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春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民族化视角下的高师钢琴教学创新道路思考
万 春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钢琴艺术源自西方,为了使钢琴这个舶来品更加适应中国的文化土壤,并且能够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作用,就要从民族化视角对高师的钢琴教学进行创新。本论文针对民族化视角下的高师钢琴教学创新道路进行思考。
高师;钢琴教学;民族化视角
钢琴艺术是源自于西方的艺术,在教材的选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高师也一直沿用了西方的教学体系。为了使钢琴这个舶来品更加适应中国的文化土壤,并且能够起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就要从民族化视角对高师的钢琴教学进行创新。
目前的高师钢琴教育中以西方教学模式为主。在中国的高校教育环境中引入西方教育模式,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中国学生以接受传统教育为主,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教育意识。在高校的钢琴教育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对钢琴教学的西方模式进行中国化转向,在钢琴教育上从民族化角度实现创新,使得钢琴教育不再是钢琴音乐的欣赏以及对弹奏技能的训练,而更为注重音乐文化的引导,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还要发挥其民族教育的作用[1]。这就需要高师钢琴教师要创新教育模式,在钢琴作品中积极地引入民族音乐元素,使得钢琴教育中充满民族文化色彩,让钢琴教育成为民族文化教育中的一部分。而钢琴训练则是引导大学生以民族文化角度学习钢琴知识,同时提高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力。
高师的钢琴教育要开创民族化发展道路,就需要钢琴教师不仅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还要具有良好的音乐能力,能够将西方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有效融合,以达到教育的目的。钢琴教师要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思路,改善教学手段,利用高科技与多媒体,拓宽自己的视野,发展专业素养。
在钢琴音乐教学中,除了引入民族音乐作品,还要从文学的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讲解,如:让学生在学习钢琴曲《梅花三弄》时,可以了解中国古琴的文化,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提高钢琴音乐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2]。钢琴教师在钢琴音乐教学中,还要积极地探索演奏技术,将钢琴音乐与中华民族文化相融合,通过钢琴教育对学生的民族素养进行培养,使得钢琴教育民族化,起到社会文化传递的作用。学生在欣赏钢琴音乐的同时,了解音乐创作背景以及音乐创作中的文化条件,不断增强民族审美心理,提高对音乐中非音乐文化元素的敏感度,有能力从民族文化的角度解读钢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其魅力之处在于将中华民族文化以音乐语言表达出来。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更为注重塑造音乐意境,在审美取向上也更为讲究含蓄之美[3]。在高师的钢琴教育中注重民族化取向,可谓是一种创新,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情感是非常有利的,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充满责任感和自豪感。音乐是感性的艺术,在钢琴教育中采用充满民族精神的作品,使得钢琴教学还起到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在钢琴知识学习中接触传统文化,不断加深民族情感。
中国高校在钢琴教学中往往会采用西方教学模式,使得钢琴民族化发展很难进行,对于中国的钢琴教育也起到了制约作用。高校的钢琴教育中要将民族特色体现出来,就要积极采用民族音乐元素,以此作为高校钢琴教学的基础素材,在引导学生练习曲目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文化自觉,通过钢琴教育培养民族意识[4]。
除此之外,在钢琴教学中还可以引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音乐元素,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元素融入到钢琴教学中,可使钢琴教学中民族特色凸显,对钢琴教育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
比如,《皮黄》是利用中国传统京剧元素创作的钢琴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在高师的钢琴教学中可将《皮黄》的音乐元素用于教学中,使得钢琴教育课堂上充满着民族氛围,不仅可以将学生对钢琴知识学习的兴趣激发起来,对钢琴教育民族化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的教育领域中,高师是基层教师培养的基地,其教学理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改变原有的西式教学模式,使钢琴教学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就要从民族化视角对高校钢琴教学进行创新,以促进钢琴教学实现民族转向。■
[1] 冯晓琦.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民族化研究[J].亚太教育,2015,13:102.
[2] 石翠花.“中国钢琴学派”振兴之路——我国普通高校钢琴教育民族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音乐创作,2014,06:128-129.
[3] 马菲.民族化视角下的高校钢琴教学创新道路思考[J].黄河之声,2014,18:80.
[4] 陈晶.中国钢琴作品中民族化元素教学研究——以高校音教专业钢琴教学为例[J].大众文艺,2015,19:24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