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菊+孟志咸+黄旭升+汤国明+许茵
摘 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实现了作为职教发展助推器的设计目标。为了解大赛对参赛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课题组设计了教师、学生、管理者问卷,并对天津市部分中高职院校进行调查。研究显示:大赛引领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教师参与大赛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受到学校政策导向激励、以赛促教促学目标尚待进一步实现以及双师型教师建设有待教师培训政策的贯彻实施,为此,文章分别对教师、学校以及制定教育政策的管理者提出发展与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技能大赛;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刘东菊(1963-),女,天津市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技能竞赛、教师伦理等;孟志咸(1961-),男,天津市人,天津市教委职教研究中心主任,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竞赛政策;黄旭升(1978-),男,安徽肥东人,天津市教委职教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汤国明(1964-),男,天津市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数学等;许茵(1982-),男,湖南益阳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数学。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科基金课题“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提升技能人才培训质量的影响力研究”(编号:TJJX15-036),主持人:刘东菊;中国职业教育学会院校技能大赛工作委员会规划项目“实现以技能大赛引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编号:jssz2015010),主持人:孟志咸。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7-0010-06
举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带动了职业院校教师积极承担技能大赛参赛学生的培训任务。大赛不仅让部分教师间接参与大赛,也希望能将更多教师带入自觉提升技能水平,提升作为双师型教师素质发展上来。举办大赛目的是引领职业院校转变办学观念,将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普遍的做法就是将大赛项目转化为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实际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面对实现服务《中国制造2025》建设目标,职业教育必须做到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技能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等能力,以实现技能人才向中高端发展。作为承担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职业院校教师,其技能素质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着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为了清晰了解在技能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师资发展状况,本研究拟对参赛院校教师、管理者、学生等设计问卷,围绕着教师对指导学生参赛的态度、将大赛赛项转化为课程教学的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并结合调查结论,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政府在制定职教师资队伍发展规划上,提供可资参考的建议。
一、问题提出
已成功举办10届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形成了“国赛、省赛、校赛组成的竞赛体系”,实现了作为职教发展助推器的设计目标。参赛学生人数连续数届接近或超过万人,赛项数量最高达100项[1],覆盖专业领域最高达18个大类。每届大赛都会依据经济发展形势,增加一些新的赛项。从2015年开始,大赛增加了与制造业、互联网+等相关的赛项[2],进一步明确大赛引领职业院校与企业对接培养技能人才的办赛方向。2016年,教育部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职业院校要以国内优质企业标准,开展专业建设和进行技能人才的培养。
