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龙泉山歌的音乐特征
——以《采花》和《啰啰唻》为例

2017-11-13 15:01李文军叶丹妮
黄河之声 2017年15期
关键词:龙泉山歌民歌

李文军 叶丹妮

(1.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2.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上海 200234)

试论龙泉山歌的音乐特征
——以《采花》和《啰啰唻》为例

李文军1叶丹妮2

(1.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2.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上海 200234)

龙泉山歌是丽水龙泉地区的民间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它生动地反应出当地人民的劳动生活与民俗文化。本文旨在对龙泉山歌的演唱特征进行研究,从而延伸到对龙泉山歌现状的考察与分析,进而提出传承与保护的途径,以期引发更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面的思考。首先,是对龙泉的历史环境以及龙泉山歌的一个总论述。其次,是对龙泉山歌音乐特征的探究,主要从歌词、旋法两个方面论述。第三,分析龙泉山歌的演唱特征,以作品《采花》和《啰啰唻》为例。最后,总结龙泉山歌的保护与传承的途径。

龙泉山歌;演唱分析;传承;保护

山歌,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是一种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间歌曲,产生在生活和野外劳动之中。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内地、高山、沿海及少数民族地区。山歌的流传广泛,内容非常丰富。其演唱形式大多为独唱或对唱,是我国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精神生活重要来源。汉族许多地区的山歌有自己的民间称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歌种”,例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的“花儿”、“少年”等等。

朱秋枫在《浙江民歌源流初探》一文中提到“在我国南方还有许多没有特定称谓的山歌,人们常冠以地名而称之,例如举国山歌、柳州山歌、温州山歌等。山歌的音乐具有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往往曲调的一开始就出现全曲的最高音,热情洋溢,任其自由倾泻,而不需要多层次的铺垫或感情的节制,因而易于感人。山歌的音乐并不过多地讲究形式上的修饰,表现手法较单纯,具有明确的表达情感的目的。雷成靖在《浙南汉族民歌研究》中对比了南北方民歌的结构差异。“北方山歌大多为对应式的上下两句体结构,例如“信天游”、“山曲”、“花儿”。南方山歌较常见的是四句结构。这些四句结构多为两句结构的发展变化形式,也有的构成了起、承、转、合式的四句结构。”

一、龙泉山歌的历史

(一)龙泉的历史环境

龙泉市位于浙江省的西南方向,浙闽边境,隶属于丽水市。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9°07′,北纬28°04′。龙泉东临景宁、云和县,南连庆元县,西接福建浦城,北接松阳、遂昌县。南北长70.8千米,东西宽为70.25千米。总面积为3059平方公里,人口数量为29万,下辖8镇7乡4个街道444个行政村12个社区。[1]龙泉自古人文昌盛,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龙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浙江省生态市和浙江省园林城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级别为优。全市森林覆盖率84.2%,绿色覆盖3000平方公里,为浙江省最大的林区市和第二大竹乡。更是世界香菇栽培发源地、中国食用菌十大主产基地县、中华灵芝第一乡和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食用菌产业强县。被誉为“处州十县好龙泉”。龙泉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劳动生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置龙泉县,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龙泉也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龙泉山歌就是这块文化瑰宝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龙泉山歌的历史渊源

山歌产生于山野劳动生活当中。在空旷的山野中或某些特定的功用时,这种抒发劳动者情感的歌曲应运而生。

龙泉山歌对当地人们的思想情操的陶冶和文化艺术的传播,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可以说是无价之宝。人们在生活中、劳动过程中、相互接触中自发地编唱了各种形式的歌曲。在每年元宵节前夕,或是初一、十五的村庙等庆典活动时进行演唱龙泉山歌的表演,身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二、龙泉山歌的音乐特征

(一)歌词

龙泉山歌所用的语言是以当地方言为主,带有很强的地域性。龙泉方言的字调关系和声调特征,影响着龙泉山歌的旋律。语音咬字之间的起伏,使得歌曲旋律舒促有致、抑扬顿挫,易于传达细腻而丰富的感情因素。

据《龙泉县志》记载,龙泉方言属于吴语区丽衢片。因古为越地,今方言中遗留了不少越语音。又因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语言受毗邻省县交错影响,加之山区交通阻隔,县内各地方言地域性差异较明显,大致可分为五个方言小区(城区、东区、南区、西区、北区),在小区中亦有不同程度的语音差异。

