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病原生物学与传染病学课程优化整合探讨

2017-08-11 10:52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病原生物学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菏泽274000)

高职高专病原生物学与传染病学课程优化整合探讨

张业霞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菏泽274000)

病原生物学;传染病学;课程整合;医学教育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及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许多国家不断开始探索顺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医学教育模式。现行医学教学体系中,传统医学课程普遍沿用以学科为基础的分科教学,该种教育模式过分强调本学科知识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在临床教学中逐渐表现出形态与功能、正常与异常、基础与临床脱节等问题,不利于学生构建对疾病的整体认识和培养逻辑的临床思维能力,使知识体系人为割裂[1]。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传统医学课程的某些不合理性和不完善性日益凸显出来,如课程设置理念落后、学科间重复内容较多、学生课堂教学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高等问题[2]。因此,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课程整合,形成系统、完整、成熟的符合我国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医学教育模式,克服分科教学模式弊端,是必然的趋势[3]。虽然国内多所院校曾开展过整合教学的探索实践,但多数是在五年制本科、七年制八年制研究生教育中实践,实际上真正做到全面推行整合教育模式的少之又少,特别是在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中更是寥寥无几。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结合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以病原生物学、传染病学为切入点,探索课程整合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我校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1、2班为试验组,将病原生物学与传染病学这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统一的课程“病原与传染病学”;以3、4班为对照组,两门课程仍沿用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独立教学,教学时间不变。这两个班在人

数、性别、成绩等方面无显著差异。通过理论及实践成绩对比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探讨整合教学的可行性。

1.2 实施方法试验组为整合后新型教学模式,对照组为传统教学模式,具体方法分别如下:

1.2.1 试验班整合后课程“病原与传染病学”新型教学模式实施步骤为:(1)构建“病原与传染病学”教学团队:集中优势资源,构建教学团队,并选定专人负责,安排好病原生物学和传染病学任课教师。(2)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新的教学团队根据临床专业职业培养目标、目前传染病流行情况及执业医师考试要求,以岗位技能需要为依据,院校结合共同协商制定教学大纲。(3)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集体备课: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教学团队集体备课,互相讨论,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编写讲义。整合后课程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模块,各论中将各种病原体与由其引起的传染病内容进行整合,删除重复,使教学内容前后协调。对教学团队成员进行授课试讲与演练,完善学时分配。教学实施:与教学管理部门协商将整合后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进行实施。教学中,侧重基础部分由病原教研室教师讲授;侧重临床部分由传染病学教研室讲授。采用现代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组织教学,如传统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PBL案例教学法等。特别是突出加强案例教学,学到相应的微生物,教师提前筛选相关病例,把病例和问题提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查资料、讨论、整理答案。最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4)加强临床实践:针对不同病原微生物,合理安排时间带领学生到校附属医院传染科见习,在已经认识某种疾病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亲自观摩该种临床疾病,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无缝衔接。(5)积极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社会实践及社会调查,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树立医德医风,同时巩固所学知识。(6)效果测评:为监督本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和及时了解其反馈效果,提前告知学生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平时表现(占10%,理论课、实验课及病例讨论时的参与性,实验报告书写等)、理论笔试(占50%)、实践技能考核(占20%)和案例分析(占20%,参考执业医师考试模式进行)四大模块。

1.2.2 对照组教学模式对照组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为基础学科,教学工作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传染病学属于临床学科,教学工作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两门课程的教学均独立进行。

1.3 教学评价两组班级所学课程结束后,分别对其进行理论成绩、实践技能和案例分析能力测试,三项考核均按百分制计分,最后计算总成绩(理论成绩占40%、实践技能占30%、案例分析能力占30%),对比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为保证结果的科学性,闭卷考试采用教考分离的原则,任课教师不参与出题。考试结束后对实验班学生开展关于课程整合的问卷调查,包括满意度、临床思维能力、学习兴趣等多个方面,及时了解学生反馈信息,综合评价其使用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案例分析能力、总成绩考核比较见表1。

2.2 试验组对病原与传染病学课程整合的满意度调查见表2。

表1 两组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案例分析能力、总成绩考核比较(分,)

