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的支持。
月球背面有外星人?
流言:网上有消息称,著名科学家霍金警告人类不要再登月了,因为月球背面有外星人。
真相: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假新闻。事实上,霍金的确发表过对月球开发探索的看法;但他并没有说过“人类不要登月”,更没提过“月球背面有外星人”。
截至目前,人类所有的探月任务都没有在月球背面发现外星人的基地,也没有发现任何人工建筑物或人为活动的痕迹。月球背面看起来只是一个保存了40亿年之久的荒凉大陆。
杨梅也被注胶了?
流言:前不久,网上出现了一条所谓“揭露注胶杨梅”的视频。在这条视频中,一名女子将杨梅用流动水反复搓洗挤捏,最后在手上留下了一些胶状物。另外,市面上还流传着“每个杨梅都有虫”“泡不出虫的都喷了药”“吃进去的虫子/卵会在体内繁殖”等流言。
真相: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副研究员许文平表示,杨梅果肉中90%以上的成分是水,剩下不到10%是膳食纤维、糖酸、蛋白质、花青素等营养物质。杨梅的果肉由众多肉柱聚集而成,由于没有外果皮包裹,果实非常容易被破坏。所以,视频中的那位女子很容易就能将杨梅搓烂。她挤捏后剩下的物质不是别的,正是杨梅的果肉,也就是组织结构被破坏的肉柱揉在了一起,并不是什么“胶”。
另外,爱生虫的杨梅并没到“颗颗都有虫”的地步,即:并非买到的杨梅都能泡出虫子来。盐水浸泡是最方便有效的去虫办法,不仅能去除浮尘物,还能保持新鲜;假若用白酒浸泡,虫子钻出的速度快,但酒味比较呛人。
大部分果蔬上的虫子其实与平常人们所指的蛆不一样,平常人们所说的蛆腐生在人畜粪便上,具有传染疾病的风险;而果蝇跟苍蝇完全不同,幼虫生来就吃果肉,以水果的营养为生,不会携带传染病菌,一般对人体无害。事实上,人的胃液的酸度可杀死果蝇幼虫,幼虫会被当成蛋白质消化掉,不会在人体内生存或繁殖。
鱼油能养护心脏?
流言:“纯净鱼油富含omega-3脂肪酸,可以降低心脏病风险。”鱼油是一种膳食营养补充剂,在很多地方都能買到。许多人相信其中的omega-3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令其在市面上分外抢手。婴幼儿奶粉中也会添加omega-3,因为它能够帮助婴幼儿大脑发育。
真相:最近一项针对1000例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试验表明,服用鱼油后,大部分患者的症状未出现明显改善,也未统计出有效数据证明鱼油对心血管系列疾病具有防护作用。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的专家表示,作为一种膳食营养补充剂,鱼油的确可以保障心脑血管常规的营养;不过,“养护心脏”的作用并不明确。
此外,与许多微量元素一样,如果过量服用omega-3还会引起中毒。专家提醒,之所以叫膳食营养补充剂,是因为其营养素含量比普通食物高;所以,补充时会针对特定用户,并且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服用。
“毒荔枝”比砒霜还毒?
流言:网上有消息称,为使荔枝在长途运输中不变质,一些不法商贩竟然用硫酸溶液等化学物品浸泡荔枝,或是用乙烯利水剂进行喷洒。
真相:这样的传言严重失实。首先,我国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里,允许用漂白粉溶液和其他杀菌剂、保鲜剂对荔枝进行保鲜处理。其次,用硫酸处理荔枝等新鲜水果属于违规,但不是说用于浸泡荔枝的稀硫酸 “有毒”。所谓“使手脱皮、嘴起泡,还会烧伤肠胃”,需要浓度相当高的硫酸才能做到。用硫酸浸泡荔枝只是为了降低pH值,完全用不着很高浓度。第三,用二氧化硫处理荔枝也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在所有媒体报道过的荔枝检出二氧化硫的案例中,二氧化硫含量都远远低于国家残留量标准。事实上,二氧化硫是气体,水果表面根本吸附不了多少。不管是50毫克每千克的国家标准,还是30毫克每千克的行业标准,荔枝表面几乎都不可能达到。
食盐里有剧毒氰化钾?
