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华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应注意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在教学中,借助汉字的形义的关系进行教学,通过溯源图、抽象图、古代汉字、正楷字这一演变规律进行字理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使学生对汉字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载体也有初步的感知。字理教学法根据汉字的特点,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从汉字的形与义、音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教学。
【关键词】字理;学习兴趣;教学;汉字
随着教育知识进程的不断发展,识字教学逐步在不断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表现出对学生识字能力不断重视。“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规律,汉字的特点及其自身规律也就是它的构字理据,亦即字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讲析字理是识字教学最根本的方法。”
一、字理识字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现存最早可识的汉字是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字理,也称为造字理据。即汉字造字的源头、道理和依据。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道“六书”即“象形”、“指事”、“会议”、“形声”、“转注”、“假借”。识字、析字、用字,才能有效提高字理学习的效果。
字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上,对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字理分析。字理识字依据汉字的结构规律,运用汉字的字形与含义关系进行识字教学,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易懂,有利于学生增强其兴趣、记忆和发展思维,从而对汉字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载体有初步的了解。“字理实际上是指汉字作为一种音形合一的书写系统,汉字构件从一笔一划到具体的偏旁部首,都构成了汉字的字理。”宋老师对字理的意义做出了以上解释。可见了解汉字的构造方式,是学理识字的基础之一。
“字理识字”教学可运用以下方法:
(一)演示法。主要方式是会意字。如教“扫”字,可用人手提笤帚扫地的动作演示;教“坐”字,可让两位学生在地上做席地而坐的姿态来理解字理。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用动作演示来复习相关的汉字,并从中设置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法既能复习生字,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图示法。主要用于象形、指示和会意字。如教“人”字,就展示小人图;教“从”字,就画两个人一前一后的走着,即跟随的意思。古人云“事不过三”,有了三个便可以表示为有很多人,就是众多的意思。又如教“休”字,就展示一个人在树木旁小憩图。通过这类易懂生动的图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对自身充满信心。
(三)迁移法。主要用于会意字和形声字。如学了“木”字后,在会意字和形声字中再遇到部件“木”就可以想到它与树木有关。如“林”是与树木的数量有关,表示树木开始茂密起来;当出现“森”字时,学生自然就领悟到有三个木,稍加点拨,告诉他们“森”字的意思是很多树木。又如学了“火”字后,出示“炎”字,指导学生运用迁移法,并展开奇特的想象,从中体会到“炎”字由两个“火”字叠加而成,使学生知道两把火在一起就是很热的意思。当出现“灾”字时,学生就会想到房子里面着火了,意思就是发生灾难了。这种方法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激发,对字形与字音、字义的认识更为深刻。
(四)联想法。主要用于象形字、会意字。如老师教“休”字,就引导学生联想到古时候人们农活劳累而靠在大树旁休息的景象;如教“爪”字,则引导学生联想鹰爪的形状;教“男”字,则引导学生联想古时候男子因有力气而下田劳动的场景。老师一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一边在黑板上画出情景,这样使课堂变得有思考氛围,学生们也更为乐意动一动脑筋
(五)比较法。即把字形大体相同,但有一两笔不同的字放在一起比较。
例如“鸟”字与“乌”字,学生们在学习了“鸟”字之后,同时可以再学习“乌”字,并作出比较,告诉学生小鸟与乌鸦都是鸟类,但是乌鸦全身都是黑色,眼睛也就不明显了,看起来好像没有眼睛一样,所以乌也是黑色的意思;但小鸟的身体一般是浅色的,能看见眼睛,所以“鸟”字中间是有一点来代表眼睛的。又如让学生认识“飘”与“漂”两个字时,告诉学生“飘是树叶随着风飘落下来的,漂是树叶随着水漂走。”比较法能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相近字词的区分。
(六)歌诀法。即用显浅、朗朗上口的歌诀认识字形。如教“羊”字,用“山羊头上两只角,长长胡须真可笑”来记忆字形和字义;教“朋”字,用顺口溜“两个月亮在一起,做个朋友不分离”来识记;教“雷”字,用“雷声隆隆响连天,大雨落到田里边”来认识理解“雷”字。这样用朗朗上口的歌词表述字的字形和字义,能让学生更主动、更深刻地记忆生字。
二、字理教学
(一)利用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偏难汉字的兴趣。游戏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特殊的学习形式,如儿童喜欢模仿大人的说话方式,喜欢重复老人们说的道理,同时也喜欢在同龄人之间表现。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利用游戏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偏难汉字的兴趣,如猜字谜等提高学生之间的竞争性和兴趣,使课堂活跃甚至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最终使学生对识字兴趣浓烈。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刺激学生的身体感官进行识字。学生可通过视觉如观看图片、听觉如听故事、触觉如触摸事物、动觉如学习动作等行为进行刺激感官来加深学习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即可利用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个文字的由来等内容的视频,或者进行汉字变形的更为动感的动画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识字教学。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简化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策略,同时也使学生轻松记忆。
(三)帮汉字配上“画”,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低年级的儿童学生对图画的兴趣甚于文字,在进行字形教学中,老师应利用这一点让学生自行发挥想象力,为字词配上“动画”。如教学“拍、扫”等动作性汉字时,让学生们运用想象李,给这些动作性汉字配上动画,如此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字的联系中,图文并茂。这种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力、绘画能力、识字能力都有了提高。
(四)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从“生活”中学习。最终的,学习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生活,学生们同时也可以从生活中学习。老师可以采用模拟、设置情景等方式让儿童们识字。如在课堂上开展“校园运动会”、“春天的郊游”等实践活动,通过学生们和社会生活想沟通,使学生尝试新的环境,并吸取相关环境的生活信息,扩展生活思维空间。
另外的,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插入一些古人习字学书勤学苦练的故事如王羲之的“临池习字、清池变墨池”,岳飞在沙场上练字,激励学生们勤奋向上充满动力。
“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猜谜法、故事法、音乐法等。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注意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有规律、循序渐进的学习,提高课堂质量,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更为活跃、主动,最终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甚至其综合能力,并为将来学习更为有深度的阅读奠定基础。
常言道:“教学有方,教无定法”。根据字理教学这是识字教学的基本法则,老师应做到品字、品词、品句,让字理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对其充满好奇与兴趣,因为兴趣而使其好学,循序渐进,最终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
【參考文献】
[1]韦洁菡.浅谈字理识字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6(7):89-90
[2]李飞燕.加强字理教学提高识字质量[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8(10):43-43
[3]宋恒辉.小学语文“字理识字”法的教学分析[J].华夏教师,2014(10):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