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帆
【摘 要】近年来,运动处方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也屡见不鲜。以运动作为干预手段,具有方便性、廉价性、普遍性等优点。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运动干预改善执行功能和情绪调节的相关研究,并探究执行功能在运动干预影响情绪调节中的作用。
【关键词】执行功能;运动干预;情绪调节
1引言
情绪健康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情绪调節。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发生、体验和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随着“运动是良药”的观点被科学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近年来,运动处方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也屡见不鲜。以运动作为干预手段,具有方便性、廉价性、普遍性等优点。
研究表明,运动有助于个体调节和维持良好的情绪,可能潜在的机制之一,是运动通过改善执行功能进而影响情绪调节。而执行功能是一种高级的认知过程,是个体在完成复杂的认知任务时,对其他认知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目前不少理论和假说支持,运动通过改善执行功能间接影响情绪调节,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大脑可塑性假说。该假说提出,情绪调节和执行控制功能有着紧密联系,运动通过改变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提高执行功能,进而影响情绪调节。该假说得到了神经科学相关证据的支持,研究发现,运动可以增加前额叶和颞叶灰质及额区白质的容量,而这些脑区,既涉及执行功能,又涉及情绪调节。
尽管最新有研究探讨执行功能在运动改善情绪调节中的作用,但这些横向的调查研究,无法确定运动与执行功能、情绪调节之间因果的关系。再者,如何运动,怎么干预,这些调查研究的结果缺乏对实践指导的意义。
2 运动与情绪调节的相关研究
Giles等人的研究发现(2016),长期性的运动可以预测个体成功地完成认知再评价的过程。张媛媛等人(2014),采用情绪调节问卷(ERQ),分别调查了174名运动群体和275名非运动群体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结果显示,运动群体比非运动群体更倾向于使用认知重评策略。Shields等人(2013),通过国际体力活动调查表(IPAQ)和情绪评价任务,测量47名大学生的运动参与并收集了期间的面部行为,以评估运动与情绪调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运动与情绪调节之间存在关联。Emily等人(2017),通过情绪评价任务,测量了80名大学生的基线,以及在30分钟慢跑后的情绪反应水平,结果显示,运动后被试在接受同等负性情绪的刺激时,会受到更少的情绪影响。
大多数研究表明运动有助于提高情绪调节的效果,但目前大多的研究旨在探讨运动对外显情绪调节的影响,而对内隐情绪调节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
3运动与执行功能的相关研究
陈爱国等人(2011),采用Flanker、2-back、More-odd shifting任务,测量了30名大学生在一次性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前后,执行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一次性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大学生执行功能的三个子功能。颜军等人(2012),采用了同样的任务,研究了持续性健美操运动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12周、6周的持续性健美操运动改善了女大学生的执行功能的三个子功能。殷恒婵等人(2015),探讨5种运动干预方案对小学生执行功能各子功能的效果,结果表明,10周的运动干预改善了小学生执行功能的三个子功能,并且不同运动方案的设计会对执行功能的改善有选择性的影响。潘家礼等人(2016),探讨了运动干预对学习困难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干预对学习困难和正常小学生的执行功能均具有积极影响,且对学习困难小学生执 行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正常小学生。
目前,国内有关运动促进执行功能方面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包括不同强度、时间、类型、频率的运动对执行功能的影响,以及不同人群,运动干预方案的开发。
4执行功能与情绪调节的相关研究
Maria等人(2016),测量了100名年龄在9至12岁儿童的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抑制控制,并使用认知再评估任务CRT,评估了执行功能与认知再评价的能力(CRA)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执行功能更好的儿童认知再评价能力较高。
Marco等人(2017),评估了执行功能与内隐情绪调节的关系,结果显示,刷新功能在无意识的情绪调节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Mark等人(2016),通过有氧心血管耐力测试、stroop测试和情绪调节检查表(ERC)自评,调查了326名8-12岁的儿童,结果表明,执行控制在有氧体能(Aerobic Fitness)与情绪调节间起中介作用。
执行功能与情绪调节相关的研究较为丰富,涉及执行功能的不同子维度以及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调节能力,以及内隐情绪调节的关系。总的来说,研究者认为执行功能越好的个体,越擅长情绪调节。
参考文献:
[1]林敏, 余玲娟. 执行功能在运动干预对情绪改善中的中介作用[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12):191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