表1 两组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案例分析能力、总成绩考核比较(分,)

两组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案例分析能力、总成绩考核比较,t=7.7226、9.0089、12.102、8.9262,P<0.0005

组别n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案例分析能力总成绩试验组120 87.35±6.21 90.76±7.83 92.65±9.27 89.68±8.72对照组120 79.56±9.14 80.54±9.65 76.63±11.15 78.77±10.16

表2 试验班课程整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调查(n,%)

3 讨论

传统教学模式中,临床医学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属于基础学科,其教学是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完成,传染病学属于临床学科,教学工作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进行,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是独立进行的,但两门课程都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病原生物学主要讲述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及与机体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4],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和规律,以及传染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促使患者恢复健康,进而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的科学。传染病的发生均是由病原生物的感染而引起,因此,两门课程密切相连,病原生物学是学习传染病学的重要基础[5]。但从教材上来看,二者在内容设置上如病原生物的致病性与免疫性、基本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均重复较多。另外,医学生在校学习课时有限,病原生物种类繁多,知识琐碎不易学不易记等特点,再加上两门课程学习时间间隔较长,先前学习的病原生物学知识在学习传染病时已经模糊,不能有效支撑传染病学的学习,因此,两门课程单独学习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临床思维。另外,随着全球气候与自然环境的不断改变、国际人物交流越来越频繁,新的病原体不断被发现,老的病原体不断进化与变异。因此,原来的教学模式由于学时的限制,有些有必要讲的病原生物就可能讲不到。

为克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传染病学单独分科教学的弊端,集中优势资源,减轻学生负担,减少重复学时,消除教学盲点,优化知识结构,本研究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实验班将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统一的课程“病原与传染病学”,对照组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探讨整合教学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为高职高专的整合教学积累宝贵经验,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两组学生综合技能考核中(见表1),实验组在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案例分析能力及总成绩比较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此结果证实通过病原生物学与传染病学的课程整合,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该种新型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病原生物学与传染病学的课程整合,打破了两门学科之间的界限,更加强调了知识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通过精简教学内容的重复,增添符合时代特征的病原体的学习,注重体现本学科的发展前沿,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更加充分认识病原生物和传染性疾病的一般规律[6]。新型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教学及床边见习,使学生把课本知识真正应用到现实病例中,不仅锻炼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严谨的临床思维方式,亦为学生将来走向职业岗位,增强职业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整合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社会实践及社会调查,积极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自己作为医学生的角色定位,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升华与巩固,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新型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但促进其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案例教学及社会实践中也培养了其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8]。

为及时了解实验班学生对课程整合的信息反馈,特对其开展了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整合课程的满意度较高。学生普遍认为新型教学模式下,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基础与临床联系紧密,能更好的把所学病原体与相应疾病对应起来,对其职业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该种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培养了其自主学习及终生学习的理念[9]。

整合后课程“病原与传染病学”新型教学模式淡化了学科界限,更加强调了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实现了基础与临床的无缝衔接,符合新形势下新医改对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基本需求。我们的实践证明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立体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及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亦为当前基础学科与临床课程之间的整合探讨积累了宝贵经验,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研究。

[1]孙艳玲,吴五洲,刘菊英.以临床麻醉学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改革与实践[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7):1171-1172.

[2]沈利.执业医师考试融入病原生物学与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建设[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6):563-564.

[3]褚倩,毛柏青,舒涛,等.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多学科联合医学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初步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5):64-65.

[4]曹元应,房功思,夏晓萍,等.以病原生物学为基础,推动课程整合改革,培养实用型卫生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90-91.

[5]沈利,陈良,王飞,等.病原生物学与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5):684-686.

[6]殷祎隆,聂蕾,赵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整合课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1):8-11.

[7]黄小平,邓常清.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31(1):100-102.

[8]杨运俊,黄颖宝,陈伟建,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枢神经系统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6):97-100.

[9]于纪棉,曾斌,张玉琳,等.对比式教学在护理专业人体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教育,2016,15(2):17-18,31.

G420;R37

:A

:1008-4118(2017)02-0091-03

10.3969/j.issn.1008-4118.2017.02.030

2017-02-18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H15JG09。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病原生物学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