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港口史视野下的广州湾

2017-08-11 08:54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海图

陈 立 新

(湛江港务局发展规划处,广东湛江524027)

古代港口史视野下的广州湾

陈 立 新

(湛江港务局发展规划处,广东湛江524027)

广州湾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明代嘉靖年间的方志和图经上,是以渡口形式展示给世人的,它的频频出现与海防密切相关。广州湾自唐初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它的前身是“九州湾”,陆名沿革于九州岛,“九州岛石”作为“广州通海夷道”的航海地标至今已有1300多年。广州湾坊都由于百年前法人设立了引导灯桩,新中国湛江商港建港时予以修复,至今仍在发挥重要的海上导航作用。

广州湾;海防;海上丝绸之路

广州湾作为一个历史地名,它出现在什么时候?原来叫什么?数十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此作过考究,但至今尚无定论。

一、广州湾明清地名考证综述

阮应褀先生的《清末广州湾地理位置考》(载于《学术研究》1982年第5期),认为广州湾是指广东高州府吴川县南三都田头汛以南的一个村坊及其附近港汊海面。阮文仅论证了广州湾作为陆上坊都名称使用,其上限时间不晚于道光六年(1826年)。但未对广州湾作为一个历史地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进行进一步的考证。1984年阮应褀先生在《湛江文史资料》发表《广州湾——湛江市》一文时,提出“现在能见到最早纪录广州湾这一个地名的书籍,是明朝的郑若曾写的《筹海图篇》。”但阮说“《筹海图篇》成书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有误,实际上《筹海图篇》成书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最早的刻本是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刘佐泉等教授认为“广洲湾”的名字自宋朝起一直沿用下来[1],但无据可依。

龙鸣教授2011年9月《广州湾地名小考》一文云:“从国内所能查到的资料来看,‘广洲湾’最早出现在舆地图、海防图上的年代是明万历年间(1573—1620)。在欧阳保修纂的《高州府志》刊印的高州府全图上,在化州正南偏东方向,石城县的东南方向的一个海岛上标识有‘广洲湾’”[2]。龙鸣与景东升先生主编出版于2013年12月的《广州湾史料汇编》亦将“广州湾”一词最早出现定在明嘉靖四十年《筹海图编》中。此两说都不准确。

广州湾地名文献的查考,近年有了一些新的进展。

陈灵教授2013年10月《“广州湾”的“州”有没有三点水?》一文中指出:“广州湾”地名最早出现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广东通志初稿》(见图1)[3]。此说甚是。但其又说“明万历九年(1581年)《苍梧总督军门志》中的‘全广海图’第四图吴川县南仙门港外为‘广州湾’,这是目前能见到的广州湾最早出现在地图上。”此说有误。

图1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广东通志初稿》卷三十八中的“广州湾”地名

唐有伯教授发表于2015年第4期《岭南师范学院学报》的《广州湾地名考辨——明清方志舆图中的广州湾》一文作了新的考证,指出“我们发现,成书在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以前的《岭海舆图》(见图2——引者注)虽然没有举出若莲头港、广州湾等具体海澳名称,却在《高州府舆地图》(见图3——引者注)中画出了广州湾……上述《嘉靖广东通志》即是复制的这张图。这应该是迄今所见最早标出广州湾名称的地图”[4]。这是继阮应褀先生之后的广州湾地名考证又一篇力作。

图2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岭海舆图》之《高州府舆地图》

图3 嘉靖四十年(1561年)《广东通志》卷二复制的《高州府舆地图》

《岭海舆图》出自御史姚虞之手,郑若曾在《筹海图篇》卷首列出参考过的图经中,也有《岭海舆图》。姚虞字泽山,莆田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淮安府知府。《岭海舆图》乃其官监察御史时巡按广东所作。

二、广州湾在方志及图经上频繁出现的原因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所能查到的文献,“广州湾”文字最早出现于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广东通志初稿》卷三十八的《渡》中,其后出现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郑若曾刻本《筹海图篇》上。出现在地图上最早是明代的《岭海舆图》,《岭海舆图》没注明成书时间,人们根据明代名臣湛甘泉为其作序时间推定为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其后广州湾出现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黄佐刻本《广东通志》卷二《高州府舆地图》上,位置在吴川县城右下方近海中,是《岭海舆图》的复制版。

