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背景和战略意义

2017-08-10 02:58逯新红
金融与经济 2017年7期
关键词:湾区粤港澳大湾

■逯新红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背景和战略意义

■逯新红

粤港澳大湾区在推动内地与港澳地区深化合作、提升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金融合作机制日益健全。合作领域逐步拓展,充分发挥了金融核心作用,有利地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竞争力。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背景;战略意义

逯新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北京100050)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受到世界瞩目,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是其中关键一环。实际上,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已具备坚实的基础,金融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合作领域逐步拓展,合作机制日益健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有利于构建开放型经济金融新体制,打造中国国际竞争新优势;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港澳尤其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作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推进内地与港澳更紧密金融合作,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竞争力。

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发展的背景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金融中长期发展出现新趋势。受全球经济长期停滞、国际贸易萎缩、贸易摩擦增多、全球投资动能下行、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震荡加剧等消极因素冲击,西方民众反全球化思潮高涨,全球化进程遭遇强劲逆风。全球化发展处于十字路口,其未来趋势可能会继续,也可能逆转。

——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较量。从现代经济全球化分三个阶段来看,第一个阶段是1990到2001年,全球人均GDP的年均增速2.7%;第二个阶段是从2002年到2008年,全球人均GDP增速8.8%;第三个阶段是从2009年到2015年,全球人均GDP增速下降到1.1%;这一轮全球化是经历过全球开放红利普遍享有,转变到全球性繁荣,然后转变到现在全球化红利明显大幅度下降的新时期。国际贸易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面临熄火,全球投资规模仍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全球资本流动出现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拐点性变化,很多国家出现了货币贬值、美元债务上升、经济结构性风险加大、新科技革命的增长效应一再延迟等现象,这意味着全球经济进入到新一轮调整的新阶段。与此同时,英国脱欧、特朗普新政、钢铁贸易反倾销等事件反映出,一些国家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问题被政治所绑架,政策越来越“内向化”。在外需普遍不足的情况下,逆全球化将使世界经济复苏蒙上阴影。

图1 经济全球化时期全球人均GDP高速增长

——传统全球化向新型全球化转型。传统全球化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推动,它垄断了全球生产的60%和全球贸易的80%,以及国际直接投资的90%。传统全球化的受益者是这些跨国公司,受损者是发达国家中的普通民众,导致西方民众反全球化思潮涌起。随着上一轮科技革命推动国际分工的深化、细化已经接近尾声,以及作为经济全球化最大加速器的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全球经济贸易增速放缓。根据WTO数据,2017年全球贸易增速预计在1.8~3.1%之间,IMF预测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4%,这意味着全球贸易增速将连续六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削弱。与此同时,新型全球化正在兴起。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不断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新型跨国公司形成新的国际分工体系,经济全球化的新型微观组织互联网平台企业正在形成,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传统全球化向新型全球化转型。

——未来全球化发展趋势。现代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重大缺陷是缺乏普惠性、共享性,利益分配不均衡,全球化发展成果并没有惠及所有国家、所有地区和所有人群。未来全球化还会继续前行,未来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应走向包容,走向普惠贸易和共享经济。

