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オ�
[摘要]分角色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形式和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角色扮演是对文本更高层次的加工和演绎,它在培養学生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审美情趣、表演才能、写作水平、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阅读教学;角色扮演;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70011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角色扮演迎合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天地,它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特别喜欢走进文本的童话世界中,把自己代入其中的一个角色里。如《三袋麦子》一课,故事情节生动,对话丰富,很适合角色扮演。在学生的表演中,大家看到了三个小动物各有所长,都很惹人喜欢。小猪:憨厚可爱,性格率直,而且是个出色的点心师(能做出各种各样的食品)。小牛:勤劳节俭,做事有打算,还是个很好的保管员(经常把麦子搬出去透风、晒太阳)。小猴:聪明能干,观察仔细,爱动脑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教师还可以开展课本剧比赛,通过角色扮演让所有的学生全程参与整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体验、理解来感悟生活、感悟人生,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培养理解能力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角色扮演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它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文本的再度演绎。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和风格,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当然,角色扮演首先要求学生有扎实的阅读理解基础,这样才能读出角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地表达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如《三袋麦子》的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朗读后,教师让学生说出文中都有哪些角色。学生回答后,教师相机板书,并说:“谁想扮演其中的角色?”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接着问:“分到角色的同学能把人物的性格、爱好表演出来吗?”教师趁此机会组织学生弄清人物的爱好、性格,给出实质性的指导:演说时要带着怎样的语气、语速,每个人物应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等。最后,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效果显著。当学生还不能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情感时,教师还要进行示范表演,甚至不惜运用一些夸张的表情和动作,以求学生理解人物形象。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提升。
三、有利于学生感悟文本,培养审美情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可见“情感”是朗读教学的最终归宿。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
角色扮演能够把书面文字转换为立体的声音,帮助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中,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在角色分配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交流和讨论,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人物的看法,并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四、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培养表演才能
角色扮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如《争论的故事》一课中,教师先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次对话,体会兄弟俩的不同观点和语气。然后提问:“争论开始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虽然他们都只是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但是争论已经开始了,只不过这时的争论不是那么激烈而已。所以第一次对话语气要平和一些。”紧接着,教师请学生表演第二次对话,体会语气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不以为然,大声争辩”来体会人物语气的变化。“当他们表现得‘不以为然,大声争辩时,会做出哪些动作呢?脸上又会有哪些神情?”教师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表演,一方面使他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表演才能。
角色扮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锻炼提高的好机会。表演的学生能设身处地、亲身体验,学会了分析、把握、理解课文,在表演过程中他们也能够获益匪浅;对于没有机会上台的学生(观众),通过示范引导,他们也会“蠢蠢欲动”,对表演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起他们大胆地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潜力。
五、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提高写作水平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记忆力较强,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学生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发展自己的语言水平。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习作4《乌鸦反哺》的教学中,教师出示“我”和妈妈的几句对话,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几句话分别是谁说的?说了些什么?“我”和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是什么样子的?教师让学生尝试着表演“我”和妈妈的对话,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感到奇怪”“叹了口气”“着急地”等提示语的用法。然后出示句子:(1)我着急地问:“那该怎么办呢?”(2)“那该怎么办呢?”我着急地问。通过分析这两句话的不同,教师相机点明写作要领:写对话要写清楚是谁说的,说了什么;为了使文章更活泼,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有时放在前面,有时放在后面,有时放在中间,有的情况下提示语可以省略;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人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动作等,这样可以使作文更具体、生动、形象。
六、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观念日益多元化,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习得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下,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如《花瓣飘香》一课中,在探讨角色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把焦点落在了小女孩的几个关键动作上:“俯下、摘、捧、飞快、跑”,以及表示神情的词语“惶恐、不好意思、闪动着泪花”上。抓住这些动作和表情,学生运用课本剧的形式声情并茂地将文本再现出来,在这过程中,他们切身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善良、孝顺、懂事。如此,教师把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情感的载体,通过角色扮演,将文学作品中美的情感清晰地渗入学生的心灵,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发现了生活中的美,从而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
由此可见,角色扮演作为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进行训练的时候,要充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去感受语言的博大精深,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责编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