目前广东通志存世最早的为戴璟主修的《广东通志初稿》,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刻本首一卷藏于北图,广东只有影印本,上图、湖北有抄本。明嘉靖十四年广州湾已是吴川县的6个主要渡口之一,亦称得上是重要港埠。更早时期宋人撰《高州旧图经》,刘棠撰《高凉志》7卷,明宣德五年知府富敬修《高州旧志》17卷,都已散佚。宋人撰《化州图经》(宋代吴川县属化州),现亦已散佚。这增加了考证的难度,使我们如今不能确定广州湾地名是否出现于更早方志图经。但很可能广州湾在方志及图经上频繁出现就是在明嘉靖开始的。

明嘉靖年间广州湾开始出现在方志、图经上,有其历史原因,它与海防密切相关。

《广东通志初稿》卷三十八记载,吴川县城“洪武二十七年立宁川守御千户所以防倭寇,筑土城,永乐元年以砖砌之。”从《广东通志》卷二十一《海道江道哨兵》中可以看到广州湾的位置和驻兵:在南三都地方,东南滨海,吴川县广州湾,“离县四十里。宁川所旗军七十七名,民壮:电白县四十名、吴川县六十名。驾哨船二只防海寇。”卷二《高州府舆地图》上广州湾的位置标在宁川巡司右边,广州湾行政上归高州府吴川县管辖,海防上属神电卫管辖,由宁川所旗军负责巡防。正德十三年(1518年)广州市舶司移驻高州府电白,使粤西在海上丝路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同时广州湾的重要性也开始彰显。

自正德十六年(1521年),对于葡萄牙的挑衅,明廷下决心武力驱逐,严格执行海禁政策,命令广东“敕镇巡等官亟逐之,毋令入境”[5]。明嘉靖初,爆发了与葡萄牙人的屯门之战和西草湾之战,嘉靖二年倭寇又开始为患江浙、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罹乱尤深,故守土者以海防为首务。郑若曾的《筹海图编》即为此类著作,卢镗跋称“《筹海图编》者,筹东南之海以靖倭寇也。”其实不止靖倭寇,还有防葡萄牙人和海盗。郑若曾的《筹海图编》中所画的第一幅《万里海防图》在石城(今廉江市)“两家滩”地名旁注有“番舶多在两家滩,乃遂、石二县要害,宜严防。”(见图4)[5]郑若曾的《筹海图编》《序》中云:“乙卯秋稿成。”乙卯为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嘉靖四十年(1561年)附梓,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刻本问世。此图南三都群岛只列特程山(今特呈岛)。

图4 郑若曾《筹海图编》中所画的第一幅《万里海防图》局部

嘉靖年间绘制的《万里海防图》摹本《乾坤一统海防全图》更为详细[6],雷州府局部图中在湛江港湾位置上也注有“两家滩海澚为石城、遂溪二县要害,番舶多泊于此,遇警轮注防守”等字句(见图5)。

图5 嘉靖年间绘制的《乾坤一统海防全图》雷州府局部图

两家滩在今廉江市新华墟,即今湛江港湾底部,入两家滩必经广州湾,故《筹海图编》等录入广州湾也就顺理成章了。

嘉靖以降,粤西一带海患不断:

隆庆二年(1568年)冬,海贼曾一本突犯雷州,擒参将缪印。南头守备李茂才与曾一本夜战达旦,因援兵不至,终战亡。

隆庆五年(1571年)倭寇攻陷锦囊城,左所千户黄隆战死。

隆庆五年冬十二月晦(1572年初),倭贼突掠雷西南郊,掳掠男妇,地方几破。

隆庆六年春(1572年),倭寇进犯徐闻城,知县谢朝爵扶病率领军民奋勇抗击,杀退来犯,保卫县城。

广东巨寇曾一本、黄朝太无不引倭为助。隆庆时,破碣石,甲子诸卫所。犯化州石城县、陷锦囊所、神电卫,吴川、阳江、茂名、海丰、新宁、惠宁诸县,悉转焚掠,转入雷、廉、琼之都境,亦被其患①参见道光《遂溪县志》。。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四吴川条里边引用的“《海防考》:县南四十里有广州湾,海寇出没处也,向设兵戍守。”该书成稿在清顺治、康熙年间,但内容以明代末年以前的疆域政区及史事为断限。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云:“仅放鸡山下面,限门则有新门、三合窝、硇州、广州湾等处可扎船”。指明广州湾是个港埠。

