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治疗宾州人眩晕的临床观察

2017-08-13 18:10王尉懿
健康前沿 2017年2期
关键词:活血化瘀眩晕

王尉懿

摘要: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宾州人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宾州本地眩晕病患者,分为两组:一.治疗组:按照证型分为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痰浊中阻证、瘀血阻窍证,以活血化瘀为主治法再按证型辨证论治为治疗组。二、仅按证型论治为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2周,每日一剂,早晚饭后各口服一次。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程、眩晕病及证型的中医诊断及治疗2周后眩晕、刺痛症状的改善情况,并统计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36例患者眩晕的治疗有效率80%以上,刺痛症状有效率100%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宾州人眩晕效果较明显,活血化瘀法治疗宾州及严寒地区眩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活血化瘀;宾州地区;眩晕

1.眩晕的中医理论发展

眩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称为“眩冒”、“眩”,“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属肝病,与外邪、髓海不足、气血亏虚、瘀血等多种因素有关。汉代的张仲景有“眩”、“目眩”、“头眩”、“身为振振摇”、“振振欲擗地”等描述。认为痰饮是眩晕的发病原因之一,并且用苓桂术甘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泽泻汤等治疗痰饮性眩晕。后世在“无痰不作眩”的理论基础上延伸发展,元代的朱丹溪于《丹溪心法·头眩》提倡痰火致眩学说,提出“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及“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的名言,将痰、火两方面结合论述。元代的刘完素认为风火乃眩,风木不受金制,且生火,风火发而为眩。后世医家对此说又作了拓展,何书田指出风火相搏实为之标,而肝阴虚阳亢化火为之本,他在《医学妙蒂》中指出: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化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仆。

因虚致眩,此说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云:“……腦为之不满,……目为之眩。”从上文可知,《黄帝内经》指出精气亏虚,髓海失养,导致暗亏,而发眩晕。为后世“因虚致眩”提供理论基础。由此,《景岳全书·眩晕》重申因虚致眩,“无虚不能作眩”;“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同时在《内经》“上虚则眩”的理论基础上,对下虚致眩作了详尽论述。《景岳全书·眩晕》中云:“头眩晕属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盖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阳中之阳虚者,宜治其气,如四君子汤之类是也。然伐下者必枯其上,滋苗者必灌其根。所以凡治上虚者,犹当以兼补气血为最,如大补元煎、十全大补汤诸补阴补阳等剂,俱当酌宜用之[1]。”张景岳认为是亏虚致眩,并应用补益剂治疗眩晕。张仲景又提出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此方调和阴阳,具有固元益精之功效,对于由肾精亏虚导致的病症,如眩晕、遗精效果良好。从《内经》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开始,后世中医人又前赴后继的总结与开拓,使得本病病因病机理论“瘀血致眩”学说逐渐成型。宋代《直指方》认为“瘀滞不行,皆能眩晕”正式提出“血瘀致眩”之论,认为血瘀不行,发为眩晕。

2.眩晕的病因病机

历代医家对眩晕病因病机看法不一,眩晕病机大致可分为几类:《内经》对眩晕的论述认为是“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也为后世“无风不作眩”提供了理论依据。据此,《类证治裁》指出;“风依于木……如眩、如晕 ”。有些医家认为导致眩晕的“诸风掉眩”之中的风说的是外风,是指大自然中给予、带来的风邪,外来的风邪入侵人体上犯清窍可致眩晕。明·虞传说:“风木太过之岁,亦有因其气化而为外感风邪而眩者 ”。他指出是外风导致的眩晕;对于“因风致眩”,又有医家提出不同于外风的意见,《沈氏尊生》云:“眩晕,肝风证也”;又有医家根据《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而直接指出,“因风致眩”之“风”,不是外感之风,是“肝风 ”;华帕云说:“所患谓眩晕者,非外表之邪,乃肝胆之风阳上冒耳 ”。“肝风”即“内风”才是眩晕真正的病因。清代陈修园在其《医学从众录·眩晕》中直言:“盖风非外来之风,指厥阴风木而言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在《内经》基础上做了进一步阐述,阐述了痰饮与眩晕的发病关系,为后来“无痰不作眩”的观点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张山雷云:“痰涎积于经髓则络中之血必滞。”故“痰瘀相关”:痰湿之邪易留滞血分,阻碍血液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痰瘀互结,阻滞脉道而发眩晕。

讨论

中医认为,眩晕多因情志、体虚、年迈、饮食、外伤等,引起风、火、痰、瘀、虚,清窍不荣或不通,临床以头晕、眼花为主的一类病证。该病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并提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后世医家对其研究较多,多有发挥,如“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瘀不作眩”等等。多数医家认为眩晕虚多实少,治疗以补为主。

中医的辨证论治实际上为三因(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具体体现,而因地制宜在宾州(又名宾县)又显得十分突出。因为宾州位于黑龙江省,而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的最东北端,属我国最寒冷省份的地区,因此,该地区的患者患病多与寒冷相关,眩晕亦不例外。现代医学表明,严寒刺激易使交感神经兴奋,体循环血管收缩;其次,家中取暖室内温度常高达20℃,人们由室内至室外或由室外到室内有50摄氏度左右的温差,温差过大使得心脑血管弹性调节的负荷加重,随着年龄增长,长时间承受重负荷的刺激,久之将会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再有,严寒使得自然生长的蔬菜严重缺乏,所以秋收时老乡多用盐腌渍食物以便在严寒新鲜蔬菜难供给时食用,形成盐分摄入量过大的饮食习惯,亦对心脑血管不利。而中医认为,引起眩晕的病因病机不外乎风、火、痰、瘀、虚等五个方面,而宾州人的眩晕似多与瘀相关,并以瘀血引起的症状为主。因为寒主收引、寒主凝滞,若寒邪客于经脉,则血得寒则凝,血液凝滞,经脉不通而成瘀。其主要病机为瘀血阻滞,脑窍失去气血滋养而发为眩晕。其治法为活血化瘀法。笔者为此设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中采用以活血化瘀法为主,临床多结合平肝潜阳、滋补肾精、补气养血、化痰降浊等法,服用中药治疗2周后进行观察。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疗效,说明在宾州治疗眩晕要更加注重因地制宜。方中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祛瘀通络;老葱、生姜散结通阳;黄酒辛窜,以助血行;大枣甘温益气,缓和药性,防耗伤气血,石菖蒲通窍。全方活血祛瘀,通清窍,除眩晕。

参考文献:

[1]蒲晓东.中医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8.

猜你喜欢
活血化瘀眩晕
从痰辨治高血压病经验浅谈
基于撤药分析法的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作用贡献研究
基于撤药分析法的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作用贡献研究
常规针刺加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33例临床观察
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辨证及用药规律分析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特征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中医泽泻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