(二)湾区经济的兴起

湾区经济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纵观全球经济发展进程,最发达的区域往往集中于湾区周边,湾区金融业发达,形成了特色的金融湾区。湾区金融发展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能力、财富集聚功能和资源配置能力,成为引领全球技术变革、带动世界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核心动力源。准确把握国际金融湾区的共性经验,对于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金融湾区,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金融湾区发展的经验教训。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是当今全球发展最成熟、最具影响力的三大金融湾区。纵观三大金融湾区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经验:一是港口城市聚集效应显著。湾区经济发展主要倚重多个发达的港口城市,链接本国市场和国际市场。如东京湾沿岸由横滨港、东京港、千叶港、川崎港、木更津港、横须贺港六个港口首尾相连,形成了马蹄形港口群。旧金山湾区包括东湾、北湾、南湾等多个湾区,每个湾区中都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城市。二是金融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三大湾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均在80%以上,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发达。三大湾区汇聚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和东京证券交易所世界三大证券交易所,科技金融高度发达。三是科技创新成为发展引擎。如东京湾区内的京滨工业区集聚了众多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如佳能、三菱、丰田、索尼、东芝、庆应大学、武藏工业大学、横滨国立大学等,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研究成果转化,赋予大学和科研院所更大的行政权力,加大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打造区域创新体系。四是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三大湾区建立了完善的金融法制、透明的商业制度和规范的商业纠纷解决机制,营造了有利于国际金融、法律、会计等高端金融专业人才聚集的工作、生活和文化环境。如美国旧金山湾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捷高效。五是强调区域协同发展。如东京湾区将多个港口整合成为“广域港湾”,东京主营内贸,千叶负责原料输入,川崎是原材料和制成品所在地,横滨专攻对外贸易,港口城市对内与湾区腹地实现产业互补、独立经营、分工明确,对外则形成统一整体,实现城市群港口群巨大的规模经济。六是形成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氛围。如纽约湾区汇聚了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居民,旧金山湾区堪称美国的“民族大熔炉”,世界不同文化、不同文明在此相互碰撞和融合。

同时,国外湾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湾区相对有限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长期发展过程之间的矛盾。如东京湾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大规模的填海造地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企业竞相扩建,出现了发展无序等问题。

——国际金融湾区发展启示。一是市场作用和政府支持指导相结合。政府对国土资源进行科学规划整治,市场在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共同合理规划开发湾区金融优势。如从1956年到1999年43年间,日本政府先后5次修改对东京湾区的规划和开发方针。二是重视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允许范围内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大城市病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三是形成分工明确的港口城市群。主要港口城市应以金融业为核心,根据自身优势承担不同功能,形成强大的集聚外溢效应,起到对内对外的链接作用。四是推动金融要素市场融合发展。推动大湾区金融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深化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领域的合作。五是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支付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和金融后台服务等金融基础设施。六是建立健全金融市场规则。主动建立与国际金融规则、标准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努力构建规范化、国际化的金融市场环境。

(三)国际金融体系的新变革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金融体系出现新变革。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内在缺陷,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完善金融监管、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至关重要。当前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没有像WTO这样的机制性框架,当出现问题时难以有效的进行风险管理和危机治理。首先,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和资本体系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发达国家实施货币宽松政策的时候,资本出于逐利的目的,资本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引发发展中国家资产价格的上涨和跨境资本大规模流入;而当发达国家收紧货币流动性,提高利率又出现资本的逆流和资本大规模的流出,这就是所谓的全球金融周期。其次,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那些“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受到了救助,但是这会进一步滋生“道德风险”。再次,主权债务重组问题。目前,全球主权债务风险上升,但是全球并没有针对主权债务重组有一个有效的重组方案和治理的模式。最后,长期融资问题。一方面,全球处于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资本要寻求投资回报;而另一方面,全球又缺乏为长期基础设施融资提供有效的融资渠道,这导致长期资产结构的错配,全球对于长期发展融资和公共产品融资并没有一个有效的金融制度设计。

(四)中国金融改革深化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面临中国金融改革全面深化的重大历史机遇。十三五期间,中国将进一步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一是丰富金融机构体系。为满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健全以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形成银行机构、民间资本、中小微金融组织、互联网金融等多层次金融体系。二是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加快发展资本市场,鼓励股权投资,减少企业对借贷杠杆的依赖。三是深化金融监管机制。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构建货币政策与审慎管理相协调的金融管理体制,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四是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优化外汇储备运用。五是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表1 现代金融体系建设

二、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构建开放型经济金融新体制,打造中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有序开放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部门,通过引入国际一流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形成了国有金融股权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的金融机构体系。传统性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融合发展,金融市场协调发展,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初步建立,较好地防范了2008年金融危机。2015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5%,全球十大银行中国包揽前四席,债券发行量居全球第二位。金融业改革也取得了巨大进展,实行了专业银行分设改革、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市场双向开放、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改革、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等,形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

