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学 刘广鹏
吉林建筑大学(130000)
黑龙江省当代鄂伦春族民居建筑单体研究
金日学 刘广鹏
吉林建筑大学(130000)
本文以黑龙江省当代鄂伦春族民居建筑单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黑龙江省五个鄂伦春民族乡的实地调研,初步归纳总结了当代鄂伦春族民居建筑单体的平面形式、立面特点、空间特色以及装饰要素。
鄂伦春族;民居;住宅;当代
鄂伦春族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1]。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现主要居住在五个鄂伦春民族乡,这五个民族乡分别是: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逊克县新兴鄂伦春族乡、逊克县新鄂鄂伦春族乡。鄂伦春族原本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猎生活,新中国成立后,鄂伦春族在政府的帮助于在1953年实现了定居[2]。定居后的鄂伦春族在生产、生活方式上都有了很大改变,鄂伦春族的民居也由“斜仁柱”、“木刻楞”等改为了砖瓦房和多层住宅,但鄂伦春族的传统文化依旧在当代民居建筑中有所体现。
自1953年鄂伦春族下山定居建设首批土木结构住宅后,政府又在1983年和2013年为鄂伦春族大规模地建设了砖瓦结构的住宅以及一些公共建筑[3]。目前鄂伦春族人大都住在新建设的砖瓦住宅中,也有一少部分居住在早些时候建造的土木住宅中。这些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乡的住宅在平面形式上有许多异同点。首先,当代鄂伦春族的这些民居建筑大都采用“一栋两户”的形式,即一栋建筑两家住户平均分配,并在建筑外用栅栏分隔。其次,在建筑功能上这些住宅都具有起居室、厨房、卧室。起居室是住宅的核心部分,大都位于南向,兼有客厅、餐厅与主卧室的功能。厨房位于起居室后,既是功能空间又是交通空间,通过厨房进入起居室与卧室。厨房设有灶台用于生火做饭,黑龙江北方冬季寒冷,生火做饭的热量可用于起居室与卧室的取暖。卧室是整个住宅中最小的空间,多为家中孩子的居住空间。再次,在新建的鄂伦春族住宅中有一部分加入了储藏室与卫生间。塔河县十八站的“龙岭·秘境鄂伦春”小区与呼玛县白银纳的“白银那鄂伦春民族风情园”设有室内卫生间,爱辉区的新生鄂伦春族乡与逊克县的新兴、新鄂鄂伦春族乡则没有室内卫生间,部分住宅设有储藏室。
图1 有储藏室的鄂伦春族新居
图2 无储存室的鄂伦春新居
为体现鄂伦春族的民族特色,新建住宅在立面形式上采用了鄂伦春族传统的设计元素,使得住宅具有较高的民族识别度。
2.1 “斜人柱”建筑符号
“斜仁柱”又称“撮罗子”,是鄂伦春族游猎时期居住的主要居住场所,由木杆骨架与其覆盖物所组成。“斜仁柱”的骨架由多根木杆搭接成人字形组成,主要起支撑作用,其覆盖物一种是用于夏日居住的桦树皮,另一种是用于冬日居住的狍皮。当代鄂伦春族人早已不居住在“斜仁柱”中,但它却是鄂伦春族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在新生乡与十八站等新建住宅中均运用了“斜仁柱”的建筑元素。新生乡的鄂伦春族新宅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在2013年设计建造,在建筑立面上增加了象征“斜仁柱”的装饰性构件(图3)。十八站的“龙岭·秘境鄂伦春”小区更是直接在建筑的一侧加建了水泥材质的“斜仁柱”建筑(图4)。
图3 新生乡鄂伦春族新居
图4 十八站鄂伦春族新居
2.2 民族传统纹饰
鄂伦春族在游猎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纹饰图案,这些图案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有原始的也有非原始的,具体有单独纹样、适合纹样、混合纹饰、连续纹样等[4]。这些精美的图案是鄂伦春族民族文化与民族艺术的杰出代表,在鄂伦春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例如服饰、寝具、桦树皮工艺品等。新建住宅的建筑立面上也装饰着这些图案:有的用石膏直接在墙面上进行勾画,有的则是塑料材质的成品挂到墙面上,还有的则是用涂料直接在墙面上进行绘制。(图5)。
图5 鄂伦春族传统纹饰在建筑立面上的运用
3.1 储藏室
储藏室一般位于鄂伦春族新建住宅的两侧,既是储藏空间又是交通空间,人由储藏室进入室内,类似于现代住宅中的玄关。基于储藏室的这种“双重功能”,鄂伦春族储藏室在布局上通常是一侧放置生活用具,一侧则是用于行走的交通走廊。由于储藏室连接着厨房,又兼具门厅功能,所以其储藏物件也大都是鞋架、冰柜以及干菜之类。
3.2 地窖
在部分鄂伦春族住宅的厨房中设有地窖,地窖是地下挖个圆型或者方型的洞,其开口一般位于厨房中央。地窖利用土的热惰性,用于冬季储藏蔬菜,我国东北地区冬季天气寒冷,到了冬季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鄂伦春人就在秋季将萝卜、白菜等蔬菜放入地窖中以备冬季食用。
鄂伦春族的室内装饰主要集中在起居室内,丰富的装饰让室内更具层次感与艺术性,其装饰要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桦树皮制品,它是鄂伦春人早期生活的主要生产资料之一,用于居住、打猎和生活的诸多方面。如用于居住的桦树皮 “斜仁柱”,用于打猎的桦树皮船,用于生活的桦树皮桶、盒等生活用品。用于当代鄂伦春族室内装饰的桦树皮制品主要包括桦树皮船模型、桦树皮桶等生活用具以及桦树皮艺术画作;二是民族服饰,鄂伦春族长期生活在寒冷的北方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文化,其中保暖的狍皮服饰是最具代表性的。虽然当代鄂伦春族人除了纪念活动外已很少穿着狍皮服饰,但在室内装饰中却常常见到放在室内一角的狍皮大衣;三是打猎用具,当前部分鄂伦春族已禁止打猎,但是传统的游猎文化却依然影响着鄂伦春人。在鄂伦春的室内墙壁上常挂有弓箭、短刀等打猎用具;四是纪念性的画作或照片,用来承载一家人的回忆。
图6 当代鄂伦春族室内装饰
时代的变迁与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使得鄂伦春族走上了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新道路,鄂伦春族民居也经历了从游猎时期的 “斜仁柱”到定居初期的“木刻楞”再到当代政府建设的砖瓦新居的变化。新建住宅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居住舒适度上都较之前的住宅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当代鄂伦春族民居仍具有改造改进之处,如室内卫生间的设置、建筑保暖的提升等。搬进新居的鄂伦春人很难在回归原始的游猎生活,鄂伦春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只能在博物馆和民族风情旅游度假区才能看到,但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当代的宝贵财富,如何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保留、发扬、创新这些传统文化,使得鄂伦春族民居更具民族独特性值得深思。
[1]徐芳田,孟淑卿.鄂伦春族源流简述[J].黑龙江民族丛刊, 1986(4):18-19.
[2]林盛中.鄂伦春族人口的分布与迁移[J].黑河学刊,1987 (Z1):66-67.
[3]韩有峰.重大历史变革——谈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下山定居[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9(2):22-23.
[4]肖琳琳.鄂伦春族传统图形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