洋匪海贼侵犯广州湾的有关记载,在顾炎武摘录的明代海防书中也有很多案例,不一一引述。

《筹海图编》撰者郑若曾(字伯鲁,号开阳,嘉靖初年贡生)之籍江苏昆山曾屡遭倭患,故其发愤考察海岛地形险要,采用计里画方之法绘制沿海图,茅坤序称他“首括诸道之绾海而州,与其诸岛之错海而峙者为图”,“次之为事略”。其中对于沿海诸岛的绘图和描述则为全书之重,诚如书中凡例所云:“不按图籍不可以知阨塞,不审形势不可以施经略。边海自粤抵辽延袤八千五百余里,皆倭奴诸岛出没之处,地形或凸入海中,或海凹入内地,故备倭之制,有当三面设险者,有当一面设险者,必因地定策,非出悬断。”所绘海防图有《广东沿海山沙图》、《福建沿海山沙图》、《浙江沿海山沙图》、《直隶沿海山沙图》、《山东沿海山沙图》和《辽东沿海山沙图》。

明嘉靖以前广州湾沙腰村居民主要是曾姓②传说当年广州湾沙腰村有一位曾姓渔民出海捕鱼,他一连几网下去,捞起就只有一块石头。起初,这位曾姓渔民并不在意,捞起了又重抛入大海,到了第三网又捞起了这一块石头。此时,那曾姓渔民就甚感奇异,把它供奉在船舱的一侧。接着,他又重新抛网入海进行捕捞作业。说来也奇怪,这天,那位曾姓渔民抛网下去,每网捞起的都是鱼,喜获丰收。归航以后,曾姓渔民没有忘记他许下的诺言,就很慎重地在村子的四周察看了一遍,最后选了一个他认为是上好的地方,在广墩坡的沙丘上把这块石头立于其上,并奉其为网主公,逢初一、十五就来上香朝拜。后来,广州湾附近几条村坊的乡亲看到那位曾姓渔民自从在广墩坡立石头神为网主公后,事事顺心顺手,出海打鱼网网丰收,于是也纷纷前来上香朝拜,结果众乡亲都大吉大利,年景风调雨顺。自此,广墩坡便香火鼎盛,香客不断,祈祷之声不绝于耳。。康熙年间,吴川县南三都田头村陈上川(南明总兵)因反清复明失败带兵远走安南。陈上川同村族兄弟陈如川因参加反清复明,将家属子女安置到湖光山豪村,后潜回田头时被清兵发现捕获,被押到遂溪县城五马分尸。另一同村族兄弟陈圣志③著名清代清官陈瑸即其三弟圣德的遗腹子。也因反清欲避安南,到了交趾茅坡(今防城茅坡)时不幸随行老母病逝,守孝暂居茅坡。9年后“海禁”解除,追捕反清志士的风声已弱,方扶灵回乡安厝。陈圣志生六子:长子一龙、次子一凤,五子一韬④排辈为乾塘陈氏19世。。一龙、一凤两兄弟迁到广州湾沙腰村,沙腰村现仍为曾、陈杂居。陈一韬生于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年),字颖略,以地名广洲为号,后封赐修职郎。陈一韬子孙分居广州湾雷锡村,为广州湾雷锡、沙头两村陈氏的肇基祖。康熙五十五年丙申(1716年)陈一韬19岁时曾写过一首《广洲湾晚景》诗,诗云:“遥从碧海辨青山,日暮船家鱼贯还。无数灯光欢笑处,渔歌晚唱广洲湾。”清代南三都管辖18个坊都(即村落),最南部有个广洲湾坊都,《吴川县志》记载:广洲湾坊都位于县城吴阳“南六十五里,殷、曾、陈杂居,分四、五村”。即今沙腰村、雷锡村、沙头村、伦兴村一带。

