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7-08-15 04:23华宝玉吴宁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4期
关键词:手机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华宝玉+吴宁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媒体越来越深刻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个性心理等方面。本文以福建省龙岩学院为样本,采用调查问卷分析了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现状,进一步阐述手机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手机媒体环境下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手机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高校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并且熟练掌握手机媒体技术,以手机媒体为载体传播的形形色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产生巨大冲击。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对待及使用手机媒体特性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现状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高校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情况,以福建省龙岩学院在校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500份,收回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96份,回收有效率为99.20%。

根据调查显示,从手机使用程度上看,大学生手机使用已普及。调查的学生中使用手机QQ功能的达98.79%,微博、微信的使用64.52%,访问门户网站的76.61%,上网聊天的达85.89%,在线阅读的达60.89%,同时上网看电影和打游分别45.56%和54.03%。从手机使用行为上看,有50.20%对手机有一定的依赖性,会在一些不感兴趣的课程上玩手机”;有36.29%对手机依赖性强,经常无法控制地去查看手机QQ、微信、短信等”;只有13.51%对手机控制力较强,在手机使用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良好的自我把握”。由此可见,集学习、娱乐、消费、沟通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手机媒体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人际交往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

二、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手机媒体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性

手机媒体具有信息传播的迅速性和独特的便携性,通过移动互联网等方式与网络交互,只要有相应信号覆盖的地方,都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从教学模式上看根本上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同时还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弊端。由此可见,手机媒体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使得教育工作者可以随时随地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能夠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材料,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手机媒体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利用手机媒体构建手机舆论平台让学生可以自由的行使话语权,对于同一件事,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将有助于学生打破固定思维模式,促进学生思维模式的全面发展。同时手机媒体交流大学生可以及时请教老师,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又能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开展针对性教育,促进了双方交流,增强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弊端,避免的学生的厌学情绪及对教师的抵触情绪,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手机媒体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手机媒体受时间、空间限制较小,运用手机载体丰富和发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短信、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分享优质文章、时事新闻、视频等,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或者设计制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内容的手机报,将相关内容信息发送传递给受教育者,从而潜移默化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手机媒体扰乱了高校的正常教育秩序

结果显示,大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上,把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从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中分散,刷微博、微信、购物、听歌、看视频、玩游戏等,校园里出现了许多的“低头族”。正常的上课响起的手机铃声,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的纪律以及课堂的连贯性,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晚上宿舍熄灯后,个别学生煲“电话粥”,直接影响到其他同学的正常休息,严重时造成了宿舍之间关系的不和。在完成作业时,手机浏览器为学生制造了一辆便利车,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搜索复制粘贴应付完了作业。

(二)手机媒体削弱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由于手机传播中存在的一些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里,部分大学生的自控力较低,不能很好地排除不良信息,无形中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手机媒体的无障碍性导致了西方文化的入侵,美国的大片、日本的动漫、韩国的偶像剧等外国层出不穷的文化产品进入到了中国的消费市场,大学生作为直接消费群体,其外来的文化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手机媒体带来快捷方便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弱化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无形的影响,造成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心、诚信意识、责任意识下降。

(三)手机媒体影响了大学生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手机媒体的具有互动性、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即时交往的特性。所以低俗文化在手机媒体上如鱼得水,成为手机文化低俗的首要因素。有些人为了彰显个性或者为了被人关注在自己的手机媒体中恶搞,通过微博、微信等手机媒体发布,结果被别人给转走。一条信息或者短视频,一传十,十传百,在短时间内网上大面积的迅速的传播。

四、手机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对手机媒体的监管力度,净化手机网络环境

在4G时代下,积极研发手机媒体的监控,加强对手机运营商的经营行为,有效阻止不良信息包括非法信息在大学校园的手机传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应规范校园手机信息的发布,加强手机媒体的监管,更多的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手机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二)提高思政工作者运用手机媒体的能力

在手机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了更高要求,要充分利用手机媒体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和载体,加快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而且要善于将手机媒体上新的知识信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依托手机媒体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工作者还需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掌握4G背景下最新移动通讯技术的使用,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和渠道,开展平等的交流,提高高校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三)提高大学生运用手机媒体的媒介素养水平

大学生要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所谓媒介素养指能够正确理解并享用大众传播资源,并且有正确的媒体批评能力。高校应开设媒介素养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能够及时察觉各种“西方主义”思潮入侵的各类信息,并保持清醒和理性分析,自觉抵制各种有害信息的侵蚀。同时大学生要认识到通过手机媒体的言行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应该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能够合理使用手机,不沉醉于手机,不依赖于手机,提高大学生手机媒体的自律意识。大学生在参与手机媒体仅限于逛网站、跟帖、交流软件等这些相对简单的网络活动,而自主运用网页制作技术、多媒体动画技术等来创造新的信息内容相对较少,因此增强大学生掌握媒体使用技术的意识应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里的一部分,促进大学生了解与掌握相应媒体技术。

(四)加强大学生应用手机媒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对于外界环境还处在认识探索的阶段,其价值观还处于不稳定阶段、辨识是非的能力有限,独立性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未来没有正确的规划引起迷茫期都将导致大学生心理缺少精神力量,从而增加了对手机的依赖感。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重视各个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清楚的认识对手机严重依赖会造成心理和行为的不健康。学校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开展手机心理论坛,利用手机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征文活动,从而发挥手机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逐漸提高大学生对手机使用的正确认识和心理状态。

结语

手机媒体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当着一柄“双刃剑”。手机媒体具有开放性、即时性、便携性等特点,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开发,逐步成为了高校的主流媒体,对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取向、个性心理等方面均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手机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教学优越性,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更好发挥手机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手机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析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
浅谈手机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