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以载文

2017-08-09 04:15王婷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文化

【摘要】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笔者在本文中所提及的文化是指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具有继承性、阶级性、民族性、地域性及多样性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多涉及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同时通过中外文化对比,来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赏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文化 古希腊神话 课文注释

一、以古希腊神话的神奇,吸引学生的兴趣

人教版高中英语(NSEC),这套教材有不少古希腊神话故事。如:必修二,第二单元Using Language,The Story of Atlanta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英雄希波墨涅斯(Hippomenes)在神的帮助下用计在同希腊公主亚特兰大(Atlanta)的赛跑中获胜,并娶她为妻。而这个单元又是介绍奥运会的单元。奥运会与古希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此为契机,给学生介绍一些古希腊与奥运会的神话故事,如起源、橄榄枝、圣火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关于燃点圣火的起源,则要追溯到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为了解救人世间的饥寒交迫,他背着宙斯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偷取火种而带到人间!而这火种流落到人世间后,天神宙斯就再也收不回去了!因此宙斯则规定;凡在燃点起圣火之前,大家必须要向他祭祀!于是古希腊的奥运开幕前则举行隆重点火仪式,再由祭司从圣坛上取得奥林匹克之火,运动员则手持火炬奔跑于希腊地区,宣布立即停止任何战争!后来从一九三六年起,奥林匹克圣火开始从希腊点燃,随后将火炬接力传送到主办国家,并于奥运会开幕前日到达举办城市!有了这些引子,想必学生对希腊这个神秘的国度更感兴趣了。

二、挖掘文字背后的故事,适时链接中国文化

人教版高中英语课本选修八第一单元的主课文是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标题,简介了加州历史。用七个小标题让学生了解到各个时期加州的历史以及不同民族给加州的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形成了加州的多元文化。但对中国移民的介绍,只简单地提到中国移民到来始于淘金热时期,但是更大批量的移民却是为修建贯穿美国东西海岸的铁路而来的。说到这,笔者讲述起这背后所隐藏的史实。在屏幕上展示了当时华工修建这段铁路的图片,并作了相关的背景介绍。“19世纪60年代,数以万计的华工参加了美国横贯东西部大铁路的修建工作。当别的建筑队伍都撤下来的时候,只有中国这支队伍坚持到底。最后一根枕木是由四位华工铺上的。”这是华工在美洲建成的第一条横贯美洲的大铁路,被称为“中央太平洋铁路”,在连接美国东西海岸的建设上意义重大。美国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威廉·福斯特高度赞扬了华工开发美国西部的贡献。华工被称为“沉默的道钉”,这段铁路被称为“内华达山上的中国长城 ”( “The Great Wall ” in Sierra Nevada) 由于天气严寒、待遇菲薄、条件恶劣、设备简陋,华工铺修的西半段尤其艰辛,无数人为这个工程献出了生命。所以又有“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Lying under each sleeper is a Chinese labors suffering soul. )之说。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这段补充的材料——华工在西部的建设史,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会居住在洛杉矶和旧金山,并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三、借用课文注释,拓宽学生文化视野

人教版高中英语这套教材涉及的话题广泛,如天文、地理、历史、环保、医学、文学及艺术等。当代高中生虽处信息时代,但他们的日常生活大多局限于学校与家两点一线,埋头于学业,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英语教学的开展,而教材附录后面相应的“课文注释”为学生提供了一条简便的通道,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丰富知识并拓宽视野。

例如,人教版选修八第二单元,单元的话题是有关克隆技术。这个话题比较抽象,专业性强。“课文注释”部分不仅对Clone的起源作了简要介绍,还举例说明了何为无性繁殖的克隆技术,还出现了多莉羊的专有名词,为学生读懂课文扫清了障碍。

四、渗透文化典故,提升学习的趣味性

人教版选修八第三单元Reading “The problem of the snakes”这一篇文章。作者与读者分享的是她的三次抓蛇体验,其间提到一个工具:bucket(水桶)。笔者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短语“kick the bucket”让学生说出它的含义。“踢水桶”很多学生望文生义。其实这个短语包含一个典故,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bucket此处指的是横木。在英格兰东部,杀猪的捆住猪脚吊在横木上,因此“踢横木”指死。另一种说法则指:上吊者踢翻垫脚的桶而自尽。(《英汉典故词典》,P76-77)说完这个典故后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有了些求知的生气。学生或是睜大了眼睛,或是张大了嘴巴,一脸的诧异。这个教学片段给笔者的启发是:教师对有关文化内涵词的讲解,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最基本的意义,更要了解它的典故,知晓其背后的故事。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真正做到在跨文化交际中得心应手地驾驭语言”。教师要时时关注带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是否有相关的典故、背景知识等,备课时应充分准备好材料,以备适时给学生开“小灶”。

作者简介:王婷(1972.1-),女,汉族,福建闽侯县人,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文化镜头
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传统文化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摄影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