公元1642年,法国东方公司成立,法国商船开始活动于东方。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3月6日),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派遣三桅帆船安菲特里德号①L’AMPHITRITE,即海洋女神号,一译安菲特里特。船主洛克为使者来华,该船从拉罗舍尔港口起锚,到达广州,清政府予以特别的优待。自此年始,法国在广州和澳门设置商务代理人。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于1698年2月8日从凡尔赛向洛克颁发敕令,敕令中说明这艘船是经国王批准驶往中国,但不是皇家御船,只是普通的商船。敕令还要求该船一旦在中国港口停泊后,就要特别注意观察那里的季风、潮汐、气候以及与航海有关的一切资料情报,调查中国是否有港口、抛锚地、海岸地图以及航海指南。如能找到这一切,那就必须将它们呈奏国王陛下。他们还必须调查中国与欧亚各国之间经商的方式,特别要调查中国的风俗习惯,以利于法国政府将来方便时派船驶往那里。敕令特别要求,当该船返航时,必须准确全面地向国王禀报搜集到的一切情报[7]。康熙四十年(1701年3月7日),安菲特里德号离开法国第二次航海来华,途中连续遭遇台风,9月9日到了中国[8],本来船已接近上川岛,风暴把他们那没了主锚、桅杆被摧毁而损坏得无法操纵的船卷到了电白。得知装载着贡献给康熙皇帝的珍贵礼物的安菲特里德号船处境危险时,电白官员李都司派去了救生小船,优先抢运贡品,却引起法国人的愤怒,杀了一个小吏。李都司将该船救离险地,让该船在放鸡岛维修,然而半个多月后又遭遇了一场风暴,把安菲特里德号向西方向推移。随后,清朝官员派船把安菲特里德号拖带入广州湾,在一处有8法寻水深(约13米)的港埠停下。后来,因为修船,船员登陆,羁留此地6个多月,看到此湾地势险要,港湾极佳,便私自测量水道,窃绘地图。6个月之后,修补好的安菲特里德号于1702年5月10日起航开往广州。1703年该船回国后将地图献给法政府,自此广州湾这一良港引起了法政府觊觎。

清代晚期广州湾仍是海防重地。

同治《广东图说》卷五十九《吴川县图》记述:“广州湾一望汪洋,最为险阻。”

道光十八年的《广东海防汇览》有广东东、中、西“三路海图”,在“西路图”中,“广州湾”被标注在海面上。该书指出,广州湾是广东西下路沿海巡防的重要地点,并明确记载了巡防会哨的时间:“硇洲营与雷州右营八、十、十二各月每月二十日在广州湾会哨”“雷州营与硇洲营二月初十在广州湾会哨”“吴川营与雷州营右营每年九月初十日在广州湾会哨”。会哨指的是各营房兵士及船队的联合出洋巡防,自然是在海面进行。另外,该书还记载:“广州湾前临大海,一片沙滩,沙性松浮,难于建造炮台营汛”“(洋匪)每上岸抢得男妇,即贴字限日,或于雷州所属之涠洲,或于高州所属之广州湾,或于廉州所属之江平各地面,泊船候赎”。

三、广州湾在明嘉靖前的古名考析

广州湾在明嘉靖前的古名应为“九州湾”。

唐代贾耽在《皇华四达记》中记载的“广州通海夷道”详细描述了从中国广州到波斯湾的航程:

广州东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门山(今香港新界青山湾),乃帆风西行二日,至九州岛石。又南二日,至象石。又西南三日行,至占不劳山(今越南中部的占婆岛),山在环王国东二百里海中。又南二日行,至陵山(今越南归仁以北的燕子岬)。又一日行,至门毒国(今越南芽庄)。又一日行,至古笪国(今越南庆和省)。又半日行,至奔陀浪洲(今越南藩朗)。又两日行,到军突弄山(昆仑岛)。又五日行,至海硖(即马六甲海峡),蕃人谓之‘质’,南北百里,北岸则罗越国(今马来西亚南部),南岸则佛逝国(即古代室利佛逝国,今苏门答腊东南部)。佛逝国东水行四五日,至诃陵国(Java,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南中洲之最大者。又西出硖三日,至葛葛僧祗国(Kakap Sengi,今马六甲海峡南部的不罗尔华群岛Brouwers中的一岛),在佛逝西北隅之别岛,国人多钞暴,乘舶者畏惮之。其北岸则个罗国(今克拉地峡)。个罗西则哥谷罗国(克拉地峡的西海岸)。又从葛葛僧祗四五日行,至胜邓洲(今苏门答腊岛北部东海岸)。又四五日行,至婆露国(即苏门答腊西海岸的婆鲁师洲)。又六日行,至婆国伽蓝洲(今尼科巴群岛)。又北四日行,至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其北海岸距南天竺大岸百里。又西四日行,经没来国(似指今南印度的魁郎),南天竺之最南境。又西北经十余小国,至婆罗门西境。又西北二日行,至拔狖国(似指今布罗奇)。又十日行,经天竺西境小国五,至提狖国(在印度河口西部,今巴基斯坦),其国有弥兰大河,一曰新头河(即印度河),自北渤昆山(似指今中国的昆仑山脉)来,西流至提狖国北,入于海。又自提狖国西二十日行,经小国二十余,至提罗卢和国(在今伊朗与伊拉克交界的阿巴丹处),一曰罗和异国。国人于海中立华表,夜则置炬其上,使舶人夜行不迷。又西一日行,至乌剌国(即奥波拉),乃大食国之弗里剌河(即幼发拉底河),南入于海。小舟溯流二日,至末罗国(即伊拉克的巴士拉),大食重镇也。又西北陆行千里,至茂门王所都缚达城(即巴格达)。自婆罗门南境从没来国至乌剌国,皆缘海东岸行,其西岸之西皆大食国。其西最南谓之三兰国。自三兰国正北二十日行,经小国十余,至设国。又十日行,经小国六七,至萨伊瞿和竭国,当海西岸。又西六七日行,经小国六七,至没巽国。又西北十日行,经小国十余,至拔离謌磨难国。又一日行,至乌剌国,与东岸路合。