《采花》采用的是城区方言演唱。城区方言共分为七种声调,上声、去声、入声、平声、各分阴阳,惟阳上并入阴上。并且声音浊音轻化现象显著,现有声母24个、韵母49个。龙泉地区植被丰富,歌曲中从正月到十二月唱到的花种,都是当地常见的。

《采花》歌词如下:

正月采花采山茶,路边百草正发芽。

郎儿甘三小妹正十八,十八甘三正当时。

二月采花采斜梅,燕子双双梁上飞。

春社飞来秋社去,年年飞到农家来。

三月采花采牡丹,牡丹翻植在洛阳。

牡丹花开清明节,畲乡年年有三月三。

四月采花采石榴,石榴花开黄油油。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水滔滔往东流。

五月采花采菖蒲,菖蒲花开叶中留。

菖蒲开花难见面,郎陪小妹看龙舟。

六月采花采荷莲,荷叶软软水中连。

十指尖尖有长短,荷花出水高低连。

七月采花采蓬仙,蓬仙花开天大热。

七七正好七巧节,牛郎织女会天边。

八月采花采木栖,木栖花开满路飞。

木栖花开中秋节,月亮圆圆正当时。

九月采花采鸡冠,又有黄菊满山塆。

九月正是重阳节,家家户户麻糍香。

十月采花采高球,高球花开绿油油。

寒冬一年正开始,柴米油盐要办得周。

十一月采花采觅玲,觅玲花香杭州城。

杭州读书梁山伯,楼台一别祝英台。

十二月采花采腊梅,腊梅花开过年时。

梅花芳香传佳节,小妹唤郎明年来。

《啰啰唻》则是结合了三首当地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山歌创作而成。第一部分是山歌《啰啰唻》,这首山歌表现的是山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第二部分是龙泉童谣《小蚂蚁》,这首歌曲描绘的是幼儿围蹲在地上,用食物喂蚂蚁的情景。第三部分《白尾鸟儿》表现了女儿在家里惦记在外打工的父亲,已经烧好饭等父亲回家一起吃饭,表达了女儿希望父亲能够早日回家团圆的思念之情。《啰啰唻》歌词如下:

第一部分《啰啰唻》

男:啰啰唻

女:啰啰唻

男:唻啰啰

女:唻啰啰

男:啰啰唻唻 唻啰啰

女:唻啰啰

男:山歌无侬起头就我起头哎 临江唱到西街头

女:街里瞅瞅非常好 好比温州杂杭州哎

齐:啰啰唻 唻啰啰 啰啰唻唻 唻啰啰

女:山歌老早妹起头哎 天光唱到无日头

男:东边唱到水南坞 西边唱到张山头哎

齐:啰啰唻 唻啰啰 啰啰唻唻 唻啰啰

男:唱起山歌无因由哎 寸妹对我共枕头

女:朱标花开红辣辣 好花否讨荣心头哎

男女:啰啰唻唻 唻啰啰

第二首《小蚂蚁》

女:皇宛儿快快来 快来扛老奶 老奶王扛新郎 新郎官担扁担

男:扁担担起两头翘

女:新娘间底坐着哭 新客上房笑 哇哇 大路扛老奶

第三首《白尾鸟儿》

女:白尾吊吊飞过墙 劝我大大莫找娘

大大出门娘心慌 大大回来饭也香

男:出门做工真艰难 且有空闲去罗娘

龙窝故是狗窝好 日晚寸的是你娘

歌词的记载是结合了普通话以及龙泉方言,以体现出浓郁的龙泉风味的。

(二)旋法

1.曲式与调式

龙泉山歌的旋律大多跟随着所表现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在文化活动匮乏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村民们聚集在一起演出山歌,成为一种很好的休闲娱乐活动。

因为龙泉山歌除去个别曲调是代代相传,至今无法考究作曲作词来源的,剩下的歌曲大多是近代村民自发创作。在曲式方面的特征,以单段体结构为主。段落之间的安排也比较自由。

根据整理发现,龙泉山歌多为羽调式歌曲。歌曲《啰啰唻》是就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参看谱例1)。

谱例1:《啰啰唻》

《采花》一曲旋律只有四句,歌词从一月到十二月不断变化演唱。从曲式结构来看,此曲属于并列的单段体结构。

2.节奏与节拍

节奏是将音乐中长短不同或相同的音,按照长短、强弱的规律组织起来的现象,是音乐中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在歌曲中,节奏的安排能影响演唱者情绪的的表达。

