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东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麻醉科,山东潍坊 262500
手术是治疗下肢骨折的最理想方式[1],合适有效的麻醉方式可使患者手术安全性得到提高,并且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该次2014年5月—2016年5月,主要探究超声引导下轻比重麻醉与神经阻滞麻醉用于100例高龄单侧下肢创伤手术患者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该研究100例样本均于该院接受下肢创伤手术治疗,纳入时间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平分为两组,常规组有女21例,男29例;年龄均值(85.62±2.49)岁。干预组有20例女,30例男;年龄均值(85.74±2.33)岁。两组病患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组:行轻比重蛛网膜下腔麻醉,嘱患者选取健侧卧位,于其头下垫一枕头,脊柱保持在水平位,选取L3~4间隙首先采取硬膜外穿刺,以0.1 mL/s的速率将麻醉液注入,麻醉针退出后,将麻醉平面调整在T10以下,给予1 mL的罗哌卡因1%外加1 mL的无菌注射用水行持续麻醉平面调节,时间保持在10 min。干预组: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选取患者髂前上棘最高部位的连线背正中点向下约1.5 cm处,穿刺点选取此点向阻滞侧水平旁开约为4 cm部位,应用神经阻滞穿刺针(型号为7号)以垂直的形式进针,直至患者第四腰椎横突,接着稍微退针,确保针尖由头侧稍微倾斜,其后再进针,顺着患者第四腰椎横突上缘,再次以垂直的方位进针,进针长度在0.5 cm左右,这一阶段落空感较明显,因此可与超声引导相互结合,于患者腰大肌间沟进入针尖,将30 mL的罗哌卡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636)0.375%~0.4%注入;坐骨神经超声引导下阻滞:穿刺点选取患者髂后上棘以及股骨大转子连接中点向下约为三厘米部位,以垂直的角度刺进,若穿刺针刺到患者神经时导致趾屈或者足背伸,则表明成功穿刺坐骨神经,回抽无血,可将20 mL的罗哌卡因0.375%~0.4%注入。
评价指标:对两组用药前(T0)、T1、T2、T3 以及 T4(术毕)时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的情况。观察指标:观察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呕心恶心、心动过缓、低血压、寒战头痛。
收集及整理实验数据,纳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展开处理,计数资料通过百分率(%)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常规组50例中。收缩压:T0(144.1±7.2)mmHg,T1(139.2±7.1)mmHg,T2(137.2±7.2)mmH,T1(135.6±7.1)mmHg,T1(140.2±7.2)mmHg;舒张压分别是:(72.1±6.2)mmHg,(70.2±6.5)mmHg,(68.2±6.2)mmHg,(68.1±6.3)mmHg,(70.2±6.9)mmHg;心率分别是(89.2±9.3)次/min,(86.9±9.7)次/min,(87.7±9.2)次/min,(88.4±9.3)次/min,(87.6±9.2)次/min;血氧饱和度分别是(0.925±0.017)%,(0.951±0.018)%,(0.976±0.111)%,(0.978±0.018)%,(0.965±0.016)%。干预组50例中。收缩压分别是(144.5±7.4)、(141.2±7.1)、(140.1±7.2)、(135.6±7.3)、(140.2±7.1)mmHg;舒张压分别是(72.5±7.3)、(71.7±6.5)、(70.1±6.3)、(69.5±6.4)、(72.7±6.3)mmHg;心率分别是(88.6±9.1)、(86.5±9.3)、(87.1±9.5)、(88.7±8.9)次/min,(88.7±8.4)次/min;血氧饱和度分别是(0.951±0.018)%、(0.944±0.019)%、(0.981±0.021)%、(0.981±0.020)%、(0.961±0.017)%。两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 T1、T2与T3时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组3例寒战头痛,3例心动过缓,2例低血压,5例呕吐恶心,发生率26%;干预组1例寒战头痛,1例低血压,1例呕吐恶心,发生率 6%(P<0.05)。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高龄患者手术相关指征也得到了增加。客观上来说,高龄患者身体机能正处于逐渐减弱的状态,并且多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此对麻醉药物的耐受度极低,对患者来说,有效安全的麻醉对手术的顺利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高龄高血压患者,术中麻醉更需注重安全性。
经查阅有关资料显示[2],尽管单侧腰硬联合麻醉在创伤术中应用能保障麻醉的效果,减少麻醉药物使用的剂量,但术中会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产生较大影响。金运凯等[3]指出,对比轻比重麻醉,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加腰丛阻滞麻醉的安全性更高,并且可使患者单侧下肢手术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减少,此外,还具有麻醉时效长、定位准确等优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高龄下肢手术患者注药麻醉的有效方式。该研究发现,干预组T1~T3时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提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优于轻比重麻醉;再通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发现,常规组不良反应较高,为26%,与干预组的6%相比显著要高(P<0.05),与李栋森[4]研究结果显示的5%基本上接近,表明超声引导下采取的神经阻滞麻醉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究其原因,可能在于通过超声的辅助作用,神经阻滞的部位局限在患者患侧下肢,且具有较准确的麻醉范围,麻醉后患者体位不受限,可防止麻醉广泛导致呼吸、循环功能抑制,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在高龄下肢手术患者中采取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轻,麻醉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