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在科学教学中的妙用

2017-08-10 21:40章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11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古诗词

章英

【内容摘要】近来,在央视热播《中国诗词大会》——一诗激起千重浪,唤起大家对古典诗词诵读与赏析的热情。把古诗词的魅力融入到我们的科学课堂,不但能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传承优秀的文化成果,并且创造出科学文化与人文素养并蒂开花的课堂教育艺术。同时更多地体现教学改革的理念,加强了学科间的渗透。本文主要展示如何巧妙地把古诗词引用到初中科学教学中,以此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古诗词 科学教学 有效

一、利用古诗词,导入新课堂,激发求知欲

新课引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一句话:“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初中科学课堂中,有时利用古诗词导入,就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敲响课堂的第一锤。

如在“碳酸钙的性质”的教学中,我一进教室就诵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诵完诗,学生就会很惊讶。科学老师怎么上起了语文课来了,立即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把注意力集中到這节课的学习中,达到了引入的目的。接着引导学生单从化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高温煅烧发生了什么变化?古诗词中包含了哪些化学物质?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他们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二、善用古诗词,渗透复习课,提高有效性

如何在枯燥的复习中寻找到学习的乐趣,在轻负高效的理念中寻找到适合学生的复习方式,使复习课既轻松,又能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这是每位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复习时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诗歌资源,将文学知识和科学知识相互渗透,不仅让广大学生欣赏更多的优美诗句,同时也整理巩固了所学的各类科学知识,增大了获知“胃口”,开阔了视野、启发了联想、活化了思维,使学生在轻松优美的学习气氛中提高学习效率。

在光学的复习中,我先让学生去收集与光学有关的古诗词,然后把学生收集来的古诗词呈现在屏幕上,让大家来根据光的三种现象进行分类。如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有:高骈的《山亭夏日》中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苏轼的《游蒋山》中的“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等。光的反射现象有:李白的《月下独酌》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春山夜月》中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等。光的折射现象有: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储光羲的《钓鱼湾》中的“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再从对应的诗句中分析诗人看到的是真实的物体还是像?如果是像那是实像还是虚像?放大还是缩小的?展开光学的一系列复习。

三、巧用古诗词,大家来找茬,培养科学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诗人限于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或因对事物观察流于表面,或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使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对生命现象的认识不够准确。如在上“月相”内容时,我引用了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碲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其中有学生对这首诗中的“霜满天”提出了质疑:“我见到的霜都是覆盖在地表,从来没看到满天的霜飞舞。老师那是不是雪?”这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也及时赞扬了学生的意外发现。也从中受到了启发:布置学生去收集古诗词中“有错”的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积累古诗词;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新的欲望,促使科学知识的迁移和深化;同时从这些“有错”的诗词中,我们既可通过点评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又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

四、自编诗词,增强理解,活化知识

初中科学中知识点多,任务重,特别是初中学生,思维还不成熟,思想不重视,造成学过的知识掌握不好,记不住,理解不了,无从分析问题,给后面学习带来困难。可是,如果我们注重教学策略的研究,对科学教学中散乱的知识点或及易混淆的知识时,引导学生一同编诗词(顺口溜),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深刻理解有关知识,又能深化所学内容,同时也为枯燥的课堂教学过程掺上点“调味品”。

如学生学好光学中的凸透镜成像之后,引导学生编出“一倍焦距分虚实(焦内虚,焦外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距内像大,二倍焦距外像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在电学教学中有学生编出以下“诗词”:连接电路时,开关动、静要分离;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各用一;电流电压(表)选量程,试触开关莫忘记;电流(表)串电压(表)并,最小刻度心中记。又如在植物光合作用的教学中,学生编出以下诗词:处理要在黑暗中,黑纸遮叶成对比,加热酒精为脱色,清水漂洗加碘液,冲掉碘液有色变。

这样就能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是乐学和巧学的一种大胆尝试。在编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效地把握知识,长久记忆;同时很大程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在编制过程中,使学生再一次对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用自己语言来概括与浓缩,以致有新的内含理解,特别在积累知识与方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立人中学)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同携手,走进古诗词
莫让小组合作陷入虚假的围城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