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能力、先进的知识以及过硬的素质,同时还要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 深入,西方思潮大量涌入,对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而如何在思政教育中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以人为本”逐渐受到社会和教育行业的重视,而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可以更好的塑造人和培养人,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符合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因此,高校一定要加强对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认识,促进学生稳定以及健康的发展,进而为我国输送更多的现代化人才。
1、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当前,在思政教育中,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只是简单的将学生视为受教育对象,缺乏与学生开展平等以及自由的交流,对学生的生活需求、情感诉求以及心理变化关心不足,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信任关系以及情感基础,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思政教育中。
2、教育方法陈旧
当前,我国思政教育在教育方法方面缺乏创新,在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中,缺少正确的疏导方式和教育手段,难以将思政教育与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充分融合,只是机械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教育效果较差。
3、教师缺少人文素养
新时期下,思政教育对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出新要求,但是当前,我国思政教育缺少人文素养,导致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难以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同时,当前的辅导员趋于年轻化,虽然可以更加贴近学生,但是却缺少生活阅历,在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工作能力方面依然有待提高。
1、创设服务环境
我国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创新管理形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加强各个教育团队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不断拓宽师生沟通方式,为思政教育创设良好的服务环境。同时,高校还要深入贯彻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理念,强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保证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个性以及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教育,转变其观念,切实提高学生的生活、学习质量,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健全工作体系
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高校要将服务、管理、教育融会贯通,强化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在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保证思政教育有序以及顺利的进行。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当代大学生的个性更加鲜明,并且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因此,在思政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强化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其次,建设交流平台,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加强对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高校要建立良好以及有效的交流平台,扩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而确保思政教育质量;最后,重视心理疏导,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变化,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分析,进而发现其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心理健康管理机制,将心理疏导与思政教育充分融合,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创新教育工作
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模式传统、落后,教育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时代的要求。因此,高校一定要注重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发挥其教育作用,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教育目标,对教育内容进行改进和优化。同时,教师也要创新教育形式,运用具有感染力以及优美的教学语言,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审美理念,让学生愿意以及主动的学习思政知识。教师要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将学生活动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激发学生情感,强化责任意识,进而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现代化人才。
4、提高教师能力
在思政教育中开展心理疏导和人员关怀,需要教师对其具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生活阅历。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对心理学概念以及知识的学习,掌握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自身文化知识以及人文素养的提高,深入到学生群体中,让教育更加符合学生需求,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理性和平、自尊自信的良好心态。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的心理诉求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受到公众和社会的重视。因此,高校一定要充分重视在思政教育中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掌握学生的心理以及思想特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疏导和教育,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长奠定基础。
[1]姚念龙,刘颖. 简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07-110.
[2]汤波. 回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系构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2:61-62.
[3]王喜英.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探究[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6:6-7.
G641
A
2095-3089(2017)27-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