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几种提问技巧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2017-08-16 13:56梁业
文理导航 2017年22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提问技巧

梁业

【摘 要】“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认真设计科学合理的提问,注重提问的技巧。在本文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历史课堂提问的艺术技巧:一、诱导式提问;二、阶梯式提问;三、比较式提问;四、迂回式提问;以促进历史课堂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历史课堂;提问;技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还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由此可见,提问对于课堂多么重要。历史教学也是如此。在历史课堂中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要认真设计科学合理的历史课堂提问,注重提问的技巧。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历史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诱导式提问

1.从学生生活体验入手诱导提问。

例如,有位教师提问学生:原始初民驯养小动物的最初动机是什么?多数学生回答是为了获取食物。这是学生原有思路的延伸。接着教师诱导一位平时爱养小动物的学生,让他联想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谈想法,结果他提出了一种新的看法:小動物多可爱啊!初民们最早饲养小动物可能是为了好玩,为了增添生活乐趣。而驯养时间长了,才会成为家畜,最后才会发展起畜牧业来。因此,饲养动物,追求经济价值是后来的事。其实原始初民最早时头脑还比较简单,不可能有先养后吃的长远打算,只可能凭着喜爱动物这种感性冲动来饲养动物。这样,就开拓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新思路,开拓出了创造意境。

2.从语言表达入手诱导提问。

从语言表达这个角度来诱导提问就是指用形象语言创设新情境,诱导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如“张三兴奋地提着一串刀币上街买肉,路遇李四提着一串铲币去买米……这是发生在什么时代、什么地区的事?”显然比起“战国时货币形式有几种?齐、赵等国货币形态如何?”的问法有趣得多。实践证明,初中生对此类提问很感兴趣,记忆也很深刻。

3.从知识的趣味性入手诱导提问。

在历史课堂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富有趣味的知识来进行提问,诱导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去积极思维。例如:在《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节课中,提出一个问题,“为庆祝新中国诞生,在开国大典鸣礼炮时,你们知道当时设置了多少门礼炮,齐鸣了多少响吗?”这样的提问很容易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以主动、轻松的态度去学习。

二、阶梯式提问

教师将所要展示的内容设计为环环相扣,前后连贯,形同“阶梯”的问题组,让学生登上我们的“阶梯”去寻根究底,直至问题完全解决。

1.按同一历史事件内部联系设计提问“阶梯”。

比如,讲授“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可以作如下启发:

发生战争必然有矛盾,这个社会矛盾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严重阻碍。”——这体现了什么社会发展规律性?——所以它是决定战争发生的原因,也就是这对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使战争必然发生,早晚都要发生。

2.从不同历史事件的联系设计提问“阶梯”。

例如:讲《日本明治维新》时,首先让学生考虑明治维新的原因、内容、意义及其局限性,后又围绕这一问题提出如何评价明治维新?再深一层,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改革对日本社会有何影响?再进一步,试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点。最后加一问:为什么明治维新能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不能?对同一史实,通过发散性提问引导学生多方思维,既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了解”进入“研究”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根据历史人物对同一历史事件态度的变化设计提问“阶梯”。

如,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权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本质是反共反人民的,可是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同意接受中共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是为什么?通过精心设疑启发学生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探求:

一是“九·一八”事变后,他对中共和日本的政策或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二是西安事变后,他对中共和日本的政策或态度是什么?为什么?

三是“七·七”事变后,他对日本的政策是什么?为什么?

四是“八·一三”事变后,他对中共和日本政策或态度如何?为什么?

最后教师启发学生推出答案:①根本原因是为保住自己的独裁统治。②迫于英、美的压力,尤其是美国不愿看到日本独占中国。③迫于国民党内部抗日派的压力。④中共以大局为重,不计前仇,极力争取。

通过这样设疑,学生不仅将基础知识掌握起来,而且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比较式提问

比较是历史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又分为求同和求异两种形式,求同是找出历史发展的普遍性,求异是找出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培养比较能力是为了达到深化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目的。

比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对这一问题,学生觉得很难把握和理解。教师在讲授时,把疑点放在“继续和扩大”表现在哪些方面?并提示学生从原因、列强、规模、时间、后果等方面同第一次战争比较,这样学生容易找到答案,并进一步领会: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中国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而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的基础知识,对“继续和扩大”的含义有了更深地体会,而且使比较思维得到了训练。

四、迂回式提问

有些历史问题较复杂,让学生正面回答,效果不佳。若采用迂回设问的办法,则可达到退中求进的目的。如:讲述完“西安事变”后,就可设置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②“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是在哪一年?其主要内容是什么?”③“1935年党的瓦窑堡会议制定了什么方针?”④“一二·九运动爆发标志着什么?”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几个小问题提问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归纳、分析、综合,越过障碍,更好地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一节所包含的知识要素。

“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层浪”。在教学过程中,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提问方式,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和完善。但我坚信只要掌握了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与技巧,将来的历史课堂就会越来越精彩!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提问技巧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