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析

2017-08-17 22:29范积志
开心素质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创造性积极性苹果

范积志

一、教学现状剖析

1.积极性弱。目前较多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依旧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他们自始至终没有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出现此问题的根源因素是教法、引导法不恰当、不灵动导致的,必须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解决问题。

2.学习成绩差。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成绩、能力、素养三者的全面进步,而成绩是基础的内容,也是数学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学生们对待数学学习,普遍采取的是大量练习的模式,但并未掌握解决每道题的技巧及方式,总是采取死算、死练的形式,久而久之当练习成为固定的学习模式之后,其数学成绩会呈现直线下降的状况。

3.畏惧学习情绪严重。新时期的教育推崇的是寓教于乐,但实际的教学中较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竟然存在畏惧情绪,这便凸显出了数学教学中的无趣、疑难与沉闷,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则会严重局限数学教学的发展,相信这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二、发挥积极性的方略剖析

1.增加师生交流。以往的教学中,师生问的划分非常明显,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像是平行线并无交集,这也是局限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对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增加师生间的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其逐渐产生学习的想法。比如在数学找规律相关的学习中,可以先列出一些数字1、3、5、7、9、11……2、4、6、8、10、12……123、134、145、156、167、178……1、3、2;3、5、4等等。首先,教师可以笑着提问,谁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呢,如果谁敢大胆的发言,教师会给他神秘的奖励哦!这样的话语一出,学生们都跃跃欲试,这时可以将班级中一位比较内向的同学叫起来,用手拍怕他的肩膀,告诉他通过教师对你的观察,相信你绝对可以的,当回答出来之后,要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并告诉全体学生,只要敢于尝试就会成功,将课堂还给学生;其次,在讲课中故意说错,然后问谁能指出教师哪里错了,让其感受教師的亲切;最后通过游戏环节增加师生的交流,让其对正确看待数学学习,从而产生想要学习数学的想法。

2.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数学知识是抽象性的,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单从言语上去鼓励和引导学生,这样的学习积极性不会长久,因而要将实践动手操作融入教学中,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可以先组织其做一些圆形的实物,然后让其进行观察,圆形物品的面积需要怎样计算比较合理,让其发现每个圆中间所有的直径都相同,是否可以从这个地方着手来计算面积呢,这样通过不断的质疑与解疑,能通过教师的引导,让他们自己分析出计算的面积。

再如在学习“统计”相关的知识点之后,较多学生并不是非常理解为什么学习此节课的内容,因而可以布置课下任务,让其搜集近几年小区中电费、水费、煤气费的使用情况,并用统计图表示好,以此来让他们直观地意识到统计知识不仅对数学学习有帮助,更能够及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鼓励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最直接的方式则是解题引导,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巧用数学应用题的方式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比如:“笑笑家有30棵苹果树,每颗苹果树结了15个苹果,妈妈先卖了120个苹果,又卖了85个苹果,试问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呢?剩下的苹果占原来苹果的多少?”此道应用题有两个解决的关键,第一要总共多少个苹果,剩下多少苹果。第二要算出剩下苹果占总苹果的数量,这样分析出来之后学生们基本都能得明白30乘以15是450苹果,妈妈买了120加上85个苹果,等于205个苹果,最后剩下245个苹果。这样逐步能解答出答案。当学生都初步体验到解题的快乐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其在这道题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五花八门的题目就出来了,有的“添加了一个条件,每天卖出去15个”,有的增加了一个疑问,“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苹果多少天能彻底卖完?”等等,这便凸显出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断通过设疑与解疑的环节,能让其真正将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并养成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数学作为贯穿小学到大学的主课程,其教育价值是极大的。因而教师必须意识到要将最合适学生学习的方式交给他们,而并非单纯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这样当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及乐趣之后,才能够积极的发挥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不断钻研与分析,为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做准备。

猜你喜欢
创造性积极性苹果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收获苹果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