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年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17)13-0129-02
新学期开始,我接了一个早已全校出名的班。的确,班里纪律乱糟糟的;同学之间关系冷漠,互不关心;班级积分、各项竞赛全校倒数第一。学生对此不闻不问,感觉这些与己无关……
面对这一切,我带着十二分的热情与责任心投入到工作中。每天,我都在不停地叮嘱孩子们:上课要好好听讲,作业必须认真完成,卫生应该及时打扫……一个月后,我万分无奈地发现,所有的努力几乎都白费了,大多数学生仍然我行我素。我开始静下心来审视自己,也重新审视这群孩子。经过反复思考,我终于发现,这些孩子们头脑中缺少的不是各种规矩,这些条条框框他们早已耳熟能详。他们缺少的是做事的热情,与人相处的真诚。他们心中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不知道考虑别人的感受,更谈不上集体荣誉感了。要想改变此现状,首先要唤醒他们对老师、对同学、对家人的那份“沉睡”的爱,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机会来了。这天,我刚上课,就有家长敲门了。他气喘吁吁的,手里拿着我们用的课本。原来王泽宇又把书落在家里了。班里这种现象很多,许多同学习惯于在丢三落四之后毫不在乎地打个电话“命令”家长送来。我抓住机会,请这位家长进门把书递给王泽宇,然后很客气地说:“谢谢您帮王泽宇把书送来,王泽宇真幸福,他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关心自己的好爸爸。您也累了,快擦擦汗吧。” 王泽宇听后,涨红的小脸上写满了惭愧、幸福和自豪。我接着说:“以后大家要细心检查学习用品,不要再让家长跑来送了。王泽宇,你还不快谢谢爸爸。” 王泽宇很羞涩地支吾着:“谢谢爸爸。”爸爸也激动得脸红了,或许这是爸爸第一次听到孩子的谢声,教室里不由自主地响起了掌声。
一天,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家大公司的经理为了让工人多生产机器零件,在各个车间之中开展竞赛,优胜者将给予丰厚的报酬,车间主任给予嘉奖。于是工人在车间主任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有的车间主任采用加班加点法;有的采用罚款制度,还有的则以下岗为要挟……比赛结束后,谁也没想到获胜的竟是一直默默无闻的老王领导的第三车间。当大家向老王问起此事来时,老王只是一个劲儿摇头。后来从工人口中得知,原来老王采用以下方法来激励工人努力工作:他把一天中生产零件最多的人及其生产零件的数目写在一个小黑板上,并挂在车间中一个醒目的位置。此法实施以来,工人们生产零件的热情空前高涨,生产零件的最高数目不断上涨,最后他们以优异的成绩夺魁。
老王的这一做法,给了我深深的启发。几天之后,一个激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活动在我脑中形成了。
一天下午放学后,我拿着我精心设计好的表扬卡对学生说:“同学们,从明天起我们便将举行课堂回答问题比赛,优胜者将获得此卡。”望着我手中的这个三角形立体的上面画着精美图画的“表扬卡”,同学立刻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大声嚷道:“孟老师,怎么个比法?”我微笑着向学生介绍道:“很简单,一天之中回答问题最多的同学将获得此卡,把它摆在自己的桌前,并且在上面写上他的名字。―周结束后,表扬卡上名字最多的同学将被评为‘课堂智多星。”“好”异口同声的赞同,接着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同学明显多了,我也为自己活动的成功而暗自高兴。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举手发言的同学又逐渐减少了。原因是一些中等生、后进生因无法竞争过优等生而丧失了信心。活动还存在不足,怎么办?如何来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经过思考后,我决定把全班同学,按平时在课堂上表现的优劣分成八个小组,各组内的同学开展比赛。这样先进生有了危机感,而后进生也看到了希望。
当我把这一比赛方法告诉学生时,他们都欢呼雀跃,兴奋不已。
此后,课堂上真的出现了争先恐后的现象,更令人惊喜的是:一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竟然能回答出令优秀生也棘手的问题。真没想到,一张小小的表扬卡,竟有如此大的威力。
趁热打铁。班会时我和孩子们交流了对公益广告片《妈妈,洗脚》的感想,并及时布置孩子们回家为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这次作业对同学们心灵的震撼很大,他们体会到回报亲情的那份幸福。我又与同学一起学习了四岁的乖女儿为犯心脏病的李秀梅妈妈嚼碎药片,反哺妈妈,挽救妈妈生命的事迹……
付出换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这点点滴滴的润物无声的教育感召下,同学们的心灵之门打开了,他们渐渐变了,变得爱学习了,爱别人了,也爱集体了。
一次,我病倒了。拖着疲惫的身体,用沙哑的嗓音坚持上完了上午的课。下午我来到办公室,发现桌子上有一个礼品盒。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瓶止咳糖浆,并附有一张小纸条:“老师,良药苦口利于病……”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喝一口,苦苦的,沁入心田的,却是甜甜的爱……
孩子们令人感动的故事越来越多。我在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中欣喜地看到,同学们变了,我们的班级变了,这一切皆归功于孩子们有了一颗感恩的心。这颗心,使我们的班级、我们的世界充满阳光。
(责任编辑 曾 卉)