技能大赛办赛的设计目标就是实现“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人人都参与”的局面,以此促进职业院校重视学生技能素质的提升,使培养的技能人才符合企业用人要求。为此,大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设计赛项,为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对接,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大赛也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办赛方针,邀请和吸引世界各国派选手参加比赛,并积极派选手或团队参加东盟等国际大赛。在参赛的同时,职业院校积极将赛项内容转化为课程或教学内容。并积极借鉴国际大赛标准,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开发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通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交流平台,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经验,深化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天津市开发了职业教育50个专业教学标准,推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技能大赛引领下,我国职业教育实现办学观念转变,并积极将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引入教学,探索和制定技能人才培养的多种方式与改革措施。但基于职业教育存在的师资水平落后问题,结合大赛对职业院校师资发展的推动,拟提出对大赛引领下的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期通过实践调查,了解职教教师队伍发展面貌,为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研究基础。
二、问卷设计说明
为便于深入了解在大赛引领下的职教师资队伍发展状况,课题组自行设计了教师、管理者、学生调查问卷,并深入天津市部分职业院校开展调查。为力争全面反映职业院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对大赛的认知态度,我们对管理者的调查,要求包括负责大赛工作与未参与大赛工作的校级与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教师的调查,要求包括指导学生参赛与未参与大赛工作的各类专业教师;对学生的调查,要求包括参赛与未参赛、毕业班与非毕业班学生。
根据问卷设计内容,我们选择天津市6所中高职(各3所)院校教师、学校管理者、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313份、管理者问卷97份、学生问卷323份。回收有效问卷中的教师问卷310份(中职164份、高职137份)、管理者问卷97份(中职54份、高职43份)、学生问卷320份(中职193份、高职127份),分别占回收比例的99.05%、100%、99.07%。问卷采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统计。
三、参与本次调查的教师、学校管理者、学生的基本情况
(一)被调查教师情况概述
本次被调查的中高职男女教师比例相当,中职女教师比例略高于男教师12.3%,高职教师男女比例相同。年龄方面,以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超过半数以上,中职占54%、高职占50.6%。入职学历,本科学历教师占比最高,中职占69.3%、高职占64.3%,专科、硕士及以上学历,中职占比低,高职硕士学历占31.2%。入职后,中高职教师专科学历降低,中职本科、中高职硕士学历进一步提升,硕士及以上学历提升,中职19.8%、高职54.5%。参赛指导教师占比最高,中职占71.1%、高职占60.4%。教学一线教师占比最高,中职占89.3%,高职占89%。教学类型主要为三类教师,即专业课教师、专业课加实训课教师、实训课教师。
(二)被调查管理者情况概述
本次被调查中高职管理者,占比最高的主要为分管教学与大赛的副职,中职占42.9%、高职占45%。管理者在职业院校工作年限占比较高的,中职为21年以上占比40.8%、高职为11-20年占比47.5%。
(三)被调查学生情况概述
本次被调查的中高职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其中男生,中职占69.9%、高职占65%。非毕业班学生占比最高,中职占68.04%、高职占82.5%。未参赛学生居多,中职占74.23%、高职占83.33%。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赛已吸引中高职教师的积极加入
对教师进行的“参与大赛指导工作的态度”的调查显示,选择“非常感兴趣”、“比较感兴趣”、“工作需要”、“应付工作”、“不感兴趣”,中职教师分别占33.3%、32.1%、29.6%、0.6%、4.4%,高职教师分别占40.9%、44.8%、14.3%、0、0。说明绝大多数被调查的中高职教师对“参与大赛指导工作”的态度是主动和积极的。
对管理者进行“大赛对本校教师工作的激励有多大影响”的调查显示,选择影响“很大”、“比较大”、“不确定”、“不太大”、“没有”,中职管理者分别占16.3%、32.7%、30.6%、14.3%、6.1%,高职管理者分别占2.5%、72.5%、22.5%、2.5%、0。说明中高职管理者尤其是高职管理者充分肯定大赛对教师的影响比较大。
对学生进行“教师们在为能做指导教师而竞争”的調查显示,选择“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确定”、“比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中职学生分别占21.1%、27.3%、45.4%、3.6%、2.6%,高职学生分别占26.6%、25%、40%、4.2%、4.2%。中高职学生持肯定态度比例一致,而中高职学生占比较高的人群对此持不确定的态度也基本一致。
上述调查内容显示,高职教师参与大赛工作的积极程度比中职教师强烈,而且高职管理者也充分肯定了大赛对教师的激励作用明显,中职教师参与大赛的积极程度,与管理者对教师参与大赛的评价态度基本接近。中职学生对教师参与大赛的积极评价与中职教师自身及中职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态度基本吻合,相对高职学生对教师参与大赛指导工作的情况不是很了解。
(二)中高职教师与管理者一致肯定大赛对学校课程、教学的引领作用明显
对教师进行“大赛对学校课程、教学的影响”的调查显示,选择影响“大”、“一般”、“不大”,中职教师分别占52.8%、26.4%、20.8%,高职教师分别占44.8%、35.7%、19.5%。说明中职教师与高职教师观点基本一致,肯定大赛对课程、教学引领效果明显。
