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体与话语分析

2017-08-15 06:54井晓宁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4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文本

井晓宁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部分。核心价值观文体具有如下非典型特征:无用之用、不关之美、与时俱进、不信邪神。这种价值观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又吻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若认识偏差或方法不当都会对实践产生危害。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要自觉加强理论修养,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学习三严三实,严谨务实地运用其内容和方法指导工作、学习和生活,成为一名有信仰、有追求、对社会有益的人。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本;话语

党的十八大曾首次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这是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扬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之一。它的主体内容、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可是就实践经验和文化传统而言又是中国的。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经过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检验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内容之一,它理应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进每一位学生的头脑中去。本体论上,它依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又不照抄照搬;实践层面而言,它是借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尤其是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实际,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历练而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体的非典型性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概括而言,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的形态下的延续。这里用传统文化中的几个术语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特征,姑且称之为非典型性特征。

(一)无用之用大有用途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随着东欧剧变及前苏联解体而日趋式微,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显学不再。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理论,攻击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与学说甚嚣尘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方一些理论家眼里已经过时。然而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仅生根发芽而且开花结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积极探索走出了不同于西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中国蓬勃向上,生机盎然。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享乐主义、奢靡浮华之风甚嚣尘上,一些人的心态开始扭曲,金钱崇拜、权势崇拜等功利主义心态盛行,一切都以是否有用、是否对己有利出发,而忽视了利他、集体主义、社会效益,除了利之外还有义,爱国明礼之大义。如果没有一个可以统帅人们思想和意识的根本价值标准,人心就会四分五裂,人们就分不清轻重缓急、善恶美丑。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就无法无天,胡作非为,道德以及沉沦至最底线。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在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人们提出的要求,它昭明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利与义,它是人们前进的指路明星,心里的道德律,它看似最无用却是最有用的社会良心法则。

(二)信言不关不美之美

就国家层面而言,要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看似是大道理,然而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依据当时革命处于低潮,敌人过于强大,而我党、我军由于大革命的失败暂时处于弱势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了新的军事战略思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并提出了十六字游击战作战方针保存了革命力量,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在当时却屡遭共产国际质疑,认为这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山大王,是逃跑主义,与马克思教条主义者夺取城市的思想背道而驰。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初步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他做了《论新阶段》的主题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把马、恩、列、斯的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地看待。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告诉我们,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真理都是在反复的实践检验中得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内容虽然简练,却是几代人奋斗的梦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容并不多,简而言之可以概括为二十四个字,文体语言简单易懂,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同社会大众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矛盾是马克思主义同社会大众之间不能直接贯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在内的具有严密理论逻辑的科学体系,从而不是天然大众化的生活常识体系或习惯性的话语体系。作为深邃的真理体系和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其深度意义并不直接呈现在人们面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是真正群众化的语言,朴实无华,简便易学,大道至简,真理并不都是故作高深,而是易于群众在生产、建设、实践中学习和掌握。

(三)与时俱进不信邪神

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艰苦奋斗,不结盟、不信邪,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头等大事”,“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道路决定命运”。这种语气坚定的表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领导国家建设重大战略中的根本性问题。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的结论,鲜明地表达了党中央对道路选择的态度。对中国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当然也可以有多种道路、不同选项。但不是什么路都可以走得通的:封闭僵化的路中国走过,失败了;改旗易帜的路,其他国家有过前车之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既要否定封建主义时代的旧道德、旧风俗和坏习气,也要否定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就社会层面而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们社会治理孜孜以求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启示

长期以来,人们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根深蒂固,加上我们一些宣传和教育机构的宣传方式单一,教育方法粗暴,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

(一)认识偏差导致实践失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在实践探索中逐步总结形成的,在实践中也曾犯过错误,比如大跃进时期,盲目地相信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过度渲染了人们的生产热情,急躁冒进地建设社会主义,反而欲速不达,一度使国民经济濒于崩溃边缘。东欧国家及前苏联也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条式理解而导致其与实践的脫节,加之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以至于发生剧变。深入学习和实践才能避免认识偏差。敢于扬起传统文化,从国内国外两个视角,才能更加开放和包容地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方法不当导致实践偏向

思想方法是哲学体系的灵魂,方法在每一个严肃体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然而讲方法不能空对空,不能从概念到概念,因为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都是具体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造成的损耗浪费,重复建设不胜枚举。为了使各级干部正确地认识和领导经济建设,毛泽东亲笔书写了《工作方法六十条》下发全党讨论修改,提出了一系列好懂、好记、好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所以谈哲学,谈精神修养必须学方法,改进工作方法才不至于偏离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仅是一套理论体系,更要付诸实践,使之落地成为党和群众自觉的实践。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媒体和宣传机构还是采取单调的宣讲方式,没有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方式去弘扬和宣讲,以至于人们一听到思想政治教育就躲避,一谈起理论学习就认为是大道理,宣传教育方法不当,就收不到什么好效果。

(三)实践检验着真理也丰富着真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之一。这一套理论体系中国独有,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各国国情不同,革命和建设的阶段不同,能否借鉴成功,还是要依赖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实践着、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它的生命力在于党和群众的实践,它是我国在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特定时期的奋斗目标,它也将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和进一步完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启迪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必要而且迫切,它不仅可以作为一种理论指导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是一种实践,一种生活方式。

(一)在大学生中开展理论修养学习,活学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贯彻和落实三严三实,因为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树立正确的高尚的价值观,才能远离低级趣味,远离奢靡堕落。自觉参加各种理论政策学习,严于律己,严以用权,严以修身,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说实话,办实事,实事求是地解决人们最关切的问题。常思常想,常照镜子,正正衣冠,治治小病,不该伸的手不伸,不该讲的话不讲,不该做的事不做。

(二)价值观,是一种分析问题的路径

不仅我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都受价值观的影响。而且专业学习,学科建设,社会科学的发展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价值观的视角。不同价值观的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其结果也大相径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正确的看待事物,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视角,能够使我们从服务于国家社会的层面,以诚实守信的治学态度对待学习和科研工作。

(三)作为一个公民,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修身处世,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追求自身发展,不因外界的喧嚣而异化,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幸福的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树立我为人人,不求人人为我的理念,做新时期的道德模范和行为楷模。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履行公民应尽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作为,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追求,坚决抵制社会上的一些奢侈靡华,铺张浪费之风。勤以修身,俭以养德,自由而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各项聪明才智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才会在自己即将老去的时候说:我把我的一生都献给了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文本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