“广州通海夷道”后面的路线与本文无关,我们只考察开始的几段路程。

首先是屯门山。屯门唐代开始形成广州的主要外港之一,扼珠江口交通要冲,是一个天然避风良港。屯门自唐代起驻有军队,主要是防海盗保护商船。凡有外国商舶来广州贸易,必先集聚在屯门,然后才进入广州;广州海舶出洋时亦经过屯门出海。屯门原属东莞,现归香港新界青山湾,今名犹存,无争议。

再看占不劳山:唐代占不劳山,即今占婆岛,这也是没有争议的(见图6)。占婆岛又名劬劳占(越南语:Cùlao Chàm)、占不劳山、不劳山、占毕罗、尖笔罗等,是越南中部的一个群岛,位于广南省会安市以东20公里的南中国海中。

图6 唐代占不劳山位置图

对于象石地名,根据伯希和的考证:海南岛东北角的Taya岛;象石即明代的独珠山,今Tinbosa岛。海南岛东南岸的独珠山,海南史志中称独洲山、独州山,即今万宁市大洲岛。大洲岛即双石,由双岛组成,今名又称燕窝岛、大洲岛。大洲岛有二岛三峰,面积4.36平方公里,主峰高289.3米,是海南沿海最大的岛屿。唐宋以来,一直成为航海的标志。象石地名的来源,可能是因为大洲岛外形有点像大象(见下页图7)。对象石地名,国内外学者的意见也基本一致。

图7 海南大洲岛(象石)

存疑的是九州岛石地名。法国汉学家、探险家伯希和认为九州岛石就是后来的七洲岛,海南岛东北角的Taya岛,国内一些学者也认同了这一见解。此论笔者不能苟同。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广州至象石之间的卫星图(见图8):

图8 “广州通海夷道”广州至象石段航线图

从图上可见,屯门山至七洲是七洲至象石的航程的3倍,绝不可能同为“二日”程。

七洲列岛由南峙、对帆、赤峙、平峙、狗卵脬、灯峙、北峙等7个岛屿组成,今中国地图上又标作南士、双帆、赤士、平士、丁士、北士7岛。未见过有历史文献称七洲列岛为“九州岛石”。如果航船在东北季风季节由屯门山至七洲岛取坤未针也是可以的,但那就不叫“西行”而应叫“西南南行”了,并非贾耽所描述的航线。

此段航线雷州半岛是必经之路。其实如果稍具航海知识,都会知道屯门山、九州岛石、象石等皆为航线标志,过屯门后“西行二日”的拐点应在今湛江港湾口门外,即南三岛附近。广州西行船到此必须90度调头南下,或经硇州岛,或经东头山左转阿斯德水道经通明港南下,以同样二日程计算南行应可到达万宁外海的象石,即今之大洲岛即双石岛。

从海图上看,屯门山西行至湛江港口门约230海里,湛江港口门南行至象石约210海里,象石西南行至占不劳山约290海里。比例大致上正是2∶2∶3。屯门山至湛江港口门有一股顺岸恒流,海流时速屯门至湛江港口门上半段0.5~0.8海里,下半段0.3~0.5海里,全段日均流速13海里,在同样利用帆风的情况下,顺流行船比其它路段更快一些。明代郑和第三次下西洋的船队,自福建闽江口五虎门开航,航行10日到达占城,亦即占不劳山海域,平均每日达100海里,与上述唐代广州船航速也是相当的[9]。郑和船队由占城7日开抵暹罗国(今泰国),由于顺风,竟每日达130海里。唐代航海家张之信驾驶双桅帆船东渡日本,也创造过日均135海里的纪录[10]。这是以帆船先进程度及掌握季风与海流的规律的经验为决定因素的。

那么南三岛历史上与“九州岛石”是否真的有联系呢?