对管理者进行“学校已引领教师将大赛内容转化为课程”的调查显示,选择“是”、“不是”,中职管理者分别为49%、51%,高职管理者分别为47.5%、52.5%。说明中高职管理者持赞同观点与分歧比例相当。
上述对教师和管理者的调查显示,大赛对学校课程教学引领明显,大赛内容已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学校课程与教学中。
(三)中高职教师与管理者一致肯定,教师具备“将大赛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的能力
对教师进行“大赛赛项转化为课程,教师能力方面”的调查显示,选择“容易做到”、“努力后做到”、“不容易做到”,中职教师分别占19.5%、57.9%、22.6%,高职教师分别占31.2%、58.4%、10.4%。说明中高职教师充分肯定自身有能力做到。
对于“本校教师将大赛项目转化为课程,教师能力符合哪种情况”进行调查显示,选择“很快能适应”、“有段自我消化过程”、“经历长时间培训才能做到”、“很难实现”,中职管理者选择分别占14.1%、55.1%、28.8%、2%,高职管理者选择分别占12.5%、60%、27.5%、0。说明中高职管理者一致认同,教师经过努力,有能力将大赛赛项转化为课程内容。
上述对教师与管理者的调查显示,教师经过努力或经过培训,是完全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的。
(四)中高职学生一致肯定,参赛指导教师技能水平高于非参赛教师,更有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
对学生进行“认为参赛指导教师水平高于非指导教师”的调查显示,选择“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确定”、“比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中职学生分别占24.2%、30.4%、36.6%、5.2%、3.6%,高职学生分别占24.2%、23.3%、40%、10%、2.5%。中高职学生皆肯定参赛指导教师水平更高一筹。
对学生进行“认为指导教师会主动教我更好的技术”的调查显示,选择“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确定”、“比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中职学生分别占39.7%、34%、23.2%、2.1%、1%,高职学生分别占30.8%、40%、23.3%、5.9%、0。中高职学生一致肯定教师具有较高技术水平更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学习。
上述对中高职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肯定参赛指导教师技能水平更高,并能帮助他们提升技能水平。
(五)中高职教师一致肯定大赛生成课程对学生技能提升影响明显
对教师进行“大赛生成课程对学生技能提升影响”调查显示,选择“明显”、“一般”、“不明显”,中职教师分别占54.9%、32.7%、12.4%,高职教师分别占64.3%、31.8%、3.9%。中高职教师一致肯定影响明显。说明重视学生技能训练,既有助于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也同时有助于教师技能水平的提升。
(六)中高职管理者一致肯定大赛有利于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对管理者进行“大赛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的调查显示,选择“很大”、“比较大”、“一般”、“不太大”、“没有”,中职管理者分别占18.4%、46.9%、28.6%、4.1%、2%,高职管理者分别占2.5%、72.5%、22.5%、2.5%、0。说明中高职管理者认可大赛对教师技能素质提升发挥的作用明显。
(七)中高职教师肯定大赛项目部分成果已转化为中高职院校教学、课程内容
对教师进行“教学内容为往届大赛生成课程”的调查显示,选择“全部是”“大部分内容是”、“一半内容是”、“少部分内容是”、“不是”,中职教师分别占3.1%、17.6%、19.5%、38.4%、21.4%,高职教师分别占27.2%、29.9%、16.2%、22.2%、4.5%。说明大赛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在学校已经成为普遍的事实。教师就要紧跟新技术提升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八)中高职教师与管理者一致认同学校制定的参赛政策力度对教师发展影响较大
学校在制定大赛政策方面,体现对教师工作的激励与个人发展的影响,包括教师参与大赛的机会、学校对参赛指导教师的做法以及具体对教师的职称评定、收入、个人职位上升等利益相关内容。对教师进行“涉及参与大赛指导工作的机会”调查显示,选择“多数教师”、“部分教师”、“少部分教师”、“个别教师”,中职教师分别占21.4%、35.2%、28.9%、14.5%,高职教师分别占41.6%、27.3%、21.4%、9.7%。对教师进行“学校对参赛指导教师的做法”调查显示,选择“公平竞争”、“有倾斜”、“内部指定”、“其他”,中职教师分别占50.9%、15.7%、27.1%、6.3%,高职教师分别占59.7%、14.3%、22.1%、3.9%。对教师进行“学校对指导参赛获奖学生的教师给予的政策倾斜力度”调查显示,选择“有点高”、“正合适”、“有点低”、“太低了”,中职教师分别占10%、37.1%、29.6%、23.3%,高职教师分别占6.5%、54.5%、29.9%、9.1%。对教师进行“参与大赛指导工对教师职称评定的影响”调查显示,选择影响“明显”、“不确定”、“不明显”,中职教师分别占53.4%、28.9%、17.7%,高职教师占42.8%、43.5%、13.7%。对教师进行“参与大赛指导工作对个人收入影响”调查显示,中高职教师均选择“不明显”占比最高,中职占49.9%、高职占47.7%。对教师进行“参与大赛指导工作对个人上升空间影响”调查显示,选择影响“明显”、“不确定”、“不明显”,中职教师分别占44.1%、30.8%、25.1%,高职教师分别占43.5%、28.6%、27.9%。
对参赛学校制定的鼓励教师参与大赛指导工作的政策情况,对管理者进行“对大赛指导学生获奖教师制定的奖励政策”调查显示,选择“非常高”、“比较恰当”、“还可以”、“不太恰当”、“没有”,中职管理者分别占6.1%、28.7%、36.7%、22.4%、6.1%,高职管理者分别占2.5%、52.5%、27.5%、17.5%、0。中职学校管理者选择“比较恰當”占比远低于高职管理者。
