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生 谌道印
(桐柏县中医院 普通外科 河南 南阳 474750)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罗红生 谌道印
(桐柏县中医院 普通外科 河南 南阳 474750)
目的 探究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桐柏县中医院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74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7例。对照组施行传统手术,观察组施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并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8.11%(3/37)、复发率2.70%(1/37)均低于对照组29.73%(11/37)、24.3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施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有效缓解患儿术后疼痛情况,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有助于术后康复。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出血量;术后康复
腹股沟斜疝为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多由腹膜鞘状突未闭所致,发病率高达4%以上,男性较多,且无论男女,60%左右均发生于右侧[1]。因小儿好哭闹,易使腹腔压力增高,引发嵌顿性斜疝。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为外科临床常见急腹症,嵌顿时间较长,易造成疝内容物坏死,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及时选取一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案对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尤为重要。以往多采用腹股沟斜切口手术治疗腹股沟嵌顿性斜疝,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会对腹股沟正常生理结构造成一定损伤,手术切口长,创伤较大,感染风险及复发率均较高[2]。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及经验的不断提高、积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逐渐应用于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治疗中[3]。本研究选取74例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探究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桐柏县中医院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74例,均经影像学检查及体格检查确诊,且具有急诊手术指征。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女7例,男30例,年龄为1~6岁,平均(4.42±1.45)岁,发病时间为4~23 h,平均(6.56±1.27)h;对照组女6例,男31例,年龄为2~7岁,平均(5.15±1.26)岁,发病时间为5~24 h,平均(6.84±1.31)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桐柏县中医院伦理协会审核同意,且患儿家属均自愿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施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步骤如下:气管插管全麻,平卧体位,头低,患侧抬高;做10 mm弧形切口于脐上缘,刺入气腹针,建立气腹,置入trocar(10 mm),气腹压力约12 mm Hg,置入腹腔镜(30°);若患儿麻醉后嵌顿性斜疝自行复位,则施行腹腔探查,明确嵌顿管血液循环、疝内容物及肠坏死情况;若患儿麻醉后肌肉松弛并给予外力挤压后嵌顿斜疝仍未复位,应用肠钳探查狭窄部位,置入电凝钩,超声刀多次切开、钩开狭窄;若患儿嵌顿小肠坏死,做40 mm小切口于相应部位腹壁,拖出相应小肠后,切除坏死小肠,行肠吻合术;将温热生理盐水1 000 ml注入腹腔内,待嵌顿肠红润后,吸除腹腔内液体,施行疝内环结扎术;为避免钩深影响二期无张力修补术,仅需缝合疝内环壁腹膜层。对照组施行传统手术,做斜切口于腹股沟,切开各层组织,打开疝囊,明确内容物、液体颜色及血供情况;腹外斜肌腱膜斜行剪开、松解,若内容物坏死,做切除处理;若小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若内容物血供正常,可纳入腹腔,疝囊横断后,施行高位结扎,将睾丸置入切口下方,若患儿血供坏死,则切除疝囊,若血供正常,则将其牵至阴囊底部,间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确保外环口仅可容纳指尖,依次缝合各层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并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2.1 手术相关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2.2 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8.11%、复发率为2.70%(1/37)均低于对照组的29.73%、24.3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n,%)
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为外科常见急腹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复位,易致使疝内容物狭窄、坏死,严重者甚至威胁患儿生命安全。对于嵌顿时间不足6 h患儿,临床上多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若复位不成功,手术则为其唯一选择。传统治疗中多采用腹股沟斜切口手术,但其不方便观察肠管血供、切口较长,且距离阴部较近,易发生感染,影响术后康复[4]。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方案治疗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尤为重要。
自1982年国外学者Ger首次提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腹腔镜疝手术不断创新、改进,尤其是近年来,临床研究对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的不断深入,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不断完善,已逐渐成为腹股沟疝主要术式之一[5]。综合以往文献发现,相较于传统手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以下优势:①无需将疝囊打开,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肠管损伤风险;②麻醉后疝内容物自行复位,可检查疝内容物,避免由于术中探查不仔细致使术后坏死肠道穿孔;③疝囊无需分离、剥离及结扎,避免损伤输精管、精索血管及术后出现阴囊血肿;④因嵌顿性斜疝疝囊及其周围组织水肿,施行传统手术时需打开腹股沟管进行松解,损害腹股沟管完整性,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不会破坏腹股沟管完整性,不易复发;⑤可探查对侧内环口情况,确定有无隐匿疝;⑥切口较小,术后恢复快[6-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均较少(P<0.05)。有力证实对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施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8.11%、复发率为2.70%,均低于对照组的29.73%、24.32%(P<0.05),充分说明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但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麻醉松弛后,感受患儿疝外部情况,估计手法复位不易成功者,需放弃腹腔镜手术;②复位过程中,肠管避免使用抓钳牵拉,防止肠管撕裂、穿孔;③缝合时,需注意勿损伤骼血管、腹壁下血管,避免出现血肿,影响术野或引发大出血;④若坏死肠管导致腹腔污染严重,需及时中转开腹手术。
综上,对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施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有助于术后康复。
[1] 朱真闯,闫学强,杨俊,等.经脐双孔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中的应用[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6,15(5):473-476.
[2] 徐美枝.基层医院腹腔镜与传统方法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比较[J].长江大学学报,2014,11(33):19-20.
[3] 殷易钰,张宏伟,张翔,等.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5,35(11):804-806.
[4] 史枢龙,宋志永.腹腔镜与传统腹股沟斜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25(4):627-630.
[5] 张友志.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疝140例临床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5,20(7):547-549.
[6] 欧阳昱,廖凤文.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4,19(9):667-669.
[7] 李锴,未德成.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疗效对比分析[J].安徽医学,2016,37(2):181-183.
R 726.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4.059
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