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五官科学学科概况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五官科学学科(中医眼科与耳鼻喉科)于1956年由著名中医眼科专家陈达夫教授在全国首创,1974年成立耳鼻喉科;1975年主办首届卫生部“全国中医院校眼科师资班”;1978年陈达夫教授所著《中医眼科六经法要》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并被载入英国伦敦博物馆;同年招收首届中医眼科硕士研究生,创建中医眼科、耳鼻喉科实验室;1988年在全国率先开办中医五官专业(本科);1990年获中医眼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耳鼻喉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博士点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为中医五官科学;1999年成为全国中医眼病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 200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02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008年中医药眼病防治与视功能保护实验室成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09年中医药视功能保护研究室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010年学科被确定为四川省视力保护科普基地。
为《中医眼科学》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统编教材(第五版)、规划教材(新世纪)、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眼科学》(第一、二版)、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眼科临床研究》主编单位、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精编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主编单位、新世纪创新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副主编单位。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9人,教授15人,副教授14人,高级职称比例69.2%;博士导师9人,硕士导师12人,研究生导师比例43.6%;博士14人,硕士8人,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药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专业技术优秀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名中医、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专家。 近年来主持科研项目105项,包括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重点病种研究”1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3项、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2项、国家重大仪器专项1项、国际合作重大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计划及重点项目8项,国家攻关计划课题5项、财政部行业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2项等,科研经费共计10000余万元。共有14项成果获得29项科技奖励,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1项,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1人次,成果转化4项,实现经济效益2670余万元,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的新药——芪明颗粒正式生产上市。申请专利与授权专利3项。学科累计培养研究生204人,其中博士生27人,硕士生177人,目前在校研究生38人。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 学科建立了活跃的国内外科研合作、学术交流体系,先后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犹他大学、威斯康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中山大学等10余家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