学校在参赛政策制定上是否有利于引领教师的发展,还可通过对学生参与大赛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对学生进行“学校选拔参赛选手做到公平公正选拔”调查显示,选择“符合”占比最高,中职占89.2%、高职占81.7%。调查说明,学校在参赛政策上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选拔原则。
上述对教师的调查显示,学校在政策上引领教师参与大赛活动的做法是积极的。多数被调查教师积极肯定大赛为教师提供公平竞争机会,当然,还有部分教师感觉到制度不是那么透明。说明中高职院校在引领教师参赛指导工作上,需要进一步为教师提供机会,在办学上,接轨大赛引领下的专业发展方向,给更多教师提供公平公正参与大赛的机会。中职教师多数认可参与大赛的成绩直接影响教师的职称评定,认可对个人职位的上升有直接影响,对教师脱颖而出是个很好的契机,但不完全是经济利益的上升。说明这些参与大赛的被调查教师所在学校,对教师参加大赛指导工作是持鼓励态度的。高职学院在教师参与大赛工作上呈现出常态机制,中职学校教师参与机会相对受到一些条件约束。
对管理者的调查显示,学校普遍制定教师参与大赛指导工作的奖励制度,在对教师的奖励力度上,被调查的高职学院管理者多数肯定学校制定的奖励政策比较恰当,但中职管理者对奖励力度认同感略低。这会影响教师参赛指导工作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学校在参赛政策上,实行公开公平的竞赛选拔机制。这对教师参与指导学生比赛提供公平竞争机会,从政策上有效的保证了教师参与指导学生比赛工作的积极性。
五、研究结论
(一)大赛引领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
青年教师成为参赛指导教师的主力是中高职院校的共同特点。大赛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政策导向,也为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提供发展契机。为提升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水平,青年教师必须积极投入技能学习中,接触企业实践,了解技术发展的动态、水平,为此,国家出台青年教师企业实践要求,也为青年教师学历提升搭建平台,学校更为在指导学生参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给予职称晋升优先等政策、制度支持。因此,大赛既可以调动青年教师参与指导大赛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技能水平的提升,也能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大赛。
(二)教师参与大赛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受到学校政策导向激励
无论是参与大赛指导工作的公正公平竞争机会,还是学校对指导学生获奖教师的政策激励,以及对教师个人发展的导向上,都调动了中高职教师参与大赛指导工作的热情,尤其学校推动将大赛赛项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的做法,会带动更多教师关注大赛,对增强教师自觉学习与提升教学技能的信心和动力,已然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尽管我们调查的教师、管理者数量有限,但是无论是被调查中高职教师,还是被调查的中高职管理者,他们所持观点取向基本一致,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参赛指导教师以及负责大赛工作的管理者,不仅亲历大赛,也直接参与或组织大赛,因此调查得出的结论具有真实可靠性。
(三)以赛促教促学目标尚待进一步实现
实现以赛促学促教是办赛的宗旨之一。通过调查,中高职教师与管理者皆肯定大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也肯定了大赛赛项不同程度地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但是从学生对参赛与非参赛指导教师的评价,说明具备较高技能训练水平的专业教师并不多,而且无论对中高职教师还是中高职管理者的调查结果中,明确能够很快实现将大赛赛项技术转化为教学内容的教师比例很低,但肯定的是大多数教师却能够通过努力或训练,确信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这就说明,以赛促教促学,既需要教师更多参与技能比赛内容,也需要教师及时提升技能训练水平,才能逐步实现专业教学技能水平的提升,才能达到以赛促教的目标。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教师培训政策的贯彻实施
举办大赛的目标之一就是促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中高职教师自我认定为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超过半数以上,与超过半数以上为参赛指导教师的比例一致,说明更多参赛指导教师认为自己是双师型教师。与此同时,也与对管理者进行的参赛指导教师都是双师型(占比中职认定65.3%、高职认定45%)的调查数据也接近。说明无论被调查中高职教师还是管理者,都高度一致认可参赛指导教师多数为双师型教师,认可通过作为参赛指导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的机会高。被调查中高职学生也认可成为参赛指导教师,技术水平会高于非参赛教师,也会给自己更好地技术指导。说明学生更期望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但从实际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这些被调查的中高职教师的企业工作、实践经历并不多,而且对中高职管理者的调查也发现,在选择参赛学生指导教师上,中高职管理者一致认可首选有“实践教学经历”的教师(中职占85.7%、高职97.5%),而认可选择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中职占10.2%、高职0)相对很低。