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贺书伟
[摘要]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角度看,要实现“互联网+党建”,必须深刻认识“互联网+党建”的真正内涵和要求,明确高校基层党组织“互联网+党建”的迫切性,必须加强党务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网络媒介素養,加强基层党建网络平台的运营力度;必须要实现全国党建网络统一体,统一设计统一部署,打破基层党组织各自运营的局面;必须有效地破除僵化的党建思维和传统党建模式,实现高校基层党建思维和党建模式的升级换代。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信息化;互联网+党建;服务型党组织;创新升级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这是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所做出的全面思考和部署。高等学校承载着培养人才、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重要任务,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力度,整合高校党建资源,充分有力地推动和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广大党员的岗位先锋作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
20世纪以来,随着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开始迈向网络信息化社会,影响和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状态,在给高校党的建设带来诸多的挑战同时,也为高校基层党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面对新形势,高校基层党建势必顺应网络信息化的潮流,认真研究新时期社会环境和党员思想动态的新变化,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有话和整合党建资源,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有效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党建信息化与“互联网+党建”
党建信息化是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领导在顺应网络信息化时代潮流的趋势之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一步地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等方面的科学化水平,使得信息化建设渗透到党的建设的各个层面。
刘红凛将我国党建信息化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推行电子党务,实现办公信息化”(1994-1999)、“建立党建网页和党建网站”(2000-2009)、“党建信息化即时化时代与党建网络体系化”(2010-2015),第一个阶段是党务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具体表现为利用互联网技术办公;第二个阶段是党建信息化范围逐步扩大,内容向全方位、多功能方向发展,涵括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关文献、规章制度、党建理论研究等的展示或宣传;第三个阶段党建信息化迈入即时化、一体化,为“互联网+党建”阶段打下了基础。我国党建信息化在这三个阶段逐步从半封闭性到开放性、平面化到纵深化、延时性到即时性、功能单调化到形式多样化、闭源化到开源化、交互性等形态迈进。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启动“互联网+”行动计划,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的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这宣告这“互联网+”的时代到来。而要实行“互联网+党建”战略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使得党建工作更加智能化和数据化。
上述党建信息化的三个发展过程在广义上来说是逐步深入“互联网+党建”的发展历程,而“互联网+党建”是党建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新阶段,是党建信息化的飞跃,是党建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互联网+党建”要求打破党建信息化道路上的困境,努力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地方到支部的、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的覆盖全国的、交互开发的、互通互联的党建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互联网+党建”要应信息化社会的时代要求,要转变党建思维、党建观念,创新党建模式与党建方式,努力推进党的建设革新,形成“开放式、民主化”的党建新思维,形成有平台、有载体、有内容、有互动、有影响力、有吸引力的党建工作体系;“互联网+党建”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培养互联网应用人才、培养具有网络媒介素养的人才、要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技术去解决高校基层党建难题,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发展。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互联网+党建”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党建”是新时期更好地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必然要求
在网络信息化不发达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对报刊、广播等传统传媒有较强控制力,基层党组织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传播方式具有自上而下、单向的特点。而新时期网络信息化高度发展,打破了国家、地域之间的壁垒,各种差异化的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态度、文化观念、道德行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呈现在网络上,这不仅冲淡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传播途径和权威性,还给资本主义思想和价值观念在网上的广泛传播和提供了温床。