谱例2:《采花》

啰唻》的主要节奏型是

谱例3:

谱例4:

三、龙泉山歌的演唱形式

龙泉山歌多采用清唱的形式,无伴奏,主要分为有独唱和对唱两种,多使用真声歌唱。

《采花》一曲则采用清唱的形式,为追求演唱的原生态,一般不采用伴奏。

《啰啰唻》采用男女对唱的形式,一唱一和,并设计了舞蹈动作用以表现故事情节。不采用伴奏。(参看谱例5)

谱例5:

四、结语

龙泉山歌传承到今天,还有一些至今活跃在舞台上的山歌艺人们。吴少如老艺人便是之一。1938年出生于龙泉,数年来爱好演唱山歌,是龙泉汉族山歌的代表性传承人。近十二年来在龙泉重大节庆日和漫游节中演出。整理创作了《采花》、《处州九县好龙泉》、《情歌对唱》和香菇歌等十几首歌词。

为了使龙泉山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其演出形式也变得多样性。改编后的《啰啰唻》是近年来演出次数最多的一个节目。歌曲不仅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龙泉方言演唱,而且进一步提高的音乐审美价值,其曲调高亢激越且韵味绵长、节奏节拍散整结合、旋律起伏线性交错,具有情真意切的特点。歌曲反应了龙泉人民的日常生活、传统习俗、思想动态等,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多次在各类文艺晚会中进行展演。曾代表浙江省参加中国首届原生态民歌大赛获优秀奖。

2001年5月,中国昆曲等19项代表作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一批人类非遗。至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在这十多年里,我们见证了非遗保护的萌芽、发展以至兴盛,更目睹了在不断兴盛的过程中,其间所夹杂的问题与矛盾。尤其是在全球化已然成为一种世界共识的今天,民众对自我文化的认同与保护,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说”与“了解”之上。相反,现下更应该着重于怎么“做”以及有效的身体力行。

随着“非遗保护热”的蔓延,唤起了人们对地方性文化的重视。政府对龙泉山歌的保护和传承也做了很多的措施。比如安排演唱山歌的艺人参加一些文艺演出;组织文化工作人员对现存的龙泉山歌进行编订、出版。但龙泉山歌的传承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因为山歌由于存在旋律单调、乐器缺乏、文化多元等原因,所以龙泉山歌也面临比较严峻的生存危机。

笔者认为,龙泉山歌传承人越来越少,这是此时的最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传承人的减少,意味着能继续给下一代口传心授龙泉山歌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文化的承袭,离不开老师与学生的面对面地口传心授。地方传统文艺的继承与发展,永远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地方文艺是当地文化的承载,当地文明的体现,极具艺术价值。其蕴含的深度与厚度,是经得起时间的推敲,能直击人们的内心。龙泉山歌的传承虽然面临的问题重重,但其在当地流传多年的生命力也让我们燃起信心。让更多的人了解龙泉山歌、学唱龙泉山歌,是当下刻不容缓的任务。■

[1] 雷成靖.浙南汉族民歌研究[D].温州大学,2013:3-4.

[2] 贾嫣.试论龙泉畲族山歌的传统分类[J].剧作家,2008:1.

[3] 杨建伟.畲族民歌“丽水调”音乐形态探析[J].中国音乐,2007:2-3.

[4] 李文军.张家川“花儿”演唱方法分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4.

[5] 徐颖.浙江畲族民歌的演唱艺术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2.

[6] 龙泉县志编撰委员会.龙泉县志[M].龙泉县志编撰委员会,1994:157-221.

[7] 洪艳.畲族民歌演唱艺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3.

[8] 宝芳.浅谈浙西南畲族民歌的保护与创新[J].北方音乐,2015:2-3.

[9] 郭敏.浙江畲族民歌的调式特点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5:1.

[10] 蓝雪霏.1950-1997年的畲族音乐研究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5.

[11] 雷晓燕,余潇雨,朱钰婷.近15年来浙江畲族民歌整理研究综述[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4.

[12] 马媛.芦墟山歌的特色研究[D].上海大学,2013.5-12.

李文军(1967-),男,山西阳泉人,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音乐声乐专业主任、教授;叶丹妮(1994-)女,浙江龙泉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6级声乐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龙泉山歌民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龙泉青瓷
美从极致简中来——浅析“龙泉”紫砂壶
龙泉铁壶 文化传承中的一抹惊艳
苗山歌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在龙泉,有一种温度叫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