但总体看,中国金融业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在“引进来”方面,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市场份额占比不到2.0%;“走出去”方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全球占比仅4.4%、屈居全球第8位。中国金融市场尚未成熟,相对于发达经济体金融业几百年的发展历史而言,目前中国金融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金融体系不健全、监管水平和技术条件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新形势下,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有利于在更高水平上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建设与开放型大国经济相匹配的金融体系,是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迫切需要。香港、广州、深圳是排名全国前列的金融中心,三地金融总量超过伦敦、纽约等任何一个全球金融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对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因此,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集聚的优势,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化挑战为机遇,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既是进一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窗口”作用、推动对内对外金融双向开放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当前构建开放型经济金融新体制、打造中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需要。

(二)发挥港澳尤其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作用,加快“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客观要求

香港的金融市场稳健成熟,信用体系完备,同时凭借法制完备、金融专业人才聚集等优势,香港一直在国际金融市场占重要席位。香港连续22年获选为世界最自由经济体系,香港背靠内陆,使香港成为众多企业拓展全球市场的选择。香港作为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将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香港偏重股票市场发展,债券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外汇市场发展较慢,影响了国际金融市场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导致国际金融中心的排名一度落后。香港若想保持竞争力,需不断拓展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应借助“一带一路”和内地经济转型机遇,进一步加强香港的国际竞争优势。“一带一路”地区占全球人口的63%、全球贸易额的35%、全球生产总值的30%,在全球经济中举足轻重。香港作为国际枢纽,可于5小时飞行距离内接触“一带一路”沿线48%的人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在此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充分整合三方优势资源,全面推动金融合作,有利于支持港澳提升经济金融竞争力,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支持澳门提升区域性特色金融中心地位。有利于充分发挥港澳尤其是香港的独特优势,将香港建成比肩纽约和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中心、离岸人民币定价中心和亚洲财富管理中心。因此,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是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加快“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客观要求。

(三)推进内地与港澳更紧密金融合作,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粤港澳金融合作步伐加快,为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金融机构互设步伐加快,截至2016年6月末,港资银行机构在广东设立营业性机构170家,实现了港资银行对广东省的全覆盖;广东银行机构纷纷在港设立分行或代表处,广东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在港设立7家证券公司、9家基金公司、3家期货公司、1家股权管理公司。跨境人民业务创新发展,截至2016年6月末,广东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累计达到10.31万亿元;相关企业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55亿元,香港企业在内地交易所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105亿元;南沙、前海、横琴跨境人民币设定业务累计备案金额超过1100亿元。RQFII、RQDII、QFLP、QDIE等跨境投资业务试点有序推进,“深港通”顺利开通。与港澳投资业务更加便利化,金融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横琴推进同城化清算系统建设、打造金融IC卡“一卡通”示范区、实现香港电子支票的跨境托收。

然而,粤港澳金融合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港澳金融机构进入广东的门槛仍然偏高,由于港澳金融机构大部分有国际资本背景,纯粹的港澳金融机构比例少资金规模小,其进入广东不仅受门槛限制,也受成本限制。粤港澳金融合作在融资安排、业务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还不够深入,金融专业人才缺乏,金融事权集中在中央,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受到限制。这些因素制约了粤港澳大湾区整体金融竞争力的提升。

在此背景下,建立更加紧密的粤港澳金融合作机制,推进内地与港澳更紧密金融合作,深化粤港澳三地金融业在市场、机构、业务、监管和智力等方面的合作,是提升区域金融合作水平和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的现实需要。

[1]刘艳霞.国内外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与启示[J].城市观察,2014,(3).

[2]逯新红.2016年全球经济:低迷与脆弱并存[J].金融博览(财富),2016,(3).

[3]逯新红.关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监管合作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17,(5).

[4]逯新红.经济全球化步入关键的十字路口[J].金融博览(财富),2016,(9).

[5]鲁志国,潘凤等.全球湾区经济比较与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1).

[6]熊国平.创新与融合——珠三角金融发展研究[J].新华出版社,2010-11.

[7]俞少奇.国内外发展湾区经济的经验与启示[J].福建金融,2016,(6).

[8]张盼.港服务业不可错过“一带一路”,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6-07.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EB/OL],新华社网站,2015-9-17.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新华社网站,2016-03-17.

F830

A

1006-169X(2017)07-0082-05

猜你喜欢
湾区粤港澳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