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方高校MTI特色培养方案的构建策略

2017-08-15 19:33严杰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4期
关键词:战略定位专业特色培养方案

严杰

[摘要]在目前我国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加入了MTI培养单位的行列。本文以N校为例,对地方高校MTl人才培养战略定位确立、专业特色和优势打造、培养模式创新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MTI特色培养方案构建的基本思路,对地方高校MTI培养方案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MTI;战略定位;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培养方案

截至2016年6月,我国共有207所翻译硕士(MTI)培养院校,其中地方高校120所,占58%。招生语种已覆盖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朝鲜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泰语等9个语种。培养院校类型各异,地域分布广,办学条件差异大。为了指导各院校MTI的培养和教育教学,全国MTI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于2008年发布了《MTI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性培养方案》,并于2011年8月进行了修订,也即目前各院校所参照执行的版本。指导性培养方案涉及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学习年限、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专业实习、学位论文、学位授予等内容,是指导MTI专业学位教育教学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如何在《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规范下,在类型众多的各类高校中,建立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占据翻译人才需求市场的一席之地,是地方高校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地方高校的MTI培养战略定位是否准确,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培养规格是否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翻译人才的要求,能否实现MTI培养的差异化发展至关重要。研究生培养方案一般包括学科领域简介、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规格)、学制与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实践环节学位论文、学位授予等内容。其中学科领域简介、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方式属于战略设计层面,其它则属于具体实施层面。现有的MTI培养院校众多,专业定位不准、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缺乏,导致MTI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学生就业竞争力弱、未来发展不足。本文拟根据地方高校N校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单位以来开展MTI培养的经验,结合学校2016年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情况,谈一谈MTI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等方面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MTI培养的战略定位

高等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主要体现在办学层次定位、办学功能定位、人才培养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办学特色定位、发展目标定位等方面。清晰、合理的定位作为人才培养战略层面,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首先,人才培养定位方面,作为地方省属重点应用型院校,N校的翻译专业起源于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已有将近15年的办学经历,是吉林省内最早招收翻译专业本科生的院校,翻译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学科实力扎实,拥有“吉林省外语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是吉林省外语外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MTI培养定位于培养“高层次、专业性、应用型”人才是恰当的。假如追求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高端拔尖人才就是不恰当的。

第二,在服务面向定位方面,学校坚持“立足长春,面向吉林,辐射东北亚”。地方高校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职能时,一定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生存的基础,逐步培育出自己的特色,从而提升辦学水平,实现长足的发展。N校的MTI培养开设了日语、俄语、韩语、日朝双语等语种,在专业方向上探索设置了日语口述史翻译、汽车行业翻译与服务、展会翻译、医药翻译等专业方向,这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现状具有较高的适切性。如果学校一味照搬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培养定位,面向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济体,培养国际会议同传、交传人才就是不现实的。

第三,在发展目标定位方面,学校将在“未来十年打造国内一流民办外国语大学品牌,三十年建成一所以外语为主,文、经、管、教协调发展的多语种、多学科、多层次的国内一流、国际有一定影响的民办精品应用型外国语大学”,这对学校MTI的发展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具有导向作用。

二、精心打造专业特色与优势

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所谓MTI专业学位的办学特色则是指在MTI教育过程中,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式、培养质量、社会声誉等方面所形成的区别于其他MTI培养单位的特征,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是“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主要包括学科特色、行业特色和地域特色。地方高校MTI专业学位教育特色的创建,除了顺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还要遵循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大学内在的逻辑与理性,在坚持地方高校使命的前提下,根据学校和学科专业的实际,结合地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特点,从而形成自身特色。

各高校的MTI培养必须紧密结合本校的学科专业优势:理工大学的MTI培养侧重科技、工程领域,师范大学侧重教育、文化领域,农林医药类大学侧重农林、医药领域,经贸类大学则侧重经济、贸易领域,等等。而对于外语类大学,就要充分发挥本校外语学科专业的优势,侧重翻译人才培养的专业性特征,同时充分结合区域经济产业特征。

三、系统构建培养模式

一般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和特定需求的指导下,为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而形成的,由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诸要素构成的标准样式与运行方式,它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特性的一种总体性表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途径和形态呈现是多样化的,其培养模式也各具特点。N校的MTI培养充分借鉴了国内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先进经验,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及区域实际,在实践过程中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质量保障等方面系统地构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培养模式。比如国际化培养环境:一方面,积极探索与英、日、俄、朝鲜语等语种国家高等教育机构的交流制度。每年有近50%出国进行语言实践、提升跨文化语言交流能力;同时招收一定比例的来华留学生攻读MTI,形成了中外文化互融、国际化氛围较高的校园环境。另一方面,与蒙特雷国际研究院等世界知名MTI培养机构的合作途径,建立MTI的交流合作机制。邀请国际知名的翻译学者(比如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前主席Hannelore Lee—Jahnke博士)来校给学生讲课、开设论坛。

四、构建具有特色的培养方案

以上关于MTI培养的定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翻译人才,落实到培养层面就需要一套科学、合理、适用的方案,即培养方案。

(一)依规制定,注重实践,遵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

专业学位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其培养方案的制订要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遵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应以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等为依据,并参照全国翻译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及相关文件精神,制定MTI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翻译人才为目标,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突出实践环节和案例教学分析;制定(修订)工作应有相关行(企)业专家参与。

(二)合理适用,突出特色,符合培养单位具体实际

培养方案要着眼于培养应届本科毕业生,满足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增加就业竞争力的需要;还要兼顾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满足他们岗位实际的需要。制定工作应贯彻科学、合理、适用的原则。突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适应培养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翻译人才的需要;课程设置应适量,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设置要均衡,既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又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学习,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适用就是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突出我校的学科专业特点,便于实施。

在MTI教育实践中缺少差异性的培养方案,导致我国MTI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路径比较单一,与社会的多样化需求不相吻合。N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单位的实践表明,地方高校MTI的培养必须立足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准确定位,并着力打造特色培养方向,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纽带,通过对培养模式的系统创新与改革,才能制定出具有院校特色的培养方案,实现MTI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翻译人才需求之间的共生互融。

猜你喜欢
战略定位专业特色培养方案
集业集团内部审计战略定位与其框架的构建解析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低碳能源技术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