高校基层党建的基本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属于文化素养较高的阶层,且他们思想活跃,特别是学生,更容易受到互联网信息的影响和冲击。另外大学生党员流动性强,学生毕业之后不少学生党员因为就业单位变动、自身重视不够等原因,将党组织关系留在学校或转回原籍,抑或是组织关系一直未落实,成为了“档案党员”、“口袋党员”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这同样为基层党员管理、党建工作埋下了隐患。
因此在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落实党的任务、传播党的理论路线、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了更好地对党员进行管理教育,必须要利用互联网载体和平台,对网络和社会舆论进行有效监督、过滤、解释和控制,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高校主流思想和精神。
(二)“互联网+党建”是高校基层服务性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性党组织建设”,随后2014年5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对新时期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做出了具体的部署,要求“高校党组织要围绕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搞好服务,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搭建师生成长发展平台,引导广大师生讲理想跟党走、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四个方面共同组成了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所以建设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应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心,以促进教育教学、加强科学研究、推进社会服务为导向,以保证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构建和谐高校为最终目的。同时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还要带动其他工作的推进和发展,如共青团建设、学生思政工作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等,以党建带团建、以党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党建服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服务工作等。
新时期要建设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就必须系统性地思考党建问题,要转变基层党建理念,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进行高校基层党建制度、模式等的创新,完善党建平台。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互联网+党建”的困境与思考
依据以上对党建信息化内涵、“互联网+党建”内涵、高校基层党组织“互联网+党建”的必然趋势等三个方面的分析,“互联网+党建”是党建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高校基层党建亟需跟上信息化发展大潮,克服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问题,转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传统党建模式与党建思维,为党的管理教育提供新的载体;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提供新的学习方式和渠道;为服务联系群众、推动党内民主拓开新途径。但高校基层党组织“互联网+党建”的推行存在着以下三种困境:
(一)网络信息化程度迅速发展与党建信息化落后的矛盾
在互联网信息化發展新时期,高校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化、信息化元素在他们日常行为中打下烙印。而党建工作中传统的简单训导、灌输、组织命令等教育方式;单向性组织教育形式渐渐地不适用于信息化时代。我们势必要顺应和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宽高校基层党建渠道,形成全方面、多信息渠道有机融合的智能教育、互动交流平台,形成强有力的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服务和联系教师和学生。
网络信息化时代显现了互联网平台的全球化、开放化、即时性、互动性等特性,网络化打破了地域、时空、行业、阶层之间的限制。信息全球化、即时性和海量性给容易给青年学生带来冲击:敌对势力利用意识形态的输入来捣乱青年学生的思想、不良信息和思想观念动摇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负面情绪和虚假信息充斥着网络的每个角落……面对这些情况,如果高校基层党组织不能及时地运用网络媒介进行释疑、还原和控制的话,将会对基层党建带来很大的阻力,不利于党建工作的开展。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基层党建网络平台存在着数量和质量的双重缺陷。从数量上看,党建网络平台建设有所增加。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响应党的十七大四中全会“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的要求,全国基层党组织包括高校基层党组织纷纷成立起自己的党建网页或网站,党建网页或网站的数量较之以前大幅度提升,覆盖率遍及各级党组织,但许多基层党组织平台存在着有平台、无建设、无管理;有平台、无内容、无互动;有平台、无更新、无创新等状况。从横向比较,“据有关学者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党建网站的数量在互联网中文网站中所占的比例不到0.5%,而且内容重复单一,点击率不高”,网站利用率低,缺乏吸引力,网上网下的工作与宣传不能同步更新,对上级政策仅发布而无相关的阐释和解读,单向而无互动机制,党员、干部参与度低。