这进一步说明,中高职参赛指导教师技能素质的缺乏。而通过对中高职管理者调查,认可通过大赛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很大、比较大。而结合大赛举办的实际状况来看,只能说教师参与学生参赛指导工作,会促进教师技能的学习,促进专业理论和技术能力的提升,但是这些技能只适用于技术比赛,而真正对照教学实践提升技能,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经常走进企业,观察学习提升技能训练水平,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为此,成为双师型教师需要教师长期的实践基础,同时更需要国家不间断地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只有坚持政策导向,职业院校才能为教师发展提供机会和支持。教师才能抓住实践机会,锻炼成长。
六、对策与建议
(一)对教师的建议
在技能大赛已成为引领中高职院校发展助推器的当下,作为担负职教师资重任的教学一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勇于投身于大赛活动中,敢挑技能重担,虚心向有技术经验的教师,尤其是向具有丰富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求教,并利用指导学生提升参赛技能水平的机会,积极向行业技术专家求教,并利用一切机会,深入企业学习实践技能,掌握技术要领,提升技能操作水平,同時在不断的研究参赛技术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尽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而努力。如此做法也是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参赛项目技术专家、教练团队,在指导选手参加比赛而进行赛项技术训练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按照世界技能大赛赛项技术标准训练出来的选手,基本都符合企业对技能人才的任用标准。这对教师提升技能素质具有重要启示。对于未能参与指导学生比赛的教师,要积极关注大赛赛项技术发展动态与专业的相关性,积极践行学校将大赛赛项内容转化为教学或课程内容的要求,与专业教师团队一起,研究尽快实现将大赛赛项成果转化为课程资源,在学习和研究中,提升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使自己获得专业的成长。
(二)对学校的建议
双师型教师比例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中数量并不高,解决职业院校师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就是加强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培养。职业院校可以借助技能大赛的推动,进一步完善对教师发展的制度建设。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师培养和发展计划。对于教师赴企业实践,要制定灵活的政策。既为教师联系企业实践场所,也帮助教师制定发展计划,同时也让教师制定自主发展计划和自己联系适合专业技能学习的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目的就是调动教师提升实践技能的积极性。还可以借助大赛赛项在教学推动之际,整合学校教学资源,加强教师专业团队建设,并在专业建设上逐渐与优质企业标准对接。通过大赛,职业院校应该进一步明确,要重视发挥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的技术型教师的作用。我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培训参赛选手的经验表明,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在培训选手获得优异成绩上优势明显。此外,在教师指导学生参赛工作上,一定要制定更加公正公平的参赛政策,明确对教师个人发展的导向内容,让教师们借助大赛,提升技能素质和能力。
(三)对制定教育政策的管理者的建议
不断完善竞赛制度与政策建设是大赛管理者的职责,也是大赛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职业院校管理者认为实训基地建设越来越成为职业院校赖以发展的条件下,技能人才的培养会逐渐受到学校发展条件的限制。但是从职业院校对具有技能教师的重用力度不足可以看出,职业院校需要在技能人才培养上进一步转变观念。为此,作为制定教育政策部门,应该将大赛与世界技能大赛对接,对接世界技能大赛对技能人才培养的理念标准,引领我国技能大赛办赛理念转变和技术标准的提升。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各个国家,基本都是对接世界技能大赛赛项与技术标准,举办国内竞赛,也正是依据此技术标准,不断完善本国的技能培训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规划,最终走上技能强国之路。与世界技能大赛对接,整合国内举办大赛的资源,引领职业院校制定完善的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是现实我国技能强国的有力举措。
参考文献:
[1]赵伟.让青春绚丽 让人生出彩 强技术技能 惟立德树人——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综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2):5-14.
[2]席冬梅.技能大赛衔接中国制造 职业教育支撑“2025”[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2):46-56.
责任编辑 秦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