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巍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创设互动式的课堂合作教学模式;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方面进行培养。
关键词:培养;创新;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6-0027-0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所谓创新能力是人们除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即运用各种已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产生出某种新事物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构建能促进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由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的过程,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日常的历史教学工作中,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互动式的课堂合作教学模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必须打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教学就是让学生再发现的过程,因而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再发现、再创造,将单边式的课堂教学转向多边互动式的课堂合作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强调交流与合作即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为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质疑一讨论一解疑的互动式的课堂合作教学模式。其方法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分析教材,然后再通过分组交流、讨论,使疑难问题得到解决。质疑就是为了解疑,讨论就是论疑和解疑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课时,以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带问题自主学习教材:(1)北方人口为什么南迁?(2)人口南迁是怎样迁移的,分布在哪些地区?(3)人口的南迁有什么重要的作用?这三个问题涉及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再到唐宋时期的社會、经济、政治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知识,学生在自学本课教材后结合前面几课所掌握的历史知识,通过综合分析、辨证思考和相互讨论,就能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并给予鼓励式的点评,师生之间可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和争论,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采用互动式的课堂合作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以理解和宽容的心态面对每位学生,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给学生以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给学生以充分发展的机会和自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不失时机地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鼓励他们的每一个进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从而更有利于师生之间乃至生生之间的互动。
二、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前,中学历史教学只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教育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采取灌输式的一讲到底的“单口相声”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立地位得不到应有的确立,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以改变学生单纯从教师或书本上获取信息为从各方面获取有效信息,变学生单纯在学校学习为向社会学习和终身学习,这才是新形势下的教育目标。利用这一教学模式可采用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如“主题规定型”开放式教学,即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内容,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并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是中学阶段常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为此,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景,例如,在学习西安事变一课时,可以布置开放式的作业: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时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结合所学知识并收集资料写出小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再如,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暴行一课,先向学生介绍从清帝康熙开始经过几代帝王历时150年,建造成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并展示圆明园全景想象图,激发学生的自豪感。然后向学生介绍英法联军的暴行,展示英法联军在圆明园中抢劫和圆明园残迹图片,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情感。紧接着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1860年,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为掩盖事实真相,放火烧毁了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如今的圆明园只有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屹立在那里,它像一座纪念碑向世人展示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有人主张应该在原地重建圆明园,有人则反对重建。请你从一个角度思考,写一篇小论文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根据以上两段材料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要求自拟题目,论文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句流畅,字数不少于500字。交卷后发现不少学生的论文题目新颖,立论正确,说理透彻,自圆其说,而且写作水平较高。采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中学历史学科虽然具备许多有利于培育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的诸多因素,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创新教育并没有在教学中受到应有的重视,知识传授、应试技能的训练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也缺乏对创新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从之以乐的人,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
例如学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时,可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你们最熟悉或最喜欢的剧中人物都有哪些?曹操是什么时期的人物呀?学生如果答是三国,教师则抓住机会纠正。那么曹操与三国是怎样的关系呢?东汉末年都发生了哪些事呢?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走进了本课的学习。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勤于动手动脑学习意识,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教师应在历史课上充分利用历史故事、历史名人的典型事例、利用祖国及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及巨大的发展变化等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进一步探索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强烈的追求意识积极自觉地学习和探索。
(二)学生对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变成主動参与、乐于探究的积极上进的学习风貌,在兴趣的吸引下,学生主动参与老师的教学过程,不仅轻松地接受了历史知识,而且懂得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历史新教材从内容上降低了难度,淡化了历史知识体系,增强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探求空间。因此,课堂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成为历史课的主角,他们的一切活动都应在自主探索的情况下进行,教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对于学生为此而展开的一切探索活动都应理解和尊重,但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适当的点拨引导,适时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
(三)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索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与历史发展规律相悖的观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切忌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应适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否则会挫伤其探求历史发展规律的积极性。教师要注意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并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此鼓励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并勇于质疑和善于质疑。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所学内容大胆放手、积极鼓励学生收集资料,动手制作,走访调查,探索思考等活动,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体验生活,认识社会历史发生发展的规律,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将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财富。
总之,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求,对已有结论的质疑,都是他们未来科技创新的潜在源泉,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因此,历史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历史创新意识的启发者和培育者,从多方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更充足的条件。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孝琴,新媒体在大学生党建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研究——以微信为例[J],学理论,2014(04)
[2]胡永生,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3]徐鸿,张洪,试论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J],南京晓庄学报,2001(01)
[4]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5]赵翊程,宋丽英,用微信平台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策略研究[J],学理论,2014(32)
[责任编辑: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