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学东渐”看外来文化的本土化

2017-08-14 08:04张阔
活力 2017年8期
关键词:西学东渐未来发展

张阔

[摘 要]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思潮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实际上是中西文化交流时不同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之间的一次融合和碰撞,虽然这次碰撞主要集中于思想文化及科学技术领域,但对中国近代历史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西学东渐”为引,主要讨论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矛盾碰撞的原因,提出坚持中国固有的文化内核,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应是中国文化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认识偏差;自身原因;未来发展

“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思潮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虽然当时主要集中在思想文化及西方科学技术方面,但“西学东渐”最终导致了时人始料未及的深远影响。所谓的“西学东渐”,就是指西方文化在向中国传播时,对中国文化不断产生的渐变性影响与碰撞。

关于“西学东渐”已有众多的史料及论述,本文论述更偏重于“西学东渐”中的思想碰撞的原因及其深远影响。“西学东渐”是西方的学者,当时主要是一些传教士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传入中国,上层社会的封建士大夫首先接受并受到西方先进文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由中外学者合作产生了一些西方科学技术的译著。但不得不说,从以往各种外国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进程来看,外方文化要想在中国得到长远、深入的发展,其中国化是不可避免的。

上推汉唐外来文化的传入,以佛教文化传入为例,自东汉传入中国,经历魏晋南北朝的繁荣发展,我们也不难发现,佛教文化在中国的新发展便是产生了“释道”,中国人更普遍的了解与接收更是集中在“释”,集中在精神方面。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可以大体概括为“儒、释、道”三种思想的混合,缺少其中的一种也不能看成完整的中华文化。儒家文化更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而西方文化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无法忽视中国文化本有的内在和特点,也无法忽略中国社会的现状与中国民众的现实思想状况。就近代来说,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在中国生根发芽也经过了几代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近百年的摸索和实践,使其中国化,才能在中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可以说,任何一种思想,如果想要不经过任何改变,是无法适应中国现实的。

为何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有如此强大的能力,能在数千年各种文化进入中,能够保持住自身总的发展脉络,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够道尽的,这可能要涉及数千年历史中方方面面的各种因素。但总体来说,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有一套獨有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其发展的生生不息。

下面将仅从思想方面,简单说明其原因。

一、较为完整的发展历史及思想进程

截止到鸦片战争,中国历史上共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经过了极其充分的发展。这就导致了此种社会产生的思想、文化也经过了充分的发展,甚至几乎完成了由开端到消亡的整个循环过程,这其中产生的思想文化烙印,甚至已经转化成了中华民族血脉传承的基因,这种由思想文化引发到的文化烙印,其巨大的作用力绝对不可小视。较为完整的发展历史及思想进程,使中华文化有一套完整的吸收、融合的系统,不可能随意为任何一种外来文化所引导,改变其主体的发展脉络。

二、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的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无论中国国内如何变革,对外来说却一直以世界中心示人。从汉唐到元明清,中国东方大国的地位可以说是实至名归,这种大国自居的身份,也深深刻印在了中华民族子子孙孙的脑海里。

“西学东渐”中,西方教会思想与中国祭祖、祭孔等传统思想发生了碰撞,西方文化传播者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缺乏了解。当初满清最高统治者康熙皇帝对西方文化的态度还是包容的,但西方文化传播者一味按自己要求进行文化传播,其结果导致康熙皇帝下令禁止西方思想在中国的广泛流传,这一禁令得到了雍正、乾隆、嘉庆皇帝的全面执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自豪感给了中国人民发展的自信与不竭动力,也正是由于这种自信才使得中国在面对外国文化时有了明确的底线。同时,当外来文化面对中华文化本有底线时,外来文化的进入十分艰难。

可见,西方文化想要进入中国,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是必然的。本土的中国人可以接受西方的事物甚至西式的生活方式,但要其在思想文化领域完全西化,完全抛弃“儒、释、道”思想可能性很小。

现今,中西方文化交流日趋活跃,但真正中国民族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发生根本改变,在全球化进程中,有一部人已经开始更加注重传统中国思想文化,“国学热”、“汉语热”就是其体现。我们要为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强有力的吸收、融合的文化系统感到自豪,中华文化只有保持住本有的精神内核加上不断吸收外来新鲜血液,不断融合,才能永远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侯传文.西学东渐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01):20-25.

(编辑/穆杨)

猜你喜欢
西学东渐未来发展
“西学东渐”一词始于清末而非民初
全国质量奖“西学东渐”
高校微课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工业集中与废弃物排放的关系
论微电影广告的营销传播及发展策略
“西学东渐”时期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刍议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轨迹与时代特征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图书馆研究概述
从西学东渐看天津近代教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