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探究

2017-08-11 11:17张亚明隋金梅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构建

张亚明+隋金梅

【摘 要】对初中生开展德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初中生的情感波动较大,心理比较脆弱,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仅凭班主任的一人之力又很难对学生展开深入、细致的德育辅导。因此,在教学中引入医院会诊的模式,采用多对一的方式,让几个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将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文章从会诊式教学的含义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进行探究。

【关键词】会诊式教学;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8-0124-02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初中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塑造情感的关键时期,而德育则是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德育工作几乎是由班主任一人承担,这样不仅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同时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发挥教学中各个主体的作用,利用会诊的方式,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会诊式教学是指班主任在其他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共同协助下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会诊过程中,为保证教学效果,班主任应遵循尊重学生、尊重事实、自我教育和因材施教这四项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合作辅导的效果,从而迅速诊断出学生的思想问题,并及时开出“药方”。具体来讲,初中班主任要落实会诊式德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坚持以人为本,奠定会诊式德育工作的思想基础

认识是实践的指导,初中班主任在构建会诊式德育工作模式之前,首先要进行思想的革新,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这样才能保证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体,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基本认知特点和行为模式来确定会诊工作环节。在构建以人为本的会诊式德育工作模式中,班主任应该深入学生、观察学生,并通过与任课教师联系,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以及家庭情况、性格特点、日常习惯,等等。例如,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发现学生李某存在一定的思想问题,通过实际观察和与任课教师交流,发现该生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错误较多;成绩差,多门功课测试都不及格。而通过家访,以及与李某谈心发现,这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其父母离异后,他一直跟着父亲生活。他父亲是一个简单粗暴、喜怒无常,没有稳定工作的人,平时对李某更是不闻不问,这样的家庭背景让李某极度缺乏安全感,了解到这一情况,班主任便联合任课教师先对李某进行学习上的帮助,让他逐渐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再逐渐深入其情感,鼓励他与学生、教师多多接触,同时加强家校联系,督促家长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从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通过这个案例,我们看出,在德育工作中,初中班主任只有依靠与任课教师的多方面信息沟通与交流,并在教学中采取人性化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帮助与引导。

二、坚持结合实际,恰当选择适合时代发展的德育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现象也在不断变化,其德育问题自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班主任在开展会诊式德育工作时,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结合具体的社会现实以及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对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分析、解剖,从而保证学生的思想理念与时代接轨。

首先,班主任应该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共同收集德育教学案例,群策群力,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思想引导。例如,在“珍爱生命”这一课的教学中,班主任就可以联合其他学科的教师对学生展开调查,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这些行为:将电池投入火中、将身体探出阳台、翻越隔离带、用沾水的手触摸电器,等等,然后,再根据调查结果,对学生展开会诊式的思想引导,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其次,班主任可以联合其他班级教师,让不同班级的学生展开思想交流。如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的教学中,某班主任与邻班教师沟通,组织两个班级的学生开展一场主题辩论赛,在辩论赛中,不同的班级代表结合实际对各自的观点进行阐述。由此,通过思想交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更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最后,班主任可以联合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更真实,也更深刻。比如,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就可联合几名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福利院开展义务劳动,让学生体会尊老爱幼的社会责任感,并在实践中逐渐升华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完善管理制度,不断健全会诊式德育工作机制

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构建的重要环节,只有将会诊式教学模式纳入教学管理中来,才能够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协调各会诊主体之间的关系,提高德育的工作效率。在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发挥主体性作用。

首先,建立会诊式德育工作的理念,并通过研究、调查,督促班主任以及各任课教师加以落实,从而使会诊式教学完成从思想层面向规范化、统一化、流程化管理层面的转变。

其次,学校要根据具体的德育教学实际,开展定期和非定期会诊,其中,定期会诊可以根据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对学生开展工作。比如,在“诚信”这一课的教学中,班主任就可以联合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的“诚信”和“失信”案例进行收集与分析,进而从正反两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而非会诊记录则主要针对一些突发性事件,如学生在学校突发意外伤害,班主任就应该牵头对该事件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不论是哪种会诊方式,班主任都应该做好会诊记录,以形成德育工作档案。

最后,学校应该根据会诊式德育工作的结果,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综合评价。比如,在评价中根据学生是否遵守纪律、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班集体凝聚力强弱等指标考核可进行加权计算,并将该分数与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绩效工作相挂钩,由此提高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开展会诊式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四、坚持以身作则,发挥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引导作用

进入到青春期的初中生,思想波动更为强烈,一方面,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渴望在父母、教师面前体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经验不足、思想尚不成熟,在实践中,他们对教师、家长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心理,并希望能夠在自己迷茫的时候得到有价值的建议。基于这种矛盾心理,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班主任只有在举止行为、思想认识上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并让学生产生亲近之情,才能提高其信任度和权威性。

此外,在构建会诊式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也应该加强与其他教师的思想沟通,坚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在具体的工作中,教师应该重视自己的行为举止,认真对待工作,对学生一视同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对自己产生钦佩之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工作中既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又要对学生的错误宽容对待,给学生以改正的机会;应该善于自我批评,不断总结、反思自己在工作中的问题。只有这样,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会诊式德育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学生的支持。

总之,会诊式德育工作对于初中生优秀思想品质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会诊式德育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以人为本,做好德育工作的指导者;结合实际,选择适合初中生特点的德育内容,同时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并以身作则,提高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思想素质,进而有效地指导学生,提升德育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唐烈喜.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与探索[J].华夏教师,2015,(2):83.

[2] 李非.基于“会诊式”的班主任德育工作[J].安顺学院学报,2015,(1):33-34.

[3] 赵凤霞.初中开展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学周刊,2015,(32):74.

[4] 李慧珺.基于“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89.

(编辑:朱泽玲)

猜你喜欢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构建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