我们已确知南三岛东北有坊都及海域明代以来均叫“广州湾”,而民间传说中,南三一带古时亦叫“九州湾”。据南三岛族老陈生说,南三凤辇村旧族谱记载,当地名为“九州湾”。吴川林召棠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状元及第。皇帝阅其卷未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笔误偏旁,非关学问。”授职翰林院修撰。故老相传:林召棠廷对时,道光皇帝奇吴川边陲小邑竟出一状元,问吴川风土地理,林召棠答曰“吴川有千山岭、九州湾、三柏墟。”这一故事在吴川地流传很广,也间接说明吴川地自古有“九州湾”。

南三岛是解放后才由10个大小洲岛联成的,未筑堤联岛之前,退潮时有些洲岛也是连在一起的,经千多年鉴江口水流冲积,很难再考证古时这一带到底有多少个岛屿。“九”为数之大者,九州岛可能是古时航海水手将此列岛取其大者泛称之。而“九州湾”域名则由此衍生而成。现在南三10岛连同附近的东海岛、硇州岛、特呈岛、东头山等共有十数个岛,东海岛海拔111米高的龙水岭,硇州岛海拔81.6米的马鞍山,南三岛最高处海拔30.5米的大岭,都是最显眼的航海标志,“九州岛石”应当是指广州湾坊都近旁的大岭(见图9)。法国军事地图中右中部高地即大岭,上标有数字“32”,应为当时测量的海拔高度。法国人强租广州湾后,曾在九州湾村坊处建成前后和西前引导灯桩。新中国成立后,湛江商港建设时修复了这些灯桩,因此当地又将灯桩所在的村庄称为“灯塔村”。为海上丝路导航了一千多年的古港“广州湾”,至今仍夜夜辛劳为国内外航船指引航向。

图9 法国人1908年测绘的广州湾军事地形图

[1]刘佐泉.广洲湾村坊[N].湛江晚报,2007-02-17(17).

[2]龙鸣.广州湾地名小考[N].湛江晚报,2011-09 -06(17).

[3]陈灵.“广州湾”的“州”有没有三点水?[N/ OL].(2013-09-23)[2017-01-29].http:// news.gdzjdaily.com.cn/zjxw/content/2013-09/23/content_1766478_2.htm.

[4]唐有伯.广州湾地名考辩——明清方志舆图中的广州湾[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4):155-162.

[5]“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武宗实录:卷2[M].台北:中华书局有限公司,2016.

[6]曹婉如,等.中国古代地图集·明代[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

[7]耿升.从法国安菲特利特号船远航中国看17~18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11.

[8]严锴,吴敏.贸易与宗教同行——以“安菲特里忒”号中国之行为中心[J].法国研究,2013(3): 83-88.

[9]费信.星槎胜览[EB/OL].[2017-01-27].http://yuedu.baidu.com/ebook/.

[10]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陈尚真)

A Study on Kouang Tchéou Wan from Perspective of Ancient Port History

CHEN Lixing
(Development Planning Office,Zhanjiang Port Authority,Zhanjiang,Guangdong 524027,China)

The name Kouang Tchéou Wan appeared earliest in the map and the legends in Jiajing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frequently as an ancient port closely related to coastal defense.Since the early Tang Dynasty,Kouang Tchéou Wan has been acting as an important node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Its former name"Kyushu Bay"is related to Kyushu Island where the Kyushu Island stone has been 1300 years as the navigation landmark,and the lamp pile,set by French a hundred years ago and repaired in the new China Zhanjiang commercial port period,is still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navigation.

ancient time;harbor history;Kouang Tchéou Wan

G127.65;K207

A

1006-4702(2017)04-0145-08

2017-03-08

陈立新,男,湛江港务局发展规划处原处长,湛江市人民政府规划专家组成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

猜你喜欢
海图
警惕近海航行货船海图问题
纸海图AI小改正制作模式探讨
少林功夫拳(三)
民用海图编绘中数据一致性分析和改进
点亮兵书——《筹海图编》《海防图论》
关于电子海图单元叠盖拼接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