流言:在食盐包装袋上的配料表里,有一种叫亚铁氰化钾的东西。有人就此联想到剧毒物——氰化钾,担心长期服用,会因此中毒。
真相:亚铁氰化钾和氰化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亚铁氰化钾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用作抗结剂。亚铁氰化钾又叫黄血盐钾,化学式是K4[Fe(CN)6]·3H2O,而氰化钾的化学式是KCN。二者的区别在于,亚铁氰化钾里面的氰根和铁元素牢牢结合在一起,于是它的急性毒性和氰化钾相比差了几百倍。它的急性毒性参数LD50约为每千克体重1.6~3.2克,和食盐接近,属于低毒物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的数据,亚铁氰化钾的终生安全剂量是每千克体重0.025毫克。也就是说,一个重60千克的人每天摄入1.5毫克食盐完全没问题。按照我国国家标准的规定,食盐中亚铁氰化钾的最大添加量为每千克10毫克。如果要吃出毛病,一个重60千克的人每天至少要吃150克(三两)盐。
苦瓜和鸡蛋不能同吃?
流言:网上关于“食物相克”的帖子一向不少。夏日来临,又有帖子提醒说,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故二者不能一起吃。这条帖子还认为,鸡蛋里的钙与苦瓜中的草酸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草酸钙,影响人体健康。
真相:在中医学中,有关苦瓜和鸡蛋性味的说法不尽相同,至于食用“苦瓜炒鸡蛋”这道菜后,人体寒性是增强还是减弱,也无法得出准确的定论。
在翻炒过程中,苦瓜中的草酸与鸡蛋中的钙确实会发生反应生成草酸钙,但草酸钙不溶于水,很难被肠道吸收,会直接排出体外。如果做菜时将苦瓜在热水中焯烫后,草酸溶于水,留在菜中的草酸含量就更少了,不足为虑。
如果苦瓜中的草酸没有在炒菜时与钙反应,而是直接被人体吸收,又在血液中遇到钙,发生反应生成了草酸钙。特别是在肾脏里出现尿液浓缩的情况下,就很可能会引起肾结石、膀胱结石或尿道结石。不过大家也不必太担心,蔬菜里的草酸,未必一定会跑到肾脏里。它可能在烹调过程中被除去,也可能在胃肠道中与其他物质结合,最后没有被吸收到血液当中,自然也就不一定会带来结石的问题。
手机每晚要关机?
流言:智能手机有辐射,晚上睡觉不关机有百害而无一利,而且晚上关机还可以省电。所以每天睡前关机是个好習惯。
真相:四川理工学院电子信息系教授姜涛认为,相比低功耗的待机模式,频繁开关机对手机电量的消耗更大。
另外,近年来的多项科学研究表明,使用手机与脑瘤等癌症的发病率无关。世界卫生组织下辖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关于使用手机与脑瘤的科学文献做了集中梳理,于2011年5月31日宣布,将手机辐射的致癌风险归为2B等级。其含意是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不充分。”同属2B等级的还有咖啡和泡菜。
总的来说,对于目前绝大多数的智能手机来说,没有必要每天都关机,手机辐射不会危害身体健康。从省电的角度来讲,与其让手机重启时大量耗电,不如尽量待机或使用飞行模式,以便让通信模块休眠省电。
北京暴雨连雷达都无法测量?
流言:6月21日到6月23日,华北地区遭遇强降雨过程。期间,网上有文章对这次强降雨过程进行了耸人听闻的描述:“有特大暴雨、极大的狂风和强烈雷电覆盖北京全境,已经大到雷达回波无法测量的上限……”
真相:针对所谓“雷达回波无法测量”的说法,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表示,根本不存在这种情况,北京位于中纬度,风力和雨量都不是最大的地带,不管是雷达或者自动观测站,记录到的数值都很难超过测量上限。
该谣言最早出现于“中国气象爱好者”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的一篇题为《六年来最大的冷涡暴雨即将光临京津冀!你一定要准备好!》的文章。谣言先入为主,让人们产生暴雨过程来势汹汹的印象。有关专家提醒说,“李鬼”信息有时打着气象部门的旗号招摇撞骗,混淆视听,制造紧张气氛,给社会带来一定恶劣影响,同时可能导致公众对气象部门的预报结论产生一些误解。
吃蔬菜能降血压?
流言:网上关于食用特定蔬菜降血压的内容十分流行。这些特定蔬菜包括番茄、木耳、海带、萝卜等。
真相:所谓“吃菜降血压”的说法并无科学依据。事实上,食用网上所提到的那些“特定蔬菜”不可能达到降血压的效果。
采用“降血压食谱”,适当调整生活方式,的确能使血压降低;不过,“降血压食谱”有效果,并非是因为其中有什么“营养成分”发挥了作用,而是由于患者改变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低钠、高糖等物质的摄入。
有关专家提醒说,调整生活方式作为预防或者“保守治疗”的一种尝试,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降血压食谱”也好,调整生活方式也罢,都无法代替相关的药物。
【责任编辑】赵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