另外,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缺乏专业性、技术性的党务工作人才。高校基层党建以专兼职相结合,但兼职比例高,党务人员年龄偏大,“有71.43%的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年龄平均集中-在35 40岁,学历主要是本科”,党务人员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还不能够满足于当前“互联网+党建”发展的要求,党务人员的网络媒介素养不高,不够扎实,基层党务人员面对海量的互联网信息,图像处理能力、导航能力、信息组织和联通能力、专注能力、多任务处理的能力、怀疑精神等素养有待提高。导致党建工作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不足,面对网络舆论和事件应对不及时或不科学,培养在思想意识上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媒介素养网络素养上高强且扎实、网络信息技术上熟练且精通的党务人才迫在眉睫。
另外,调查“有3.45%的被调查者不愿意从事目前的党务工作,但是还有31.82%的人处于‘从事与否无所谓的心态,这些人随时都有可能转化为不愿意从事的状态”,这同样会影响到高校基层“互联网+党建”工作的推进。
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建设党建网页(网站)的同时,还应设置专业的党务工作人才,构建相应的培训体系,培育党务人员的党建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网络媒介素养,打造优质、高效、即时的党建信息内容,搭建有吸引力、影响力的党建网络平台;重视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创新设计高校党务工作者的工作激励机制,提升党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构筑多功能的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互联网+党建”需求与全国党建网络统一体缺位的矛盾
目前,高校许多基层党务工作者看到了网络自媒体发展的势头,纷纷在探索党建与新媒体、网络信息平台的融合,纷纷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如建立党员学习交流QQ群、微信交流群、推出基层党建微博、微信公众号,为党员互动交流、教育引导、党务信息公开、党务工作宣传、网络监督、党群沟通等搭建了一系列平台。如台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推出了微信公众号“党员加油站”、建立了微信群“机械学院党员”,在“党员加油站”公众号中设立了“理论学习”、“党员推荐”、“微感言”、“大家”等栏目,倡导党员每天阅读,学习重要讲话和党章党规;在微信群里开展系列活动,发起“微话题”、开展“微讨论”、组织“微倡议”、倡导“微行动”,引导学生党员对热点问题、习近平书记的系列讲话、党规党章等展开讨论,线上倡导学生党员线下参与活动,线下在实践中提升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
但“互联网+党建”是党建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新阶段,是党建信息化的进阶和飞跃,仅仅认为运用了信息化网络平台等手段加强党建工作的开展就是“互联网+党建”是一种误区。“互联网+党建”是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的,与具体党建工作的深入融合。“互联网+党建”需要一个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的全国党建统一覆盖与互通的大一统网络体系。没有统一覆盖与互通的大网络体系,“互联网+党建”就不过是网络信息化的一个阶段,党建创新工作难以继续。
“互联网+党建”要求从宏观上、顶层上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加强全国党建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打破各地区、各单位党组织、各党支部各自为营的局面。各党支部、地方党组织应按统一部署要求,收集整理党建网络信息,整理整顿网络平台,为建立全国统一党建网络数据库、网络平台做好准备,争取全面实现由中央到地方党建网络的互联、资源信息共享的局面。切实深入调查党建实际需求,开发适应党员管理、理论学习、党群交流、舆论引导、专题讨论、考核评议等功能的网络系统。
(三)传统党建思维与党建模式与网络即时化、公开化、平等性特点的矛盾
在面对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下,高校基层党建思维与模式的缺陷日益凸显:党员教育管理形式单一,党员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党员参与度不高;党建工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党建工作流于实务和形式;党建模式封闭自固,不注重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党建思维传统落后,观念陈旧,控制性思维较强。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公开、透明、平等、扁平化的成为新常态,逐渐打破了以往封闭式、差别化的格局,高校基层党组织“互联网+党建”要树立“民主化、开放化”党建思维,引导普通党员及群众的主人公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的构建,逐步实现党务公开化、民主化、透明化。要促使每一个党员的地位、话语权、影响力趋于平等,在党建工作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党内事务,从而实现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和积极监督,推进了党内民主进程。
党建模式上要实现升级换代,针对高校基層党组织学生党员因毕业(实习)而出现的“口袋党员”、“失联党员”“档案党员”的问题,开展“开放式、职业化、社会化”党建模式,通过网络即时性、互动性的沟通,开展网上教育管理、思想汇报、学习讨论的模式,积极创新教育管理形式,搭建多样化的教育管理平台;实现职业化党建,遵循高校基层党组织人才培养、教育科研、服务社会等特点构建具有高校党员职业特色的党建工作体系和文化共识,打破为党建而党建的状况,促进党建特色化和服务性特点的养成;利用互联网平台促成开放性党建模式,建立开放式党员管理体系、开放式的学习教育载体、开放式的民主生活会,畅通党员、群众及干部之间的沟通渠道。
总之,网络信息技术给高校党建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为适应新形势、夯实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因此,积极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互联网+党建”创新路径,充分整合和利用高校党建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在实践中不断夯实自身、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组织方式的优化,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